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邛海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09级2班
何滔滔(2009100209)
一、邛海风景区简介
邛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至今约180万年。
其形状如蜗牛,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5.5公里,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14米,最深处34米;水面标高为1507.14—1509.28米;水位变幅小,集水面积约30平方公里。
邛海如同我国一些高源湖景一样,以恬静著称,景色四季各异,春日天光水钯,上下一碧,一片浩翰波光闪耀在苍山碧野之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岸边柳眉桃腮,燕语呢喃。
夏日湖水盈盈,彩霞耀眼,山寺渔村,相映生辉。
秋日天高气爽,落霞孤鹜,秋水天长,使人留连忘返。
冬季天净水明,红枫翠柏,倒映湖面。
午后起风,海浪奔涌,似白鹅嫱戏于波涛上。
诱人的邛海景色,与西昌晚间皎洁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多诗意情怀。
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浏览邛海后对其景色大加赞叹,兴奋不已,并在其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
”
再如原中央大学教授朱契游邛海后也写道:“我曾泛舟西湖、鼓棹洞庭、横绝太湖、登临鄱阳,觉得洞庭雄阔,鄱阳奇伟,太湖深秀,西子浓妆,邛池淡抹,各有千秋,邛池尤以恬静见胜。
”邛海景色由此可见一般。
邛海不仅景色秀美,还有许多美妙的民间传说,更烘托出它的神秘和美丽,如李膺《盖州记》和《太平御览》等著述中均有记载。
邛海湖内有40多种鱼类,其中有特有的白鱼、鲤鱼、大虾、螃蟹等,秋末冬初有19种候鸟携家眷来此过冬。
湖畔现有邛海公园、邛海宾馆、新沙滩渔村、莲池、月亮湾、阳光度假村、萝莎玫瑰园、青龙寺、老海亭遗址、核桃村观赏园和省体委水上运动学校等景点。
二、邛海风景区旅游资源分析
(一)邛海的地理位置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距市中心7公里,卧于泸山东北麓,螺髻山北侧,山光云影,一碧千顷,是四川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邛海水质清澈透明,面积约31平方公里。
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
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
同时,新构造运动,在峨眉山地质构造背景上所产生的雄伟壮观,类型多样的现代地貌,为生物类群的滋生繁衍和别具一格的中—高山地生态王国的建立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些背景和条件形成的有机统一的演绎整体,造就了峨眉山的美学形象、科学内涵和在世界山岳型风景区中独领风骚的特殊地位。
(二)形成原因
邛海是如何形成的,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
诸如牛轭湖说、古弯曲湖残余说、安宁河东南流的古河道说、堰塞湖说;不过,影响最大的算是邛海地震下陷说了。
如此众多一致的邛海地震下陷说,那邛海的成因是“地震下陷”无疑了吧?但是,有些地质和水利专家说,以上所记是不可全信的。
前面说及司马迁著《史记》,未有只言片语关于西昌“邛海地震下陷”的记载,而后来著《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未到过四川,更未到过西昌,其籍贯又远在河南顺阳,所论可靠与否,还是个未知数;同时,《后汉书》也有“豪帅放纵,难得制御”的说法,这说明当时汉朝的统治者在当时还未完全征服其他民族。
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府建筑不可能设在城外,大坟堆西汉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当时邛都所在。
旧址既在,邛海地震下陷说就难以成立。
知府牛树梅的《西昌地震纪变》诗,描绘了1850年西昌大地震后的情形:“坤维夜半走奔雷,山岳震荡海波颓。
床榻如舞人如簸,万家栋屋枯叶摧”,“迟明一望满城平,欲辨街衙谁能晓”,这里,并无全城下陷成湖的描写;从20世纪80年代邛海周边发现的一批新石器遗址及出土的陶器、网坠等说明,至迟在史前邛海即已形成,西昌城遗址以及出土文物,也说明了“地陷成湖说”的不能成立。
地震是很有可能“城陷”的,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但不是全部。
西昌确是地震多发区,有记载的7级以上大地震,就有这么几次:公元前116年,震级达8~9级;公元1536年,7.25震级;公元1850年,7.5震级。
但是,不能因为西昌过去多地震,并时有地震,就先人为主地认为邛海是地震下陷形成的。
那邛海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至于牛轭湖说、古弯曲湖残余说、安宁河东南流的古河道说、堰塞湖说,都有一定的依据,但并不十分充足,所以还不能算是确证。
总之,邛海成因众说不能完全成立。
邛海的成因仍然是一个千古未解之迷,还有待地质和文物、考古专家的进一步考证确认。
