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础工程监理要点

桩基础工程监理要点

桩基础工程监理要点一、桩基础的定义与分类:1、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

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础;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础。

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

2、桩可按下列规定分类:①、按承载性状: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②、按桩的使用功能:分为竖向抗压桩、竖向抗拔桩、水平受荷桩、复合受荷桩③、按桩身材料:分为混凝土桩(包括灌注桩和预制桩)、钢桩、组合材料桩④、按桩径大小:分为小桩d≤250mm、中等直径桩250mm<d<800 mm、大直径桩d ≥800 mm ⑤、按成桩方法分类:分为非挤土桩(干作业法、泥浆护壁法、套管护壁法)、部分挤土桩(部分挤土灌注桩、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打入式敞口桩)、挤土桩(挤土灌注桩、挤土预制桩)3、结合荆州市通常情况主要介绍以下类型桩基础:①、水泥土搅拌桩(实质为地基处理方法,以水泥做为固化剂俗称粉喷桩)②、灌注桩(沉管、钻孔、人工挖孔等)着重介绍常用的振动沉管、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知识③、预应力管桩(静压、锤击)着重介绍静压管桩施工监理知识二、水泥土搅拌桩地基1、水泥土搅拌桩地基:系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体,与天然地基形成复合地基(复合地基: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补置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地基)。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搅拌法(简称干法)。

使用干水泥粉作为固化剂的水泥土搅拌法。

简称干法。

2、特点及适用范围:在地基加固过程中无振动、无噪音,对环境无污染;对土无侧向挤压,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很小;可有效地提高地基强度;同时施工期较短,造价低廉,效益显著。

适用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地基,对超软土效果更为显著。

多用于墙下条形基础、大面种堆料厂房地基;在深基开挖时用于防止坑壁及边坡塌滑、坑底隆起等,以及作地下防渗墙等工程。

3、施工工艺主要步骤及流程:⑴搅拌机械就位、调平;⑵预搅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⑶边喷浆(粉),边搅拌提升直至预定的停浆(灰)面;⑷重复搅拌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⑸根据设计要求,喷浆(粉)或仅搅拌提升直至预定的停浆(灰)面;⑹关闭搅拌机械。

⑺移至下一根桩、重复以上工序。

4、控制要点及标准、要求:4.1固化剂宜选用强度等级3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4.2水泥土土搅拌法施工现场事先应予以平整,必须清除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

遇有明浜、池塘及洼地时应抽水和清淤,回填粘性土料并予以压实,不得回填杂填土或生活垃圾。

4.3喷粉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搅拌机械、供粉泵、送气(粉)管路,接头和阀门的密封性、可靠性、送气(粉)管路的长度不宜大于60m。

4.4水泥土搅拌法(干法)喷粉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检测并记录出粉量的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的自动记录仪。

(强条)4.5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试桩数量不得少于2根。

当桩周为成层土时,应对相对软弱土层增加搅拌次数或增加水泥掺量。

4.6施工中应保持搅拌桩机底盘的水平和导向架的竖直,搅拌桩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成桩直径和桩长不得小于设计值。

4.7搅拌头翼片的枚数、宽度、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应相互匹配,以确保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的任何一点均能经过20次以上的搅拌。

搅拌头每旋转一周,其提升高度不得超过16mm。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搅拌充分,桩体质量均匀,搅拌机头提速不宜过快,否则会使搅拌桩体局部水泥量不足或水泥不能均匀地拌和在土中,导致桩体强度不一,因此规定了机头提升速度。

)4.8搅拌头的直径应定期复核检查,其磨耗量不得大于10mm。

4.9当搅拌头到达设计桩底以上1.5m时应立即开启喷粉机提前进行喷粉作业,当搅拌头提升至地面下500mm时,喷粉机应停止喷粉。

4.10成桩过程中因故停止喷粉,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灰面以下1m处,待恢复喷粉时再喷粉搅拌提升。

4.11竖向承载力搅拌桩施工时,停灰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300~500MM。

在开挖基坑时,应将搅拌桩顶施工质量较差的桩段用人工挖除。

4.12竖向承载搅拌桩复合地基应在基础和桩之间设置褥垫层。

4.13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4.14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以下方法:1、成桩7D后,采用浅部开挖桩头头(深度宜超过停灰面下0.5M),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

检查量为总桩数的5%。

2、成桩3D内,可用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查每米桩身的均匀性。

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4.15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位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必段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时,并宜在成桩28后进行。

