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下物理基础知识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二八下物理基础知识汇总第七章力1.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用字母F表示。
(2)力的作用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注意:①一个力的存在,必须同时有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②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6)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
2.弹力:常用字母F N表示。
(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①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②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缩短量)成正比。
②使用:注意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3.重力:用字母G表示。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4)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G=mg,其中g=10N/kg。
★4.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二力平衡:(1)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f (1)(滑动)摩擦力:①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②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并且接触面间有弹力、接触面不光滑、有相对运动。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①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②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两种摩擦的比较: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第九章 压强1.压强:用字母p 表示。
(1)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2)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
(3)压强的定义:①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做压强。
②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压强的公式p =F S 。
(5)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Pa )。
(6)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①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②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7)增、减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②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2.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规律: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公式:p=ρgh。
(3)连通器:①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入同一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②应用:日常应用,船闸的工作过程。
3.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所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这段液柱所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的数值。
由此制成水银气压计。
(2)大气压与高度的定性关系: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3)标准大气压:105Pa。
★(4)气压计:常用的有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5)抽水机:①工作原理: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②两种抽水机的工作过程: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
4.流体(气体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规律: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和机翼的形状: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短不同,因而速度不同,造成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1.浮力:用字母F浮表示。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测量:(1)测量工具:弹簧测量计。
(2)方法:F浮=G―F。
3.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公式:F浮=G排;导出公式:F浮=ρ液gV排。
(3)适应范围:适用于液体、气体。
4.物体的浮沉条件:(1)浮沉条件:①F浮>G,物体上浮;②F浮<G,物体下沉;③F浮= G,物体悬浮或漂浮。
(2)浮沉条件的密度关系:①ρ液>ρ物,物体上浮,最终漂浮;②ρ液<ρ物,物体下沉;③ρ液= ρ物,物体悬浮。
5.浮力的应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将它做成空心的,从而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受到的浮力增大。
钢铁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2)密度计:密度计(或者一个可以漂浮的物体)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所受浮力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
(3)潜水艇: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通过水舱的进水和排水改变自身重力,从而实现下潜和上浮。
(4)气球和飞艇:它们气囊中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功:用字母W 表示。
(1)做功的二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定义: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3)定义式:W =Fs 。
(4)单位:J 。
2.功率:用字母P 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①功与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
②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定义式:P =W t 。
(4)单位:瓦(W ),常用还有千瓦(kW )。
换算关系:1 kW=1000 W 。
(5)机械功率与牵引力、速度的关系:P =Fv 。
3.能: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单位是焦耳(J )。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动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速度。
a .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b .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势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①重力势能:a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b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高度。
(a )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b )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②弹性势能:a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b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因素: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5.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杠杆:(1)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②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l1(L1):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⑤阻力臂l2(L2):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3)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F2l2。
(1)概念: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小轮,它可以绕着轴转动。
①滑轮组省力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公式:F=G n。
②特点:滑轮组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和重物升高距离h的关系为:s=nh。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使用机械时所做的所有的功(总功)中,有一部分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还有一部分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2)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关系式:W总=W有+W额。
5.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定义式:η= W 有W 总。
(3)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初二下物理对科学方法的要求注意:下面用“★”和用“▲”表示的是17种科学方法中不要求学生掌握的实例,了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