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一:
智能仪器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大学四年制本科教研室源自任时间院(部)分管领导时间
智能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智能仪器
英文:Intelligent Instruments
课程编号
34612
开课学期
第7学期
总学时
40
学分
2
教研室
电子信息工程
撰写人
叶英植
职称
教授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智能型仪器仪表的硬件与软件的设计技术,为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MC68488接口(GPIA)原理
(三)MCS-51单片机与MC68488接口
(四)GP-IB接口管理程序的设计
本章基本要求:掌握GP-IB的基本特性及其总线结构、编码方法,GPIA的功能
以及与单片机接口的硬件设计和接口管理程序设计。
本章的重点:GP-IB的基本特性,GPIA的功能以及与单片机接口。
接口技术及其软件编程。(补充介绍“虚拟仪器”设计)
本章的重点:各种A/D、D/A与CPU的接口技术及其软件编程。
本章的难点是:ICL7135 与单片机的接口及ICL7135与普通PC的ISA总线接口。
第三章测量算法与系统优化设计
(一)测量算法
(二)测量精确度的提高
(三)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低功耗设计
(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应注意的问题。(补充介绍智能仪器当前的科研动向)
本章的重点: 智能仪器设计要点及发展方向。
第二章模拟放大器和ADC、DAC接口
(一)概述
(二)模拟信号放大电路
(三)DAC与微机的接口
(四)ADC与微机的接口
(五)数据采集
本章基本要求:掌握放大电路、多路开关、采保器的设计及各种A/D、D/A与CPU的
本章基本要求: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技术、数字滤波技术以及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低
功耗设计和提高抗干扰能力的设计技术。
本章的重点:各种数字滤波技术及其编程,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低功耗设计,抗干扰
设计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应用系统的低功耗设计和抗干扰设计方法
第四章输入输出的接口技术
(一)键盘接口
(二)LED显示器接口
四、有关说明:(主要填写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如: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先修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等。)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测量,数字电路
本课程的教材:智能仪器,刘大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本课程的参考书: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赵新民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微机化仪器设计,夏雪生主编,科学出版社,1992
(三)键盘/显示器接口实例
(四)LCD显示器接口
(五)CRT显示器接口
(六)微型打印机接口
(七)语音输入与输出
本章基本要求:掌握键盘、LED、LCD、CRT显示器和微型打印机与MCS-51单片机
的接口技术。
本章的重点:矩阵式键盘的接口技术及各种显示器的接口技术。
本章的难点是:LCD、CRT与单片机的接口技术,语音输入与输出。
本章的难点是:GP-IB接口管理程序的设计。
三.学时分配
章序
1
2
3
4
5
6
合计
授课学时
2
9
5
6
5
5
32
实验学时
4
4
8
三、课程实验大纲:
序号
实验内容
必开/选开
学时
1
DAC0832与单片机的接口与转换实验
必开
2
2
ADC0809与单片机的接口与转换实验
必开
2
4
8031串行口扩展键盘和LED显示器实验
必开
4
说明:实验内容详见本课程的实验大纲
教学要求:
1.了解智能仪器硬、软件设计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2.掌握A/D、D/A、键盘、显示器等与微机的接口技术;
3.掌握测试数据的处理技术及提高智能仪器性能的有关技术;
4.掌握GP-IB接口管理程序及监控主程序的设计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 论
(一)概述
(二)智能仪器设计简介
本章基本要求:了解智能仪器的特点、组成、新发展及智能仪器设计要点和设计中
第五章监控主程序的设计
(一)直接分析法
(二)状态变量法
本章基本要求:掌握直接分析法(包括选择结构法及转移表法)和状态变量法设计
监控主程序的方法。
本章的重点:转移表法和状态变量法设计监控主程序的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设计状态图和状态表的原则与技巧。
第六章GP-IB及接口管理程序的设计
(一)GP-IB接口概述
实验参考书:《微处理器实验教程》,吴伟力、李克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执笔人:叶英植教研室:电子信息工程
2002年11月18日修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