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少数民族介绍--彝族、白族

云南少数民族介绍--彝族、白族


民居
“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 “一正两耳” 、“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的瓦房。 “闪片”房
“剁木房”
扩展: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
耳房
一正两耳:
正 房
耳房
两房一耳:
耳房
客房
主 房
三坊一照壁:
客房
主 房
天井
照 壁
客房
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 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这堵墙就称为照壁。
一夫一妻制
姑舅表优先婚: 对于姑舅表兄弟姐妹,无论哪一方的子女, 都鼓励他们彼此通婚,并享有缔婚(就是结婚的 优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 姑舅表优婚已杜绝。 姨表不婚: 就是如果双方的母亲是姐妹,那就不能结婚。
花 腰 新 娘
婚后不落夫家: 即已出嫁的女子,除节日喜庆丈夫专程接以外, 婚后生育以前不能在夫家住。女子要在娘家直至 有了身孕才去夫家。在娘家的时间,多是写、唱 “女书”和做“女红”。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 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 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 第三天为"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
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 的美誉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十
每年农历六月
宗教信仰
万物有灵 原始宗教 祖先崇拜
巫师:“毕摩” 男性、多父子相传 、也有 自学 ;识彝文和彝文经典;传授文化的知识 分子。
蛇骨塔
禁忌
1、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接送祖先亡灵时,不能出门。 2、火把节的晚上,岳父母不能接女婿来家中过节。
3、白族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正月忌头,腊月 忌尾。”
知识巩固
1.彝族的太阳历一年为(10 )月,一个月有( 36 )天。
2.历史上把彝文称为( 爨文 )或( 韪书 )。 3.彝族男子头顶上的蓄发,汉族称为( 天菩萨 )。
照壁的作用? 1.挡风 2.增加亮度 3.辟邪
四合五天井:
天井1
房2
天井2
房1
天井5
房3
天井4
房4
天井3
六和同春:一家两院 相连的民居空间布局
走马转角楼:“六合同春”, 加之楼上的走廊,又把各 幢房子全部连通
节日
三月街: 又名“观音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 在大理旧城西的点苍山麓举行,至今已有千余年 的历史。 活动: 白天进行贸 易,晚上在宿营 地对歌、跳舞、 骑射、赛马、球 类比赛、演出白 剧、花灯戏等
“火把节”、“密枝节”、“跳歌节”
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
彝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少数民 族,有509.68万人。
彝族自称虎族,以虎 为图腾崇拜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2属相回归纪日,3个 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36日为一月,30 个属相周为一年。1年10个月,360日,10个月 终了,另加5日“过年日”。
课后作业:
1.区分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可从传说来源、 节日活动等来区分)
白族介绍
分布 历史 语言 服饰 饮食 民居 节日 宗教信仰 禁忌
特点
云南峨山彝族 土掌房
优点:1.冬暖夏凉 2. 造价低廉 3 .实用 底层做厨房,楼上住人, 平台房顶可以晾晒东西
分布:大部分在云南,湖南、四川、贵州也有分布。 云南白族有80%以上聚居在大理。
历史: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 汉语意 为“白人”。 与两汉史籍所称的“嶲 (xī)”、“昆明”和三国两 晋以后的“叟(sǒu)”、“爨(cuàn )”及唐宋史 籍所称的“白蛮”、“河蛮”、“下方夷”等有渊源 关系。 元、明时称为“白人”或“僰(bó)人”。 明清以后,汉语称为“民家”。
相传南诏时,在阳平村附近有一条巨蟒,经常吞食人畜、 糟踏庄稼,害得附近百姓无法生活。段赤诚决心为民除害,他 全身扛满利刃,手持两把利剑,来到蟒蛇洞前,大蟒张开血盆 大口,将他一口吞入腹内,他趁机在蟒腹内滚动挑刺,经过一 番生死搏斗,巨蟒被刺死,段赤诚也死于蟒腹。白族人民为了 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在他牺牲的地方,用蛇骨烧成灰, 修建了这座灵塔,并在旁边修建了一座段赤诚的衣冠墓。墓碑 上刻着“唐义士段赤诚之墓”。
绕三灵: 祈雨会,民族民间歌舞活动,每年四月下旬举行,历 时三四日。 三灵指"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佛都"崇圣寺。
"佛都"
活动: 第一天在大理古城崇圣 寺(佛都)附近绕“佛”, 第二天在喜洲庆洞(神都) 绕“神”,第三天在海边 (仙都)绕“仙”。
"神都"
"仙都"
火把节