检验数量为桩总数的0.5%~1%,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

经触探和载荷试验检验后对桩身质量有怀疑时,应在成桩28D后,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芯样作抗压强度检验,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0.5%,且不少于3根。

5、监理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5.1事前控制5.1.1审查施工单位的营业执照、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管理机构人员构成及人员上岗证、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计量设量的计量证书、桩机设备的合格证等。

5.1.2审查桩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监理细则。

5.1.3检查桩机设备的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的完好程度(主要是水泥浆流量计及其他计量装置)。

检查搅拌机械、供粉泵、送气(粉)管路,接头和阀门的密封性、可靠性、送气(粉)管路的长度等等。

5.1.4复核放样轴线、桩位。

5.1.5检查场地情况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测量场地标高,对照设计桩顶标高与设计有效桩长,确定打桩深度及桩底标高。

5.1.6 检查钻头直径。

对钻杆拉尺标识,以便控制钻孔孔径、深度及复搅深度。

5.2事中控制5.2.1坚持全程的施工监理,检查水泥用量、桩长、搅拌头转数和提升速度、复搅次数和复搅深度、停浆处理方法、搅拌头磨损等,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

严格控制按桩基工程标准、要求进行施工。

5.2.2检查进场水泥质量,对进场水泥严格执行材料报验送检制度(重点做好数量报验,以确保水泥使用量,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5.2.3做好打桩记录及旁站监理记录。

5.2.4施工过程中遇特殊情况及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联系处理。

如遇障碍物或地质情况与地勘不符,有淤泥或软弱土层电流值过低等情况,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处理。

5.3事后控制5.3.1 检验水泥土搅拌桩的成桩质量(按检验标准规定要求)。

5.3.2见证检测单位检测对桩基的检测。

5.3.3开挖后复核桩位,审查并签证桩基竣工图。

5.3.4审查施工资料。

6、常见施工问题:三、灌注桩(沉管、钻孔、人工挖孔等)1、灌注桩的控制要点及标准、要求:1.1、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合格机械不得使用。

1.2、施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会审纪要连同施工图等作为施工依据并列入工程档案。

1.3、桩基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如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设房屋等,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以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

1.4、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1.5、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 20mm 单排桩 10mm1.6、钢筋笼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⑴、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⑵、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⑶、主筋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3倍以上;⑷、加劲箍筋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所设弯钩不得向内圆伸露,以免妨碍导管工作;⑸、钢筋笼的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100mm以上;⑹、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混凝土不得小于50mm。

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允许偏差如下:水下浇筑混凝土桩±20非水下浇筑混凝土桩±101.7、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对砂、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对施工组织设计中指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也应检查。

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对于沉管灌注桩不宜大于50mm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对于素混凝土桩,不得大于桩径的1/4;并不宜大于70mm。

混凝土搅制应对原材料质量与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进行检查。

1.8、灌注桩施工允许偏差:1.9、沉管灌注桩(锤击、振动)适用于粘性土、粉土、淤泥质土及填土;在厚度较大,灵敏度较高的淤泥和流塑状态的粘性土等弱土层中采用时,应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并经工艺试验成功后方可实施。

1.9.1、锤击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应该根据土质情况和荷载要求,分别选用单打法、复打法、反插法。

1.9.2、锤击沉孔灌注桩的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1.9.3、群桩基础和桩中心距小于4倍桩径的桩基,应提出保证相邻桩身质量的技术措施;1.9.4、混凝土预制桩尖或钢桩尖的加工质量和埋设位置应与设计相符,桩管与桩尖的接触应有良好的密封性;1.9.5、沉管全过程必须有专职记录员做好施工记录;每根桩的施工记录均应包括每米的锤击数,和最后一米的锤击数,必须准确测量最后三阵,每阵十锤的贯入度及落锤高度。

1.9.6、采用倒打拔管的打击次数,单动气锤不得少于50次/min,自由落锤轻击不得少于40次/min;在管底未拔至桩顶设计标高之前,倒打和轻击不得中断。

1.9.7、当桩身配有钢筋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宜采用80-100mm;素混凝土桩宜采用60-80mm。

1.10、成孔灌注桩干作业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粉土、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风化岩层。

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有承压水的砂土层、滞水层、厚度较大的高压缩性淤泥质土层中施工时,必须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

1.10.1、成孔设备就位后,必须平正、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为准确控制成孔深度,在桩架或桩管上应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1.10.2、摩擦型桩:摩擦桩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是,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

1.10.3、端承型桩:当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孔进入设计持力层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是,沉管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设计持力层标高对照为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