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总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章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章用地规划布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四章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五章地块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科学引导XX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落实、深化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建设要求,促进XX工业园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一步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XX城乡规划法》(XX08年)特此编制《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XX1XX-XXXX)》(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内容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XX城乡规划法》2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XX、《XX市城市总体规划(XX0XX—XXXX)》6、《XX城镇体系规划(XX09—XXXX)》6、《XX市XX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XX个五年规划纲要》(XX11-XX1XX年)7、《XX工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XX工业园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9、《XXXX工程选址论证报告》XX、《XXXX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XXXX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XX、《XXXX钢铁有限公司XX万吨钢可研报告》13、其它相关XX家法律、法规、规范等第四条规划面积《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XX1XX-XXXX)》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XX km2,其中一期规划面积:XXkm2,其中二期规划面积:XX km2。
第五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XX1XX—XXXX年基期:XX1XX年近期:XX1XX--XX1XX年;远期:XX16--XXXX年。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园区生态环境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工业园区;针对园区特点,强调环境保护在工业区规划中的特殊意义,合理安排工业生产要素与生态环境要素的关系。
3(二) 坚持区域协调与整体规划原则,把园区置于区域经济大背景中,明确其区域地位和职能,使其发展获得更广泛的区域支持。
(三)坚持动态规划原则,重视规划对象作为复杂系统的固有特征,将不确定性因素(市场经济因素等)的可能影响纳入规划布局中,使规划发展留有弹性;重视对园区生长的过程控制,以生长轨迹的合理性代替对终极状态“合理性”的片面追求;关注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考虑各个发展阶段各自特点及相对完整性,合理安排各分期布局结构。
(四)重视规划可操作性,关注规划对象的实际情况,把地区经济状态、管理水平、人文环境的特点,纳入规划方案编制过程;重视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衔接,既考虑规划方案对实际建设的导向作用,又兼顾规划本身对实施细节的非约束性。
第七条规划目标以持续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持实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举,突出重点,在工业区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带、经济增长带,带动并加快XX-喀什经济圈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全面接轨;提升XX市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实现XX市在南疆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
根据现状工业用地单位面积工业产值比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预测,园区XXXX年工业产值预测为XX 元。
第八条规划原则(一)区域统筹原则坚持区域整体协调发展,重视与上层次规划的衔接。
从大区域出发,统筹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
结合4园区自身的区位特点,认真分析发展利弊和潜在优势,选择和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具体要求如下:1、区域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目前从总体上看,XX及其周边喀什市各工业园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并不强,无序发展倾向严重。
规划不仅要考虑现有各个园区之间的空间上的联系,也要考虑其对周边县市其他各大产业园区的分工融合及促进带动作用。
2、增强整体观念、促进城镇整体发展园区的发展不能脱离周边城镇,它是城镇重要的功能区。
现阶段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城镇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规划要增强整体观念,采取互动的发展模式。
规划应着眼于区域内部经济机构的合理化,力求避免产业结构雷同或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弊病。
园区与城镇其它功能区合理分工协调,共同促进城镇整体发展。
3、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紧抓并有效利用XX家土地宏观调控及各级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整合时适当考虑利益均衡,尽量减少矛盾。
规划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解决目前园区存在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将有限的资金与土地集中解决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带动XX全局的发展。
(二)务实理性原则1、加强实际的可操作性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目前园区的建设现状与招商引资情况和原有行政管理背景,如实分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实际解决方案,注重可操作性,使规划利于园区的招商引资与建设管5理,并指导下层次规划建设。
2、长期性与灵活性结合全面并高起点规划,注重长远控制与引导。
大型工业园区的成长壮大需要一个长远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土地运作(借势)——产业运作(造势)——产业与资本运作(成势)——人才与智力运作(旺势)过程,因此要目光长远。
规划要兼顾整体布局与分期开发,在宏观超前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分期建设和满足滚动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要注重规划的弹性,考虑土地的兼容性等。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论证园区资源、环境容量,贯彻节地、节水、节能等节约型经济。
注重发展的良性循环,科学地进行功能分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规划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为未来的发展建设留下足够的空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要采用绿色GDP的概念,不仅应注重产业园区经济的增长,更应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产业运营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突出生态、环保概念,创造良好的园区生态环境。
要求在园区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如在工业区周边建防护林);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提高园区员工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提高区内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
(四)刚性与弹性原则刚性与弹性结合,对重大基础设施与防护绿地等提出刚性规定,对局部开发和建设提出引导,在功能分区明确的基础上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用地组织也应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应考虑不同类6型用地及各功能分区之间的相容性,既要能满足开发中的阶段性现实要求,也要为未来的扩展留有适宜的空间,以适应不确定的环境变化。
(五)产业优先原则为提高园区的发展水平,为引进产业提供充裕的用地载体,要求园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用于大规模的商业零售、住宅开发”。
要树立一切为产业服务的理念,在保证产业用地“量”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努力改善园区环境,完善必要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配套生活设施),以吸引优秀企业进入。
第二章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第九条产业发展目标做大做强符合自身资源禀赋条件的优势产业,形成主导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积聚,形成产业集群。
第十条产业定位工业园(一期):依托矿产资源,建设黑色和有色金属选冶加工以及新型建筑节能材料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基地。
工业园(二期):依托特色农副产品及口岸优势,建设农副产品、林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基地。
第十一条人口规模规划预测工业园一期、二期总人口约为XX人。
第三章用地规划布局第XX条规划结构XX工业园(一期)规划结构为:7工业园(一期)采用线性发展和网络布局的整体布局结构,布局结构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园区经三路和经六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规划在园区的东部、XX道以西处设置工业区管理、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形成对整个园区较好的辐射,同时利用不同等级道路的划分将整个园区分为不同梯次的几个部分,从而形成由里及外,布局合理的工业地块划分模式。
XX工业园(二期)规划结构为:“一个中心、二条轴线、三大组团”“一个中心”指由行政办公以及商业配套共同构筑的园区入口区域,功能为管理办公、商业等,是本园区功能和景观的核心。
“两条轴线”分别是:沿经一路由北向南延伸的工业园区发展主轴、沿经二路由北向南延伸的工业园区发展次轴。
“三大组团”是指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独立性的园区入口中心组团、一类工业产业发展组团、二类工业产业发展组团。
第十三条交通组织XX工业园(一期)(一)对外交通系统对外交通方面园区除了与规划的两条高速公路形成互通式立交外,规划的XXXX项目以及其它项目所需的大量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需要有大运输能力和低成本的运输方式进行运输,规划建设XX路专用线,并规划在园区XX厂以预留仓储用地作为远期XX路站场用地。
8(二)内部道路系统园区内部道路系统共分三级,分别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由此组成园区道路网系统。
第一级为主干道,红线宽为XXm;第二级为次干道,红线宽分别为 m、m;第三级为支路,红线宽 m。
主、次干道:是工业区内快速疏导内部交通及联系对外交通的主要联系通道,各功能区之间的连接通道,道路间距为米间隔(交叉口),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XXm、XXm、XXm。
支路:是沟通工业区内部的交通联系通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XXm。
XX工业园(二期)规划方案基本采用方格网式的路网形式,“两纵、四横”形成园区的主要道路骨架。
为了避免园区的道路在XX道上多处开口,影响XX道交通,规划园区经一路与XX道相接,同时在XX道南侧设置辅道,园区内其它南北向道路与辅道相接。
规划在主要出入口处(与XX道交接处):近期入口处采用渠化交通的形式处理。
在工业园区形成一定规模后,出入车流量较大,对XX道形成较大干扰时,可考虑立交来优化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