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级下册内第一单元设计只是分享

最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级下册内第一单元设计只是分享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内容结构一览表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单元的作家作品常识,掌握传记的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内容。

3.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4.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5.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6.学习严谨巧妙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和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裁剪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名人的心灵,陶冶情操。

2.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2.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透过细节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

4.学习严谨巧妙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5.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名人的心灵,陶冶情操。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以名人为写作对象,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第四篇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语言平实、感情丰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描述了一幅幅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的画像,在平凡琐事中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非凡精神和气质。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作者萧红对鲁迅先生崇敬、亲昵、感念的情感。

《孙权劝学》围绕“学”来写,分为“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

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阐明了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为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的重点是阅读方法之精读——字斟句酌和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阅读方法之朗读、默读、速读,在阅读中感受朗读的重音与停连、语气与节奏,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汉语之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情感基调,学习一气呵成的默读,在默读中圈点勾画,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意,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摘录积累和概括文章的中心。

学习了快速阅读的基本方法,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艺术世界。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延续了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侧重于精读中学会字斟句酌,从中把握人物特征、理解情感,相信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进一步掌握精读要领。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这些课文在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方面都值得揣摩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以及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去把握课文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并能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和评价。

《邓稼先》这篇课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

了解这些资料,有助于把握课文内容。

建议结合“积累拓展”五,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自己对文本背景有所了解。

本文语言平实,人物关系单纯,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适合作速读训练。

速读后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

不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
学习。

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片段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的教学可以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

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还可以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
第1课邓稼先 2课时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课时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课时
第4课孙权劝学2课时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1课时
讲解练习 4课时
单元复习 2课时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教学设想】
收集资料了解作者杨振宁和主人公邓稼先,朗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合作探究,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难点: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合作探究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对杰出人物的爱戴与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学习速读,抓取鲁迅先生的主要事迹,圈点勾画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词句,合作探究本文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4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难点: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

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