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50分)1. (4分) (2018高二下·马山期末)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千米,Y轴表示土地利用租金,且b=100元/平方米,则图中四地点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 (6分) (2019高一下·云南期末) 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5成。
2016年1月我国全面放开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A . 城乡差距B . 家庭原因C . 社会趋势D . 个人原因(2)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不正确的是()A . 缓解空巢家庭不断增加趋势B . 导致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C . 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D . 有利于扩大内需(3)下列哪种人口增长模式常出现人口老龄化()A . 原始型B . 传统型C . 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D . 现代型3. (6分)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A . aB . bC . cD . d(2)若2015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A . Z>Y>XB . X>Y>ZC . Y>Z>XD . Z>X>Y(3)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 . 流动人口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B . 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国家组织的C .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D . 人口流动主要有自发形成的和国家组织的两种形式4. (4分)(2020·浙江模拟) 总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
其中少儿人口指0—14岁人口,老年人口指65岁及以上人口。
下图为我国2010—2018年抚养比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信息反映了2010至2018年间()A . 我国少儿抚养比呈逐年上升趋势B . 我国老年抚养比呈逐年上升趋势C . 我国少儿抚养比增长速度快于老年抚养比D . 2016年我国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2)为了解决上图所预测出来的人口问题和就业问题,下列举措最不合理的是()A . 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B . 加快产业升级并加大技术投入C . 鼓励外国移民进入D . 延长退休年龄5. (6分) (2018高二下·孝感期末) 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春节期间我国十大“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春节期间该十大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属于()A . 国际人口迁移B . 国内人口流动C . 省内人口迁移D . 县际人口流动(2)导致这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 受传统思想影响B .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C . 农村经济发展快D . 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3)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的影响有()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③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④减轻农村环境压力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6. (4分) (2020高一下·安徽期中)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 . 从北美迁往拉美B . 从亚洲迁往拉美C . 从非洲迁往西亚D . 从欧洲迁往非洲(2)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 . 从湖南流往广东B . 从河北流往河南C . 从新疆流往内地D . 从湖北流往重庆7. (2分)该图所示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庭院式住宅的典型代表,通常在南北轴向上建正房,供长辈居住,在东西轴向上建厢房,供晚辈居住。
下列陈述最能体现四合院文化内涵的是()A . 结构封闭,安全舒适B . 尊老扶幼,长幼有序C .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D . 坐北朝南,顺应自然8. (4分)下图长三角洲城市等级体系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 . 昆山的城市等级比常州高B . 无锡的服务范围比镇江大C . 宁波的服务功能比杭州齐全D . 特大城市数量最多(2)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①④9. (2分)在海陆间大循环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A . 水汽输送B . 大气降水C . 地表、地下径流D . 海洋水的蒸发10. (2分)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下列自然地理区位中不利于形成城市的是()A . 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B . 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C . 荒漠干旱地区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D . 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11. (4分)读图5回答题。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 土壤不同B . 热量不同C . 降水不同D . 地形不同(2)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 . ①②③④B . ③④⑤⑥C . ⑤⑥⑦⑧D . ②⑦⑧12. (6分) (2020高一下·沈阳期中)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A . 劳动力成本B . 能源资源C . 环境承载力D . 市场需求(2)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有()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④减缓企业用工荒A . ①②B . ②④C . ①③D . ③④(3)下列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B . 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C . 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D . 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二、综合题 (共3题;共28分)13. (5分) (2014高一下·越秀期末)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2012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 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4)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14. (15分)(2019·三原模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荆州,历史名城。
紧邻长江干流,借助优越的水运条件,东达吴越、西抵巴蜀、北上中原、南下湘粤。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国都)城区中心在今江陵城下,后移至荆州,唐、宋之际,转移到沙头市(今沙市)。
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荆州一直为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
在此之后其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地位让位给湖广行省的治所——武昌。
明朝后期,黄汴撰写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北京至贵州、云南二省的道路:“自荆州府渡大江,六十里,方至对岸公安县;由汉口渡江,仅七里,即至对岸武昌府。
”材料二武汉别称“江城”,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
汉江、长江在武汉市区交汇,且市区郊区湖泊众多,现有大小湖泊140余个。
材料三江陵、荆州、沙市及武汉位置图。
(1)从春秋战国至唐、宋时期,城区中心从江陵逐步转移到荆州、沙市,分析其可能原因。
(2)分析荆州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成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并简析其之后衰落的原因。
(3)汉江、长江在武汉市区交汇,湖泊众多。
简要分析这些河湖湿地对武汉创建宜居城市的影响。
15. (8分) (2019高一下·蛟河月考) 下面是“我国某城市规划简图”及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生态休闲区,则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b、c、d四个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50分)1-1、1-2、2-1、2-2、2-3、3-1、3-2、3-3、4-1、4-2、5-1、5-2、5-3、6-1、6-2、7-1、8-1、8-2、9-1、10-1、11-1、11-2、12-1、12-2、12-3、二、综合题 (共3题;共28分)13-1、13-2、13-3、13-4、14-1、14-2、14-3、15-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