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生人性照护理论改善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评价

华生人性照护理论改善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评价

华生人性照护理论改善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评价目的探讨华生人性照护理论运用于改善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

方法纳入79例入住传染科的艾滋病患者,按照运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4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基于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护理。

运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法在入院、1个月和3个月时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状态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

结果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入院时的评分(P<0.05),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

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1个月时评分(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用华生人性照护理论指导护理实践有利于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Jean Waston’s humanized care theory for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abou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AIDS patients in hospital. Methods We select seventy-nine AIDS patients,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n=39)and experimental group (n=40).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and the experimental gro up was receiving nursing care based on Jean Waston’s humanized care theory. Hamilton Anxiety (HAMA)and Hamilton Depression (HAMD)were utilized to evaluate patients’ psychical conditions at first-in,1st month and 3rd month. Results At the end of 1st month,both groups’ HAMA and HAMD scores are lower than their first-in (P<0.05),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statistical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t the end of 3rd month,both HAMA score and HAMD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are lower than the 1st month,as well as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ut the nursing care based on Jean Waston’s humanized care theory into practice could improve AIDS patient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onditions,which is worth a wide application.Key words:AIDS,Jean Waston’s humanized care theory;Anxiety;Depression;Psychological health獲得性免疫系统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球约有3500艾滋病患者,同年约有150万患者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1]。

艾滋病具有不可治愈性,但有效的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良好的护理可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华生人性照护理论强调护理的本质是人性照护,要求照护者同时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2]。

于2013年8月开始传染科将华生人性照护理论运用于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在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8月~2015年2月入住传染科的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艾滋病患者共83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HIV/AIDS诊断标准和原则》[3]。

排除有既往精神疾病史、严重认知障碍,以及知情不同意和因其他原因中途退出的患者。

共纳入患者79例。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患者39例,其中男32例,女7例;年龄(38.2±6.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初、高中17名,专、本科及以上14例。

实验组患者40例,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36.7±7.2)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初、高中15例,专、本科及以上16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取得所有纳入患者的知情同意。

1.2方法1.2.1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临床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

试验组患者采用根据华生人性照护理论制定的护理方法。

①对入组的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②在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人性照护理论的10个关怀要素进行护理,包括:①形成人性-利他的价值体系。

培训护士在结合自己人生经历和临床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人文观念。

为巩固理论知识,每月进行一次10 min的理论考试。

每周进行人性化护理查房两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②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希望。

耐心与患者沟通,分析其价值观。

鼓励家属和护士一起协助患者实现人生价值。

③培养护士自身及他人的敏感性。

鼓励护士感受自己的需求,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与患者交流自身感受,鼓励护患之间的互动。

护士聆听患者的诉说,并感受患者的情绪,分析患者语言和情绪背后可能导致的行为。

④发展帮助-信任的关系。

在照护过程中,表达理解和同情,解除其戒备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⑤促进并接受正面和负面情绪的表达。

倾听患者的声音,让其感受到被接纳,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⑥运用科学的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决策。

运用PDCA程序为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同时允许护士根据实际的问题,以患者为中心将护理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⑦促进人际关系的教学与学习。

每2w组织1次病友互助会,患者可在会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并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

会后鼓励患者提出自己的疑问,由护士解答。

⑧为患者提供支持性、保护性和(或)正确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环境。

要求护士以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態进行工作,提供高质量的照护。

对患者的住院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便利。

同时帮助家属、亲友克服对疾病恐惧,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⑨帮助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评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其尽可能得到满足。

⑩允许存在现象的力量。

评估患者的社会经历,尊重其独立的人格和观点。

对于不利于患者健康的观点,进行合适的引导。

1.2.2试验方法在两组患者入院时、1个月和3个月时由两名指定护士发放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回收后由指定护士中的一名进行统计,另一名辅助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抽查校对。

比较两组患者在三个时点的评分结果,评价心理状态改善的效果。

1.2.3效果评价运用HAMA评定患者焦虑状态,包括14个条目,共计56分,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

总分29分为严重焦虑。

运用HAMD评定患者抑郁状态,包括24个条目,总分76分,分数越高抑郁越严重。

得分35分为严重抑郁症。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较高程度的焦虑和抑郁,HAMA和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1个月的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均较入院时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于1个月时评分(P<0.05),对照组的HAMA评分低于1个月时的HAMA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统计分析发现,基于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护理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效果比常规护理更加持续有效,见表1。

3 讨论艾滋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可对其心理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出现自伤、自杀或报复社会等危险行为。

统计显示,约有70%的艾滋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其中18%的患者伴有重度抑郁[4]。

吴红燕等[5]对艾滋病患者的自杀意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6.9%研究对象曾有过自杀行为,而35.4%曾想过自杀或故意伤害自己。

宋萍伟等[6]对艾滋病患者心理感受的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得知自己患病后首先会感到震惊、恐惧,然后产生自杀的念头。

自杀情绪平复之后,患者一方面渴求表露自己的心声,得到亲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陪伴;另一方面害怕说出病情后会被歧视或孤立。

患者的悲伤和矛盾的情绪在心中累积,极易导致其产生焦虑和抑郁心理。

然而,短期内严重的抑郁和焦虑或长期持续抑郁、焦虑可能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7]。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时的HAMA、HAMD评分均高,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且都较为严重。

常规的护理方法通常为在患者入院初期对患者的状态进行评估,并依照护理常规以此制定护理方案。

这种护理方案随具有普适性,但缺乏个性化。

而与常规护理方法不同,基于华生人性护理理论的护理方法更注重与患者进行互动,以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指导护理。

研究结果显示,人性照护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优于常规护理。

这表明正确的评估和识别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以此指导护理实践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8-9]。

本研究运用华生人性理论对患者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大致有一下几种:愤怒、害怕,极度担忧生死,焦虑自己的疾病会传染给家人或朋友,害怕受到社会的歧视与孤立,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华生人性理论要求培养对他人的敏感性,鼓励患者正、负面情感的表达,并耐心地聆听患者,有助于护士了解导致患者所诉感受的事情和(或)行为[10-11],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敏感性在观察患者心理变化,防止患者自伤、自杀等危险行为中有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