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设施农业模式
荷兰设施农业的特点
5.农业知识体系(科研、教育和推广)为设施农业 提供巨大支撑。 (1)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基础研究、战略研究及应用 研究方面经验丰富。 (2)研究站和地区研究中心的目标是迅速解决农业 领域不同行业中的实际问题。 (3)瓦赫尼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在基础研 究和农业发展前瞻性研究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荷兰设施农业的特点
3.定位国际市场的经营体系。 充分发挥优越的地理位置,利用阿姆斯特丹 、鹿特丹港的海运优势、斯基辅机场的空运 优势及发达的陆路运输网络,使荷兰生产的 鲜切花和蔬菜在2天之内运抵欧洲、亚洲及 北美等国家和城市。目前荷兰的温室产品中 50~90%出口,温室蔬菜的86%销往世界 各地。
农业知识体系革
目的:保持荷兰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措施:部分科研机构脱离政府的全额支持,实现自 收自支。政府通过项目委托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 究。 结果:改革后的农业科研机构经费,50%来自政 府任务,50%来自企业和农民。 评价:私有化但非私有制。国有资产以银行借贷的 形式由不同组织和集体机构赎买下来,改变过去完 全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科研机构注入活力,面向 生产,面向市场。
荷兰设施农业的特点
4.化工、食品加工、机械与材料、电子工业等现 代工业技术为设施农业打下了基石。 荷兰温室产业采用现代工业技术植物工厂是最具特 色。在一家占地2.5万平方米的自控温室中,5O万 余盆观叶植物分上下两层置放在栽培床上,从基质 搅拌、装钵、定植、栽培、施肥、灌溉、钵体移动 全部实现机械运作,室内温度、光照、湿度、作物 生长情况、环境等全部由计算机监控。温室内只有 5位工作人员。每公顷年产值525万荷兰盾,年利 润262万荷兰盾。
荷兰设施农业的推广
组织结构:面向农民和种植者的直接管理与 咨询服务工作包括社会经济推广和技术经济 推广,这些工作由农渔部提供资助。 知识网络:政府每年投入农业科研,推广和 教育的经费约为30多亿荷兰盾,其中25% 用于发展农业教育。初级农业教育经费约占 整个农业教育经费的5l%,培养具有一定农 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新型农民。
荷兰设施农业的特点
2.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 受限于耕地不足,促使荷兰更注重土地和劳 动生产率。如:维斯特兰德朗市的6家西红 柿种植公司垄断了荷兰90%的西红柿市场 。红掌公司专门研究和种植红掌花卉,从育 种研究、种苗生产和种苗出售,全部由企业 运作,公司研制井经营的红掌花卉就达40多 个品种。
荷兰设施农业模式
荷兰农业基础
产业:58%土地用于农业,其中草场占3l%,耕 地为23.6%%(人均1.8亩);辅助工业,如种子、 化肥、动物饲料和贸易等。 劳动力:农业劳动力54.8万人(占l0%),其中, 农业和渔业达25.1万,食品与饮料业15.2万,农 业贸易8万,供销运输6.5万。 产值:农业生产总值占GNP的l0%。 贸易:净出口值l3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7.5 ~l0%,世界第三位。
荷兰设施农业的特点
1.政府对温室农业的宏观调控及产业政策 。 产业政策:20世纪60年代,以节约土地、提高土 地劳动生产率为目的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 农业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70年 代实行了用资金替代土地,发展温室农业。 宏观调控:一是信贷和补贴政策,鼓励重点领域和 产业快步增长,出口创汇;二是开发整个欧洲市场 ;三是加强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的建设;四是保护 农业知识产权,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 投入;五是帮助企业扩大国际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