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30
辅助检查
2、CMAP波幅测定: 波幅下降为健侧30%以上,可能在2个月 内回复 波幅下降为健侧10-30%之间,可能在28个月恢复 波幅下降在10%以下,需6个月-1年恢复
31
辅助检查
3.肌电图: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鉴别 暂时性传导障碍,还是永久性 失神。
32
诊断
1.急性起病 2.典型周围性面瘫
2.牙疼:多在进食冷、热食物时诱发,牙齿局部 检查及X线可鉴别
13
鉴别诊断
3.颞下颌关节紊乱:咀嚼食物时下颌部及颞部 痛,有关节压痛点,无触 发点
14
1.原发性: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为首选,首剂100mg日2次,以后 每天增加100mg,直到疼痛停止后减量,最低 有效量维持治疗,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mg/日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1
概念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 剧烈疼痛而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称 三叉神经痛,常于40岁起病,女性较多。
2
病因
1.原发性: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三叉神经 在脑桥被异常扭曲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局 部产生脱髓鞘变化而导致疼痛发作。
4
病理
原发性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节细胞浆中 出现空泡,轴突不规则增生、肥厚、扭曲 或消失,髓鞘明显增厚、瓦解,多数纤维 有阶段性脱髓鞘改变。
5
病理
A. 正常
B. 华勒变性 (损伤远端轴 索&髓鞘变性)
C. 轴索变性 (轴索变性& 脱髓鞘自远端
向近端发展)
D. 神经元变性 (轴索&髓鞘变 性)
E. 节段性脱髓 鞘(轴索可无 损害)
方法:用无水酒精、甘油、维生素B12 直接注入三叉神经分支、半月神经节内
17
治疗
(三)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适用于长期 用药无效或无法耐受者
(四)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及神经阻滞无效 者,对血管压迫效果好
18
治疗
方法:有微血管减压术 颅外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颅内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
28
临床表现
4.面神经麻痹恢复不完全,常可伴发瘫痪肌的挛缩、 面肌痉挛或联带动作
挛缩:表现为患侧鼻唇沟加深,口角反牵向 患侧眼裂缩小
联带征:瞬目时即发生患侧上唇轻微颤动 露齿时患侧眼不自主闭合 试图闭目时患侧额肌收缩不全 进食时患侧流泪伴颞部皮肤潮红、发 热及汗液分泌
29
辅助检查
1、兴奋阈值测定: 两侧差值<2mA,兴奋阈值在正常范围内 两侧差值3-5mA之间,预后良好 两侧差值≥10mA,预后差 两侧差值在5-10之间,预后介于二者之间
33
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征: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2.莱姆病:多经蜱叮咬,伴慢性游走性红斑或 关节史,可用病毒分体血清学试验证实
34
鉴别诊断
3.糖尿病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淋巴结炎、中 耳炎,多有原发病表现
5.后颅窝病变:有其他脑神经损害
多数人认为是自身免疫反应
23
病理
主要是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晚期 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
24
临床表现
1.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为 多见,男性略多,绝大多数为一侧,双侧发 病少见
25
临床表现
2.表情肌瘫痪
(1)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2)眼裂变大,不能闭合、闭合不全 (3)Bell征(闭眼时露出白色巩膜) (4)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口角偏向健
19
治疗
2.继发性: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2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Idiopathic Facial Palsy
21
概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因 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 经麻痹
22
病因
本病与嗜神经病毒(如带状疱疹病毒)感 染有关,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可能是 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引起
2.继发性:多有明确病因,如颅底或桥小 脑肿瘤、转移瘤、脑膜炎、多发硬化侵犯三叉 神经的感觉根或髓内感觉核引起,多伴邻近结 构的损害和三叉神经本身功能缺失。
3
发病机制
可能由于多种致病因素,使半月神经节 的感觉根和运动支发生脱髓鞘改变,脱失髓 鞘的轴突与相邻纤维间发生短路,因此轻微 的触觉刺激即可引起疼痛。
侧 (5) 鼓腮、吹口哨漏气(口轮匝肌瘫痪) (6)食物滞留病侧齿颊间(颊肌瘫痪)
26
临床表现
3、不同部位损害临床症状不同: ★鼓索神经以上
舌前2/3味觉障碍
★镫骨肌分支以上 (1)舌前2/3味觉障碍 (2)听觉过敏、过度回响
★茎乳孔附近病变 (1)典型周围性面瘫 (2)耳后疼痛
27
临床表现
★膝状神经节病变(Hunt综合征) (1)周围性面瘫 (2)舌前2/3味觉障碍 (3)听觉过敏 (4)患侧乳突部疼痛 (5)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 (6)外耳道、鼓膜疱疹
(2)苯妥英钠首剂0.1g日3次,可每日增加0.1g, 最大剂量不超过0.6/g
15
治疗
(3)巴氯芬5-10mg日3次、阿米替林2550mg日2次(在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无 效时使用)
(4)氯硝安定:1mg/d,逐渐增加到48mg/d
16
治疗
(二)神经阻滞疗法:适用于药物无效或有明 显副作用、拒绝手术或 不适于手术者
6
图6-1 周围神经病四种基本病理过程示意图
临床表现
1.严格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主要累及 上颌支、下颌支,很少累及眼支
7
临床表现
2.呈周期性发作的剧烈疼痛,间歇期正常
3.触发点:面部某个区域敏感,易触发痛,下 唇、舌等
8
临床表现
4.发作期间面部的机械刺激加重疼痛,如洗脸、 刷牙等
5.严重者可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 称“痛性抽搐”
9
辅助检查
无特殊辅助检查
10
诊断
1.原发性: (1)急性起病,40岁女性多见,三叉神经分
布区内 (2)周期性发作,间歇期正常 (3)触发点 (4)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1
诊断
2.继发性:发病年龄较轻,有神经系统 阳性体征,排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12
鉴别诊断
1.额窦炎、上颌窦炎:可产生三叉神经1、2支范 围疼痛,但鼻窦骨表面常 有压痛,结合X线和鼻腔检 查可鉴别
35
治疗
1.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10mg/d静脉注射;泼尼 松龙20-30mg/d 晨一次顿服,一周 后渐停
2.B族维生素:维生素B1 100mg,B12 500ug日一 次肌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