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观察与实验

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观察与实验

其缺点是:对于高难度的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要受 到感官能力的限制。如对光线只能感知波长在0.39~0.77微米范围
的电磁波,对0.39~0.04微米(紫外线)、0.77~1000微米(红外线) 是感知不到的。人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在20~2万赫兹范围内的声波, 对次声波、超声波是听不到的。人的感官对外界的刺激强度、变化频率 以及量的精确度等方面的感受能力也是有限的。
三、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观察者必须客观的、实事求是地反映所 观察到的事实,既不能随意增减观察到的事实,又不能臆 造一些不存在的事实。
影响观察客观性的干扰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事物的非本质现象混淆了事物的本质现象。 (2)环境对观察的影响。不同的观察环境会对观察结果
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
(3)观察者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观察结果。 (4)受观察者生理或心理因素的影响(PPT 25\26)。
(5)观察渗透理论。所谓观察渗透理论是指在 观察中掺杂着理性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观察研
究对象过程中观察者会受到原有理论、知识、经验的影响 以及 对所使用的仪器原理的认识程度 的影响。
PH值<7酸中毒, PH值>7.7碱中毒)。
科学观察的类型和特点
(二)科学观察的特点
1、它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现象、外在属性、外部联系;内在
本质、规律性)。
2、 它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对象、目的、方式、途径、条
件)。
3、观察与实验不同,观察所考察的研究对象处于自然状 态,不施加人工干预。
4、观察是一种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活动。
观察大都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的。所谓自然发 生的条件,就是说人们在观察时不干预自然现象,即使运用 仪器,也可保证仪器不改变自然现象的基本形态和运动的原 有进程。
二、科学观察的类型和特点
(一)科学观察的类型
1、根据观察的手段和方法不同,可划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 观察。 直接观察:感官直接作用于观察对象,有直观、生动的 特点,但存在很大局限性。 其优点是:运用方便、最少干扰,比使用仪器更具有直 接的现实性。
经过反复实验,巴雷尼终于发现,用高于或低于
体温的水来冲洗耳朵都会引起病人或正常人的眩晕和
眼球震颤。由此得到启示,巴雷尼发明了一种简便易
行的测试前庭机能的“热检验”方法。由于“热检验” 的推广,大大促进了前庭疾病的早期诊断,人们把这 个热检验称为“巴雷尼检验”。
主体在观察中的能动作用
尽管人们只能在大自然给他提供的那种形式下进 行研究,但是,若否认主体在观察中的能动作用, 是十分错误的。
感官的错觉实验
探索发现:你的感官欺骗了你 科技之光:观察误区实验
四、观察方法在科研中的作用
1、它是收集科学事实,形成科学认识的基础。 (奥地利耳科医生巴雷尼:眩晕、眼球急速转动、耳朵
灌水三者之间有必然联系。1910~1914《半规管的生理学 与病理学》、《前庭装置的机能实验》,1914获诺贝尔生 理学与医学奖) 2、它是检验假说和理论的重要标准。
三、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
2、全面性原则。 所谓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观察研究对象时,从空间上讲,
要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从时间上讲, 要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以及它的全过程;同时,要 观察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该事物与外界其它事物的联系。
3、典型性原则 所谓典型性是指在选择观察对象时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
科学观察要求提出任务、作出假设并导出能与观 察结果相比较的各种推论;还要组织观察的实施, 选择和充实仪器装置,记录观察结果等等。不能 认为观察者在自然现象面前纯粹是被动的。
三、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
受观察渗透理论的影响,一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理解: (1)受先入之见的影响。 所谓“先入之见”是指人们在从事观察活动之前就已 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对观察对象的某种认识或期望。 (2)受观察者原有理论、知识、经验的影响。 1830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发现某矿石中含有一种呈红色 的金属化合物,他认为是铬Gr。同年瑞典化学家塞夫斯 脱隆发现它是钒V。 (3)观察仪器中蕴含着理性知识。
二、科学观察的类型和特点
间接观察。也叫仪器观察。即人们借助于仪器或其它 技术手段间接地从外部获取感性材料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延长了人类的感官,扩大了感知的范围和 种类,提高了观察的精确度和反应能力,使人们对于自然 界的认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缺点是:由于仪器本身的复杂性和干扰性,易带来 一些认识上的错觉和误会(如法国仑德洛的N射线)。
第三章
科学方法论
观察和实验方法
马院 周延云
第一节 观察方法
一、什么是观察方法 二、科学观察的类型和特点 三、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 四、科学观察的地位和作用
一、什么是观察方法
科学观察,是人们在科学认识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事 物和现象进行感知、描述和记载的方法。所以它是获取感性 材料的一种活动。
哥白尼“日心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理论)之后, 1845年法国勒维烈预言“天王星之外有一颗行星”(假 设),1846年德国加勒发现海王星。
“巴雷尼检验”
奥地利耳科医生巴雷尼在临床试验中发现,许多
耳科病人Hale Waihona Puke 用水冲洗化脓的耳朵时,常常会发生眩晕、
眼球急速转动的现象,医学上叫做“眼球震颤”。但 是,眩晕、眼球震颤和耳朵灌水三者究竟有什么联系 呢?
集中反映一类事物的共性,其自然现象表现的过程较纯粹、 最少干扰、最易于观察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
4、 同时在观察中还要注意细心原则。
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感官的错觉,尤其是已有的偏见是造成观察谬误 的根源。离开了客观事物本身,是主观的反映。
所谓观察的客观性,列宁指出,不是实例,不是 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由此可见坚持观 察的客观性是进行科学观察的一个重要原则。
二、科学观察的类型和特点
2、根据观察的性质和内容,又可分为质的观察和量的观察。
质的观察,亦称性质观察。即考察事物具有或不具有 某种属性和特征以及它与其它事物是否具有何种性质联系 的一种观察方法(三棱镜:日光的赤橙黄緑青蓝紫;达尔文20多年
对数千种生物的观察)。
量的观察,即对研究对象的某些性质和特征进行数量 描述和测定的一种观察方法(人体血浆PH值:正常7.35~7.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