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湿地公园
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生 物地球化学循,环它包括许多相互联系 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过程。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不仅导致了各种物质形态的变 化,而其还会引起物质运动与空间分配 特征的改变,包括水-沉积物之间的交换, 动植物的吸收以及相邻生态系统的作用 等。
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 湿地本身就构 成一个生态系 统,其中的各 种生物分别扮 演了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 者的角色,并 因此形成了复 杂的食物链和 食物网
水文过程对湿地生态的影响及 反馈调节
气候
地形
1.水文 水位,水流和 频率等随时间 的变化
2.物理化学环境 沉积物,土壤化学 和水化学等
3.生物区系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 • 细菌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分解者类群。 细菌是水体,沉积物和沉水植物摆阔海草 生物量的重要部分而真菌在一些衰老和死亡的 大型植物中占明显优势。在一些沉积物中,原 生动物的量与细菌生物量相等,但其它的生境 中,他们的重要性比不上其它微生物。
• 可见一些蚁穴,它们对 生态系统的维护起着一 定的作用
• 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生命 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始终伴 随着能量的流动与变化。能量流动的特征:1 具有单向性 太阳辐射能经光合作用进入生态 系统以后,以化学能的形式流转,流转过程中 以热的形式不断逸散到环境中去;2逐级递减 根据林曼定律,约10%逐级递减;3能量的质 量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提高 如从植物纤维含 能,转化为动物蛋白,脂肪含能。能量的质量 是逐级提高和浓缩的。
水平结构和垂直分布
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 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有具有飞 翔能力的鸟类和昆虫,适应湿地的哺乳 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以鱼为代表的水 生动物,以及种类繁多的底栖无脊椎动 物。
鸟类为其消费者之一
人为的干扰现象 且人类也为 其消费者之一
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湿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微生物
简介
• 观鸟岛湿地公园位于邛海西岸北端,占地面积 112200平方米,其中原建钓鱼台18000平方 米,映月潭9000平方米,绿地面积446000平 方米,仿木栈道2700平方米,退塘还湖 28400平方米,驳岸2100米。公园主要由 “亚热带风情区、海门桥渔人海湾区、生命之 源区、祈福灵核心区、柳荫垂纶观鸟区”等5 大主题游览区组成,充分体现了“自然、生态、 和谐”的主题。 • 观鸟岛湿地公园共有5个雕塑,1个广场, 2700平方米仿木栈道,2座小桥,3个亭子, 25种水生植物,4个生态厕所,50亩菱角。其 中,公园内的湿地是白鹭、灰鹤、海鸥等野生 鸟类理想的栖息地
• 人为的管 理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日 益枯竭, 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而传统的方式为就地 保护,其指标为生物多样性,自然性,独特性,稀有 性和代表性,以此为基础的科学和政策都不足维持全 球湿地生态系统的数量和质量。而基于生态系统角度 的湿地保护,应该是生物体和环境整体,整体系统或 者整体的生态单元,而不仅仅是单个的部分。应该把 有机体与其非生物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调节联系起来, 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环境。以此达到真正的自然, 环境,社会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西昌邛海湿地公园坐落在泸山脚下邛 海之北侧,此为观鸟岛湿地公园正门 :
小组成员
• • • • • • • • • 罗 冯 周 夏 刘 龙 陆 易 姚 永 维 威 殒 鑫 训 宣 彦 玲 高 易 時 勇 达 希
•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 的水文状况,陆地和水 域生态系统交错作用,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殊 的生态系统功能。其具 有广泛的食物链和丰富 的生物多样性,对自然 和人类生产的水和废物 具有天然的接收器作用。 常被描述为生态过渡带, 即陆地和谁有体系统的 过渡带。
能量流动基本模式
总能量 呼吸 代谢消耗 未被利用的能量
总生产量 被利用及同化部分
高级
生产 生物本身及其产物
次级
排泄掉的同化产物 尿液 和黏液等
初级
生物本身生长
未被利用的能量
储存物 蛋白和脂肪等
湿地生态的演替
• 湿地是开放的生态系统,在大多数湿地 类型中,物种交流,物质循环,能量流 动等过程都非常活跃,同时也受自然和 各种人为干扰的影响。在湿地生态为区 域内,群落渐渐的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 一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称为替。 而其大都表现为异发演替。
• 分解者正在 分解死亡的 鸟类,维持 了生态系统 的平衡
湿地生物生态适应
• 对于湿地独特的环境条件,特别是 胁迫性因子,不同的生物类群,组织层 次,具有不同的耐受性和调节机制。而 在群落整体水平上,通过共生和互惠使 相应生物类群能够更好的适应湿地环境。
湿地生态的水文过程
• 湿地生态类群对湿地水文过程及理化环 境具有反馈控制作用。它们通常通过改 变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条件以及其他地 理化特征,维持自身的生存,影响其他 生物的生存和消失。
池边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
• 沉水阶段
灌木阶段
参观邛海湿地公园后的认识
• 1.邛海湿地公园为一个半人工生态系统,蕴含这各种 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与人民生活和国民经 济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物质生产功能。如可供垂钓 (鱼类),沿岸分布这贝类,周边分布着稻田可种植 和养蟹养虾等。其系统中许多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 如香蒲,慈姑,菖蒲等具有补血,化瘀和消炎功效; 芦苇的根茎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生津止渴,镇吐等 作用;香蒲的蒲棒和花粉具有消炎止血作用等。 • 2.湿地中的草本是一个潜在的能量源。可用来生产 沼 气及液体燃料,如,凤眼莲既可以用来生产沼气,同 时还能处理城市所产生废水中的氮。 • 3.湿地既为居民和农业提供水源,还对当地的气候有 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且在当地的N,S,CH4和CO2的循 环起到重要作用。 • 4.湿地对当地水体的净化也有重要作用。
变和化决定
Hale Waihona Puke 适合的生物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湿地植被
• 邛海湿地水体与邛海水体相接,是一个开 放式的系统,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生产 者---湿地植被呈垂直分布。实地水体中,植 物随着水体的深度,形成不同的植物带。湖水 深水处,在水底淤泥上分布着沉水植物带,如 眼子菜,苦草,狐尾草等。湖岸的水较浅,生 长着浮水植物,如睡莲,芡菜,浮萍等。沿岸 带水浅处,生长着挺水植物,如芦苇,水烛, 菰,禾本等。岸上分布着草本,从木,灌木等。 • 邛海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也是实地其他生物类群生长和新陈代谢所需能 量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