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大纲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大纲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国际政治专业必修课适应专业:国际政治课程简介:《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政治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课程总学时:54授课教材:时殷弘著:《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2]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21世纪国际关系学系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瀛泉著:《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8](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9](英)爱德华•卡尔著:《二十年危机(1919-193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12](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13] Hans Mou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Knopf, Inc., 1978.[14] Karl Deutsch: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aglewood Cliffs, 1978.二、课程教育目标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高等学校中国际政治专业的主干课程。

它以国家之间的政治和外交关系、整个国际社会的矛盾和斗争及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同时也注意研究国际经济、军事、文化等关系。

课程的主要内容反应该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和特点,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的消长,分化和重新组合,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历史人物和重大国际事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掌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矛盾中审时度势,作出正确决策,为我国新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为当代国际关系的继续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

加强研究特色,为研究生选拔服务。

教学方法: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联系国际关系相关理论,系统地阐述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内容。

2、强调教学内容向与现实结合,强调教学内容与中学历史教学结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际关系方面的内容高度概括,很难理解与讲述,在教学中有必要对此进行必要的纠误与引导。

3、基本课堂教学为主,避免教师“一言堂”,形成课堂师生互动。

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

3、了解学术动态,让学生处于学习与研究的前沿,激发研究与创新的兴趣与欲望,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提高对国际关系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导论教学要求:了解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研究对象与特点,掌握国际体系的内涵以及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演变的基本脉络。

重点和难点:重点: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演变的基本脉络难点:国际体系的内涵和基本要素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一、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二、现当代国际关系的特点三、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的基本脉络第一章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国际斗争与现代国际体系演变教学要求:总体上了解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国际形势,掌握几个帝国谋求称霸的基本策略以及为此所展开的称霸活动重点和难点:重点:哈布斯堡帝国、路易十四的法国、拿破仑帝国称霸活动以及由此所带了的国际体系的演变难点:哈布斯堡帝国、路易十四的法国、拿破仑帝国称霸所失败的原因分析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件等教学内容:第一节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一、中世纪国际体系二、意大利国际体系三、现代强国的最初浮现和形成第二节哈布斯堡帝国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一、查理五世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二、腓力二世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第三节路易十四法国优势的起落和英国世界性权势的凸显一、从西班牙骤然衰落到法国开始勃兴期间的欧洲国际体系二、路易十四的显赫优势和霸权目标三、路易十四称霸图谋的反复失败和英国世界性权势的勃然兴起第四节列强体系的巨大扩展一、新兴的和未来的“洲级大国”:俄国二、七年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和普鲁士的崛起三、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五节拿破仑帝国的兴亡与维也纳体系的确立一、法国大革命二、拿破仑帝国的称霸行动三、拿破仑帝国败亡与维也纳体系确立第二章19世纪的国际关系及所孕育的基本趋势教学要求:总体上理解自从拿破仑帝国灭亡后世界尤其是欧洲的国际形势,掌握欧洲1848年革命、美国内战、德国和意大利统一时期的各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理解非欧现代区域国际体系的形成与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

重点和难点:重点:欧洲1848年革命、美国内战、德国和意大利统一时期的各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难点:全球国际关系体系的出现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件等教学内容:第一节19世纪的国际关系一、欧洲1848年革命二、美国内战、德国和意大利统一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二节国际权势的变更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一、国际权势结构的变更二、全球国际体系的真正出现第三章传统中心的衰落和侧翼大国的兴盛教学要求:总体上了解19世纪初到二战结束时候的国际关系,掌握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对世界局势的判断及所对应的主要外交政策和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和国际趋势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重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对世界局势的判断及所对应的主要外交政策难点:侧翼大国(美国和苏联)的兴盛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件等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的衰颓一、两大军事同盟体系的形成二、欧洲的外交堕落和政治病态与两极对抗的急剧升级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的极严重后果四、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权势的兴盛第二节二十年危机:英法的虚脱一、国际联盟的虚幻二、英法歧异与法国强硬预防政策的破产三、英德协调和英国半面包容的绥靖四、纳粹挑战面前法国的瘫痪和英国的绥靖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优势的确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在欧优势的确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东亚太平洋优势的确立第四节苏联权势的形成和兴盛一、国力极端羸弱情况下的苏俄对外政策二、斯大林与苏联国力的剧增三、苏联的内在虚弱和斯大林的外交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苏联权势的兴盛第四章超级强国的对抗和竞争教学要求:总体上了解从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期间美苏之间的冲突过程,掌握美苏冷战的特征、冷战对抗的主要历程重点和难点:重点:美苏冷战的特征、历程难点:冷战的世界历史意义;冷战终结、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件等教学内容:第一节冷战的起源和基本特征一、冷战的起源二、冷战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冷战的全球化一、当地力量、全球战略和全球性竞争二、美苏与东亚的革命和拉美的变更三、在中近东和非洲的美苏竞争第三节冷战对抗的历程一、美苏冷战格局的完全形成二、冷战的最高潮三、冷战最高潮过后的两大对抗浪峰第四节苏联的危机和瓦解与冷战的终结一、冷战与苏联的危机二、戈尔巴乔夫的对策与苏联的瓦解三、冷战的世界历史意义第五章超级强国以外的主要新力量教学要求:了解新兴力量选择自己出路的背景,掌握不同新兴力量寻求崛起的思路重点和难点:重点:不同新兴力量的崛起难点:非西方世界的现代民族主义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件等教学内容:第一节德国和日本的选择和命运一、德国的选择与命运:欧洲强国或世界强国二、日本的选择和命运:和平扩张、帝国征服、商业福利第二节中国的选择和命运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历史轨迹二、国际社会中的中国——趋同趋向与造反趋向三、中国重新加入国际社会第三节亚飞民族运动和第三世界运动的兴衰一、民族运动与西方统治的瓦解二、第三世界运动的萌发和兴盛第六章当今和未来的世界政治教学要求:理解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若干问题,思考时代特征下中国的崛起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政治的主要问题难点:世界格局与中国崛起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件等教学内容:第一节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若干问题一、世界政治基本性质的变更和稳定二、国家行为和国际安排应有的根本原则三、世界欠发达国家的艰巨任务第二节时代特征和中国崛起一、世界基本格局与基本潮流二、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和必要条件四、作业:本课程要求有两次平时作业,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完成。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闭卷考试。

课程总成绩依据下列权重评定:平时成绩占30%(作业占20%;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出勤情况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大纲执笔人:高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