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牙周病学: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牙周病学: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三) 牙周病损具有部位特异性
同一患者的口腔内,各个牙的病情是不同; 同一个牙的各个牙面的病损也不一致。
牙石的分布也有其部位特征性,并与牙槽 骨吸收的严重性分布一致。下颌切牙和上颌第
第一磨牙牙石最多。牙周炎时牙槽骨吸收程度, 邻间区重于颊侧、舌侧,上颌牙较下颌牙重, 但前牙区的牙槽骨破坏则是下前牙较重。
临床上常发现有些患牙周炎的人,少有 龋齿,甚至或不发生龋齿。可能是二者菌斑 中细菌的组成不同,主要致病菌所在的菌斑 位置不同,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也迥异,为 各自独立的疾病。
第 三 节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risk factor)是经纵向流行病 学研究证实了的一些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因素, 如个人行为或生活方式、遗传特征或某些环境 条件等。有时用决定因素(determinant)来 特指危险因素中那些不能改变的背景因素,如 年龄、性别、遗传基因等。
(一) 牙龈炎
牙龈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普遍,患病率 是70%~90%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炎 的患病率和严重性也逐渐增加,到青春期达到 高峰,青春期后缓慢下降。
(二)牙周炎
多数成年人罹患的牙周炎为轻度、中度, 重症牙周炎仅累计少数人群,重症者只占人群 的5%~20%。
牙周炎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也随年龄增长 逐渐增加,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50岁— 60岁时达到高发,此后患病率有所下降。
3. 年龄
4. 种族
5. 社会经济状况
6. 吸烟
7. 某些全身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8. 某些微生物: 伴放线聚集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赛坦氏菌、具核梭杆菌、 中间普氏菌和变黑普氏菌、 黏放线菌、齿垢密螺旋体
9. 过去的牙周炎历史 10. 某些基因背景,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 11. 宿主的易感性
另一些危险因素则是可以因干预而改变的, 从而降低该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如吸烟、口腔 卫生等。危险因素是疾病原因链的一部分,它 们的存在与某一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有关, 但不一定是必然发病,除去危险因素后,疾病 也不一定能痊愈。
某种危险因素引起某一疾病的危险性大 小,常用绝对危险度(absolute risk) 、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归因 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AR), 或比 值比(odds ratio, OR)来表示。
绝对危险度,是指个体经过一定的时期,发 生某种疾病的可能性。相对危险度,是比较两人 群的健康程度,是一种常用的前瞻性和辅助性研 究的度量值,用于评估某一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 率。在研究中 RR 值越高,则表示引起疾病的致 病证据越充分。
归因危险度,也是用于比较两组人群的 健康状态。然而,AR 与 RR 相反,它是用 于评估暴露与非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或 个体,发生某疾病的发病率差异。
比值比是常用的一种相对危险度估计。即在 疾病组中存在某因素的病例数与没有该因素的病 例数之比值,以及在健康对照组中有该因素的例 数与没有该因素的例数之两组比值。
绝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及 比值比 的计算如表 3—3 所示。
危险因素 (risk factor)
1. 口腔卫生情况
2. 性别
牙龈病
1. 慢性龈炎
2. 青春期龈炎
3. 妊娠期龈炎
4. 白血病的牙龈病损
5. 药物性牙龈肥大 6. 牙龈纤维瘤病
7. 牙龈瘤
8.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9. 急性龈乳头炎
青春期龈炎
妊娠期龈炎
坏死性龈炎
药物性龈增生
牙龈瘤
牙龈纤维瘤病
19 岁
21 岁
牙周炎
1. 慢性牙周炎 2. 侵袭性牙周炎
最近,国内有资料显示,慢性牙周炎、侵 袭性牙周炎的下颌骨吸收明显重于上颌骨。
根据菌斑、牙石、炎症程度以及牙槽骨 吸收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牙的患 病率,次序如下:最易受累的是下颌切牙和 上颌磨牙,其次是下颌磨牙、尖牙和上颌切 牙、前磨牙;最少受累的是上颌尖牙和下颌 前磨牙。
(四) 牙周病和龋病的关系
第 三 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第 一 节 牙周病的分类

一 、 分类的原则和发展
1、病理学分类 2、病因分类 3、临床表现分类
二 、1999 年新分类法的简介
1999 年牙周病分类法的大纲
Ⅰ.牙龈疾病
Ⅱ.慢性牙周炎
Ⅲ.侵袭性牙周炎
Ⅳ.反应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Ⅴ.坏死性牙周病
Ⅵ.牙周组织脓肿
Ⅶ.伴牙髓病变的牙周炎 Ⅷ.发育性或后天性异常
牙周病的流行情况、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牙周不给力,神马都是浮云 ! 牙周健康是刷(牙)出来的 ! 牙周健康是洗(牙)出来的 !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 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3.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掌趾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
Down综合征
家族性和周期性白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功能异常
糖尿病
艾滋病
慢性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
伴有糖尿病的牙周炎
不良修复体
4岁
14 岁
4岁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
14 岁
第 二 节 牙周病的流行情况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 risk factor )
环境因素
嗜烟 紧张 教育 保险 生活 习惯
牙周病致病菌
细菌因素
年龄 遗传 激素 药物 全身 疾病
宿主因素
第四节
牙周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 及其影响因素
(一) 牙周流行病学指数的发展及其评价 (二) 影响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因素
第 3 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的要点: 了解牙周病1999年分类法的基本原则,以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