是在秋收前夕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 活动,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相传是 为了纪念唐代六诏时邆(téng)赕(dǎn)诏 柏洁夫人。
女书: 世界上唯 一的女性专用 文字,是汉语 方言的音节文 字。
女红(gōng): 亦作“女工”、“女功”,或称“女事”,属于 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环,多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方面 的工作。 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可 称为"母亲的艺术"。
抢婚:
彝族抢婚主要表现在举行婚礼仪式上,当男 方派人去女方家迎亲时,女方家的妇女事先准备 好冷水、锅烟灰等,待迎亲人一进门,就泼水、 抹灰以及打闹嬉戏。
语言和文字: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
南部:大理、 大理土语和祥云土语、人数 最多
中部:剑川、 剑川和鹤庆土语 有三种方言: 北部:泸水、 “那马”和“勒墨”两种土 语、人数最少
白族历史上曾借用汉字标记白语创制过“汉字 白读”的“白文”,但未得到推广。
服饰
男子: 大理中心地区 头缠白色或蓝 色的包头 身着白色的对 襟衣和黑领褂 下穿白色或蓝 色的长裤
女子:白色上衣,黑色丝绒领褂,蓝色宽裤,短围 裙, “百节鞋”,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 盘辫于头,并缠以包头。
金花头饰
风花雪月
饮食
乳扇
雕梅 喜洲粑粑
“生肉” (或称”生皮”)
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再切成肉块或肉丝,佐以 姜、葱、醋、辣椒,以宴请客人。
三道茶
一苦 二甜 三回味
1. 经烘烤、煮沸而成 2.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 3.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
鸡卜:有鸡 头卜,看头 盖骨颜色, 看鸡头的方 向,还有看 鸡腿骨或看 鸡舌头的占 卜法。
禁忌
1、忌摸 “天菩萨”。 2、禁砍神树。 3、祭祀忌外人观看。 4、宰杀禽、兽,忌外人在场。 5、忌外人骑马进彝族寨子,寨门前须下马。 6、坐火塘的上方或右方; 7、忌脚踏三脚架,忌掏挖火灰。 8、彝族用酒肉款待必须吃。
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 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 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
彝族介绍
特点 云南、四川、贵州、广西
分布
历史
语言 历法与文字 饮食 服饰 婚姻家庭 传统节日 宗教信仰 禁忌
古代的氐羌、乌蛮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十月太阳历、“爨文”或“韪书” “粑粑”、“坨坨肉” 男子:天菩萨(子尔)、英雄结、擦尔瓦(瓦拉) 女子:鸡冠帽、沙拉洛、 “花腰彝” 等级内婚和家支外婚,一夫一妻制、抢婚、婚后不落夫家
抢婚习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古老的掠夺婚 (也称劫夺婚、抢劫婚)的遗存或变异。 盛行于以男性为中心的游牧时代。
抢婚的过程: “抢”前准备 → “控制”新娘 → 藏匿新娘 → 其他事宜 → 出发抢亲 → 班师回家 → 追赶抢亲队伍 → 结束抢亲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传统 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
4.彝族身上披的羊毛衫彝族叫( 瓦拉 ),汉族叫 ( 擦尔瓦 )。
5.彝族的巫师叫(毕摩 ),基本都是( 男 )性,大多为 父子相传。
6。白族火把节相传是为了纪念唐代六诏时邆赕诏 ( 柏洁夫人 )。 7.白族北部的方言包括( 那马 )和( 勒墨 )两种土 语,使用的人最少。 8、大理白族喜食一种风味食品“生肉”,又称 ( 生皮 ),三月街又名( 观音市 )。
活动:拜火把、 点火把、耍火把、 跳火
扩展:火烧松明楼
耍海会
(捞尸会)
传说邆赕诏主被焚后, 南诏王想强取柏洁夫人为 妻,柏洁夫人不从,于农 历八月二十三日由德源城 乘船至蒙舍诏途中投洱海 殉夫。
活动:划船、放生、 其他文艺活动
宗教信仰
信仰“本主”,用泥或香木雕成本主像,供奉 于本主庙内。
本主,本境福主,是一个村或几个村的保护神。 有自然之神、王、大将、民族英雄
13导游(1)班 王佑月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
全国56个民族,云南省都有,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 之一。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 26个 ),除汉
族外,少数民族有( 25个 )。 人口最多的是( 彝族 ),人口最少的是( 独龙族 )。 在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 15个 )民族为云 南所特有。 这15个民族分别是:
特点: 月日数整齐, 季节准确, 历史久远,至 少在夏朝已使用。
爨文(韪书)
毕摩是彝族的巫师,他们是彝文的掌握着和传 授者,故以其名称彝文为“毕摩文”。
粑 粑
坨 坨 肉
英雄结
天菩萨
擦 尔 瓦
活动: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
花腰彝服饰
突出地区:峨山 、石屏
彝族的婚姻形态
等级内婚 指在本民族内缔结婚姻,不能与外族 通婚。 家支外婚 指同一家支内部严禁通婚,婚姻只能 选择在本家支以外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