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劝学》练习

9《劝学》练习

课时作业(九)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ònɡ)槁暴.(pù) 以为轮(róu) 金就砺.则利(lì) B.参省.乎己(xǐnɡ) 须臾.(yú)跂.而望(qí) 靛.青(dìng) C.跬.步(ɡuī) 蓼.蓝(liǎo)生.非异也(xìnɡ) 骐骥.(jì) D.锲.而不舍(qiè) 驽.马(nú)金石可镂.(lǒu) 蛟.龙(jiāo)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虽有槁暴.(晒干)②以为轮(使……弯曲)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⑤君子生.非异也(禀赋,资质) ⑥非能.水也(善,会) 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断)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⑩而闻者彰.(清楚)A.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B.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蟹六跪而.二螯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圣心备焉.D.①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木直中绳,以为..轮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甚矣,汝之不惠二、文本训练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完成7~10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风雨兴.焉(兴起)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功绩)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精神清明)8.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A.积善成德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用心一也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9.下面对本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段从学习的方法和作用的角度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共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能停止。

B.“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的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

C.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成功的关键。

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三、拓展阅读阅读选自《荀子·劝学》的文字,完成11~16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③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④,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做礼物。

③兰槐:香草名,即白芷。

④滫xiǔ,酸臭的陈淘米水。

亦泛指污臭之水。

泔g ān水,〈引〉脏水。

臭水。

(泔gān水,淘米、洗刷锅碗等用过的水。

有的地区叫潲(shào)水或馊水)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一可以为法则..(效法的榜样,准则)B.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从高处往低处看)C.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逐渐,逐步)D.不闻.先王之遗言(学习、借鉴)12.“其质非不美”的“其”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所渐者然也”中的“然”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1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四、语言表达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2)《荀子·劝学》中蚯蚓向上食尘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而螃蟹“______________”是因为浮躁、不专心。

(3)《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与省察自己的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的思想。

“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也是他提出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在印度,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整个印度都被印度教覆盖,宗教是第一位的。

印度几乎没有好的公路。

但行驶在任何一条路上,突然之间,路边就会出现一座壮丽的寺庙。

我问印度人:__①__,__②__?印度人答: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__③__。

我说:这样,__④__?印度人说:对呀,就是不要发展,发展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像美国一样:钱很多,却没有文化。

而且,我们印度已存在7 000年了,__⑤__?700年之内美国可能会衰落得连蒙古帝国也不如。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励志小语: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体大思精,________,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________的历史画卷。

3 000多年的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的人物,汇聚三寸笔端。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

司马迁的安排,可谓________,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史记》各层次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形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

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

()。

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有时达到________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

通过叙述某一类型的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应有尽有波澜壮阔见微知著天衣无缝B.包罗万象云谲波诡独具慧眼滴水不漏C.应有尽有云谲波诡见微知著滴水不漏D.包罗万象波澜壮阔独具慧眼天衣无缝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各一传是分传,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B.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人各一传是分传C.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D.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分传即人各一传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