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九劝学(45分钟100分)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以为轮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无以至千里D.君子生非异也【解析】选C。
A项,“”通“煣”,使弯曲;B项,“有”通“又”;D项,“生”通“性”,资质,禀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刻) 其曲中.规(合乎)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C.绝.江河(断绝) 劝.学(勉励,鼓励)D.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圣心备.焉(完备)【解析】选A。
B项“疾”指强,这里指声音宏大;C项“绝”指横渡;D项“备”指具备。
3.下列句子对“而”意义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锲而不舍⑤蟹六跪而二螯⑥顺风而呼A.①表转折②③⑥表修饰④表承接⑤表并列B.①表转折②表递进③⑥表修饰④⑤表并列C.①表转折②③表递进⑥表修饰④⑤表并列D.①表转折②表递进③⑥表修饰④表承接⑤表并列【解析】选D。
【知识拓展】“而”作连词时的几种用法1.表并列,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可译为“和”“及”“又”“并且”等,或不译。
如“蟹六跪而二螯”。
2.表承接,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
如“温故而知新”。
3.表递进,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
如“学而时习之”。
4.表转折,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假设,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
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谨.庠序之教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C.故木受绳则直.D.范增数目.项王【解析】选D。
D项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A项为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B 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无以成江海..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解析】选D。
“寄托”古义为寄身,容身;今义为托付或把感情、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6.下列各句在句式方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石可镂(被动句)B.冰,水为之(判断句)C.善假于物也(定语后置句)D.骐骥一跃,不能十步(省略句)【解析】选C。
C项为状语后置句。
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解析】选C。
原文“朽木不折”是说“舍”,“金石可镂”是说“不舍”,C项正好说反了。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9.名句默写。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3)(2015·上海卷)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1)而闻者彰而致千里(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积善成德二、语言表达10.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春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
答案:(1)“垂念”“常念”“思念”(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挂念。
)(2)“高足”“得意门生”“优秀学生”(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3)“斧正”“指出”(斧正:请人修改文章。
)(4)“鼎力”“大力”“全力”(鼎力:感谢别人帮助之大,敬辞。
)怎样正确使用谦敬辞在谦敬辞的使用上,始终要记住的是:敬辞用于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谦辞用于自己,表示谦虚。
解答这一类题目,最关键的是要搞清楚相关词语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不可搞反。
11.联系《劝学》一文,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
上联:孔子论语,勤学必温故知新下联:【解析】解答此题,应首先分析上联的特点:“论语”既指孔子谈论学习之语录,又指孔子的著作,同时“温故知新”又是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
这样,结合题目要求,就能对出下联。
另外注意下联主要从内容上与上联对应即可。
答案(示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三、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皇甫谧耽学皇甫谧字士安,安定朝那人也。
出后叔父,徙居新安。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
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
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
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遂不仕。
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
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
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
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
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
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B.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C.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D.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解析】选A。
“将”为用于句首的副词,其前应断开。
“曰”提示下文是引用说的话,其后应断开。
“朝闻道”与“夕死可”对举,其间应断开。
“矣”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
“命之修短”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其后应断开。
【规律方法】语法断句法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在它前面断开;有的词只是在句尾起一个帮助、表示语气的作用,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名词、代词作主语,就在它的前面断开;名词、代词作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可据此断句。
对话性动词更是断句的标志性词语。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B.孟母三徙,孟尝君之母为教育好幼小的孟尝君,曾为选择环境搬家三次,终于把孟尝君培养成为一代大儒。
后遂以此写慈母希望子女成才,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有方。
C.“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
D.“辟”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征”“召”“引”“除”等。
【解析】选B。
“孟母三徙”中的“孟”指的是孟子。
14.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甫谧是安定朝那人,后随父亲迁居新安。
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
B.皇甫谧能够听从教导,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好学不怠。
C.皇甫谧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耽玩典籍,终身不仕。
D.皇甫谧待人诚恳,始终如一,不以穷达而有所不同。
【解析】选A。
原文中“(皇甫谧)出后叔父”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应为“后随叔父迁居新安”。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修”(修身立德)、“笃”(专心致志)、“何”(什么),要注意特殊句式“何有”(有什么呢)是宾语前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