(三)水源由来
如此大的集水面积,其水源来自何处?据专家考证,邛海水源有四:一是邛海水面31
平方公里的大气降水;二是流入邛海各溪流及其区域范围的地表径流;三是邛海外冲积层间的地下径流;四是岩溶及其岩裂隙水补给。
(四)生态特征
邛海处于中营养水平,目前已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污染元素的泥沙、氮、磷;年均水温17.8℃。
邛海湖内有40多种鱼类,其中有特有的白鱼、鲤鱼、大虾、螃蟹等。
秋末冬初有19种候鸟携家眷来此过冬。
虽然地处高原,但其鱼类区系都是由中国江河平原区鱼类组成,与青藏高原特有的裂腹鱼类和条鳅组成的鱼类区系相异,与同属金沙江水系的程海鱼类区系相似,现有鱼类中红尾副鳅、短尾高原鳅、中华倒刺鲃、云南光唇鱼、岩原鲤和白缘“鱼央”等为广泛分布于长江上游的种类,鲤、鲫、西昌白鱼和中华倒刺鲃等,13种在云南的程海都有分布,泥鳅和宽鳍“鱼昔”等17种为广泛分布于长汀中、下游的种类在邛海鱼类中仅有白鱼,鲤和红鲌等几种鱼类在形态特征上具有明。
(五)形态描述
邛海湖形似蜗牛,头在西北的海河出湖口—带,湖长11.5公里,最宽5.5 公里,平均宽度2.7公里,湖岸线长35公里,湖盆为锅底形,湖岸到湖心深度变化很大,大多数水深在15米以上,湖泊最大面积3lkm2,(水面标高1509.28m),最低水位时面积为28.5km2(水面标高1507.14m),流域集水面积为309km2,容积为3.2亿立方米;湖底泥是由暴雨径流冲刷地表土入湖沉积所致,为红棕色细泥;较大的河流有邛河、官坝河和鹅掌河,其中官坝河集水面积较大,能维持终年有水。
三、邛海风景区景观成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状况近几年来,西昌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突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先后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教育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等国家级奖22个,省级奖148个。
西昌市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成昆铁路由北至南贯穿全境。
(二)自然条件
1、自然情况:邛海风景区所在地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边缘属于川西高原东部。
邛海风景区距市7公里。
2、气候:西昌属于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如春,有小春城之称,也是我国的阳光城。
气候宜人,四季均适合游玩。
四、旅游者选择邛海风景区成因分析
(一)欣赏自然风光
旅游者主要动机是为了审美,包括自然审美与文化(彝族风情文化)审美。
自然审美是对自然风光的体验,邛海山水秀丽,其地质条件就是天然的旅游观光地。
(二)专项娱乐旅游
游客的主要动机是表明自己积极参与的勇气,同时追求成功感和愉悦的精神意境。
这种娱乐需要有专门的设施,如划船要求有船只、大面积水域、桨等设施。
邛海旅游可以相对提供较多的选择,例如温泉、划船、等。
(三)彝族文化旅游
邛海是我们彝族的聚居地,游客可以感受到少数民族特有的客家文化。
五、邛海风景区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一)历史文化价值
邛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后汉书》,其文化遗产也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
景区内有一系列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存的文物古迹及藏品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惠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情况,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浓郁地反映了邛海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科学价值
邛海景区遗存的历史文献、工艺作品、古建筑,都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作为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峨眉山景区,足以为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植物学等学科提供广阔的研究场地和资料。
(三)美学价值
邛海景区中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风光都给人类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
人们通过游览邛海风景区,感受自然的四时美景,感受自然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声音美、嗅觉美、动态美、朦胧美,感受人文景观的劳动美、意境美、情感美、道德美等。
从而增长知识,获取信息,陶冶情操,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