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检测
2接种方式
2.1主要有倾注法和涂布法两种。目前国际方法中 采用倾注法,但近来国际上有不少学者认为霉菌计 数采用涂 2.2对霉菌计数来说,涂抹法有以下几方面优越于倾 注法:①培养出的霉菌菌落数较多;②培养所需的时 间较短;③霉菌孢子、菌落形态特征发育完全,便于 鉴定。这是因为绝大多数霉菌是好氧的,在培养基 表面生长快,发育好,而混在培养基中发育就受影响, 而且在培养基倾注时霉菌孢子易受热损伤。布法更 合适。
1培养基的选择
目前国标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 萄糖琼脂(PDA),孟加拉培养基(RBC)、高 盐察氏培养基(CAO),其中PDA和RBC适合 于一般的霉菌和酵母菌生长,而CAO则适合 于高渗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孢子 菌丝均可繁殖 水浸片制作 视频
6霉菌检测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6.1 由于霉菌检测所需的时间较长,中间又需要多次观察,因此 实验前一定要作好实验计划,明确观察记录的时间。 6.2 霉菌孢子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室平静,减 少空气流通;操作时手脚要快,动作要轻,特别是培养过程中,如果 观察时动作过大,早期生长出的霉菌孢子就会在培养基内扩散, 形成新的菌落,导致结果不准确。 6.3实验前应认真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包括操作人员手指、实 验室空间、实验台等,实验后应第一时间将有霉菌的培养物高压 灭菌,防止进一步扩散。 6.4 对使用的菌株的生理、生态、形态、毒理、致病性必需 有充分的了解,并作好相应的防扩措施,防止污染其它物品。
/special/show_2674506/lF_5JD7DK-AMrPwy.html
讨论
霉菌水饺引发速冻食品卫生标准问题 /tv/200 5-10-26/094511801.html
1培养基选择
有的菌株即使污染数量不多,但其产生的霉菌毒素 却危害较大,因此仅作霉菌计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其 危害程度,重要的是要知道污染菌的菌相,才能更好 地判断被污染食品的安全程度。为此,国外有些研 究者设计出各类选择性培养基,可以识别产毒的霉 菌。如AFPA培养基(配方:酵母提取汁20g,蛋白胨 10g,柠檬酸铁铵0.5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 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5.6)用于分离黄曲霉 毒素产生菌高污染率的食品。
3培养温度
3.1大部分菌种的最适温度为25~30℃。 3.2若有特殊培养目的,则应适当调节培养温 度
4培养时间
如果只要作霉菌计数,培养3~4天已基本达 到目的,但如果还要进一步分类鉴定,则需要 培养更长的时间(7~14天)。
5最适计数范围
5.1应尽量选择10~50个/平皿的稀释度进 行霉菌计数。 5.2为控制霉菌的生长速度和菌落的生长范 围,可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抗生素,如氯霉素 (50~100mg/L),金霉素(20~100mg/L), 庆大霉素(50mg/L),土霉素(100mg/L)等。
7霉菌控制
7.1利用排气换气,减少湿度 7.2每半月用甲醛熏蒸一次 7.3保证无菌室的墙壁、地面、天花板为光 滑的材料制成 7.4二氧化氯3000ppm熏蒸 7.5食品中霉菌杀灭时间80°C 10分钟
霉菌检测操作视频
/special/show_2572 599/cwuYI5B5gxXoCWR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