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念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
消费是从来都有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地解放、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不同的经济状况和家庭、社会状况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产生了分化。
中学生作为新世纪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消费观念也千差万别。
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使得近二十年来人们的生育子女数逐渐减少,将人们对子女的关切程度推向顶峰。
因此,人们对于子女的需求总是尽量满足,这也帮助了中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立的消费观念。
于是,泡网吧、首饰、电脑游戏、名牌 在很多中学生身上体现了出来,盲目攀比、挥霍无度等等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而接踵而至。
不良的消费习惯其危害是难以想象的,它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是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我们进行此课题的研究,就是要调查现代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了解中学生们对于消费的不同看法和见解,针对所得的研究成果发出倡议,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我们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使人们重视中学生的消费问题,以引导中学生们建立正确的消费态度和消费习惯,逐步培养出良好的消费观念。
每个中学生都是消费者,每天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行为。
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观念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小组就这个课题进行了社会问卷调查。
为了提出好的解决对策,我们小组仔细分析了这种消费观念产生的根源。
我们认为,它的产生主要是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二、影响因素:
㈠主观因素:
高中生消费意识仍较差,容易产生攀比心理。
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在意别人的看法。
吃、穿、用、行都讲究名牌,原因就是名牌漂亮,更显档次,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
从众心理在作怪。
同学之间都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 别人有,我也要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别人有名牌鞋,我也要;别人吃的好,我也要 因而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求异心理的影响。
现在面临着强大的学习压力,也许因为学习上的不如别人,心理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想在别的方面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想要张显个性。
于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心态便对高中升的消费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㈡客观因素: 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改善了,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于是一些出手阔绰的 贵族 出现了,为了 面子 不惜付出高代价。
另一方面,人情消费也越来越重。
一些高中生过早地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向大人看齐,贵重物品的 礼尚往来 也造成了消费的错误观念。
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
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把他们当成家里的 小皇帝 ,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无论孩子的消费是否正当都予以满足。
有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有些学生的 压岁钱 多的数不胜数,父母、亲戚给了又给,而作为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有钱花到没钱止,而可消费的方向相对而言又比较少,于是这部分 多余 的钱就用来买手机等高价格消费品。
这样就等于纵容了他们步入消费的误区。
学校教育的不足。
为了应对应试教育中各校成绩的竞争,满足高考需要,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将采取问卷调查法、小组讨论法、采访法和查找资料法进行研究,途径是上网、采访、问卷调查以及小组讨论交流。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总流程:确定课题 设计问卷 开展调查 统计数据 分析问题 小组讨论 深入研究 撰写报告
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老师的指导下,先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制定活动计划,确定要开展的活动,并合理地分工,做好准备工作。
(二)活动阶段:
查找资料:主要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对资料进行一定分析,以此对当代高中生的消费观念有初步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三)研究阶段:
将得出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结合采访专家的见解、同学讨论的结果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得出以分组内没有异议的结果,并以此结果来商定后续的问题解决方案。
五、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首先,大家先进行初次讨论,综合社会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
之后开始初次的资料查找工作,主要是为了找到支撑课题的文献资料。
在找到足够支撑的文献资料后全组同学及老师便开始进行商讨,内容是宏观分工及以何种方法展开研究,而后的调查就是以问卷的形式开始的。
在入调查阶段中,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不同的区县、学校展开了调查,调查地点大多是在学生比较密集的地点,比如学校、图书馆、游乐园等,或是趁同学聚会时进行调查;其中还包括从网上进行调查的方式。
在访问专家阶段,我们精心准备后请教了一些老师,而很多家长也成为了我们访问的 专家 。
之后我们将调查问卷进行回收,筛选出全部有效问卷,由一组同学进行资料整理。
在后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重新编排了小组,每个组领到一个分析任务,这个任务要由全组人员共同完成,而最后由组长将每组讨论分析好的结果对大家进行明示,全组人员在对有些自己没有分析到的问题阐述一些看法,使结论更加科学、全面。
然后组长将把最终的调查报告内容分为若干部分,再分发下去,每小组同学开始一起撰写各自被分派到的部分,然后综合所有小组成员的结论,最后进行汇总并制成电子版的调查报告的成品。
六、消费的标准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什么是适度消费?这种原则就是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社会的贫富差异,使一个家庭的收入有多有少,这在某些方面上对孩子的消费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有的学生家长是高层次的知识分子或是事业有成的商人,赚得相对比较多,花钱比较随意,没有太多的顾虑,孩子在消费的时候也很容易形成这种比较随意的消费风格。
这些孩子会有较多的零花钱,当他们无处花掉时,就有可能进行挥霍,支出无计划,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知道白白浪费了多少钱。
而一些家庭状况不太好的孩子,为了撑面子充大款也会打肿脸充胖子,不考虑自己和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而胡乱花钱。
而这些做法本身也是与理性消费背道而驰的。
七、建议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适度消费,不盲目消费、盲从消费,加强自身的理财观念。
养成一种勤俭节约的习惯。
作为父母对 爱孩子 也还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能听之任之,而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在教育上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生活习惯及品德的培养,要使同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那么,一个合理的消费观念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难道 能省就省 就是最好的吗?也不完全是,我们生在一个经济社会,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用消费来满足我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果我们 能省救省 ,不但无法满足我们正常的需求,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实际上,一个中学生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
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
花钱要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
父母辛苦工作抚养孩子已属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有可没有的消费来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就是说同学们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应过分追求。
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服,该买的就买,但时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着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就很不合情理了。
中学生还要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准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其次,杜绝盲目消费、抵制不健康的消费内容也很重要。
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抵制盲目消费和不良消费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此。
在这个问题上,中学生最好多听听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工夫,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
八、总结
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
虽说社会在发展,但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尽管这并不是说不花钱,可铺张浪费的现象还是应该杜绝。
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健康有益、合乎社会文明风貌,在衣食不愁的情况下,中学生的消费应多为自己的发展服务,例如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等,有计划地把钱花在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地方。
在调查中大约有一半的人在 消费方式 上选择了 做好消费计划 ,这本身就说明了现代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正趋于科学化、健康化,如果学校、家庭再积极地进行引导,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中学生都会拥有一个合理的消费观念,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需求,健康、快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