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

东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

东发〔2007〕24号关于印发东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镇府各办公室、各村(社区)、各单位:《东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已经镇委、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坑镇人民政府二00七年八月七日东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为重点解决我镇规划面临的农民公寓建设、廉租房用地、六个控制片区建设(两个生活区、两个商业区和两个综合区)、角社电子信息产业园、两个增容变电站建设、工业园区配套服务区建设、旧村改造以及“四整四聚”用地整合等问题,切实保护耕地,保障建设用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现就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立足全镇经济发展宏观布局的战略调整,以有效保障建设用地供给为总体目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按“严格控制、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实际操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城镇进圈、工业进园、民宅进区”三进的集约用地原则,重新整合土地资源,实施“四整四聚”、空间管制和双线管制。

二、规划原则(一)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对耕地的占用。

(二)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为核心,以人为本设定建设总量,严格控制建设增量和规模。

(三)坚持统筹区域发展,保障各业用地,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四)坚持机制创新,整合农地资源,做好耕地折抵。

整合建设用地资源,拓展发展建设腾挪空间。

(五)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工作目标(一)增强规划可操作性。

以《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和《东莞市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分配方案》所确定的我镇土地利用指标为基础依据,将镇重点发展的基础项目和各村发展计划在空间上落实。

由镇政府统一调配,重点解决近期规划的重大项目用地问题。

(二)建立规划数据库,实现文本、图件、数据一致。

(三)落实镇重点工程的用地,优先安排农民公寓、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角社电子信息产业园、两个生活区和两个商业区建设和两个综合区、市政重点设施等用地。

(四)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和耕地保有量面积,逐宗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保护措施。

(五)坚持以“四整四聚”为核心的土地整合。

通过整合和腾挪,控制建设用地增量,整合零散耕地,使耕地保护向规模经营集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六)实施“六个规划控制区”管制,包括凤凰生活区、峰景生活区、中心商业区、乐然商业区、骏达综合区和三环路综合区,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八)建立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结合机制,结合城市规划,把城市绿地与基本农田划定结合起来。

严格控制增量,构建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和谐布局。

四、工作任务(一)基本任务1、基本任务有:(1)落实批次报批中仍未变更的用地;(2)落实补办违法用地手续中土地利用现状仍未落实的用地;(3)落实违法用地清理中不符合规划地块;(4)落实易地开发补充耕地后核减的指标;(5)重新落实农田保护区和耕地保有量;(6)在空间布局上落实“四整四聚”、“六个规划控制区”管制;(7)根据我镇总体规划的发展方向,调整用地布局,重点是调整镇级工业园区用地规模,压缩村级工业园,避免用地分散;(8)落实镇中心区的用地规模,做好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重点确保两个指标:确保市下达的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有量指标;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能突破控制指标。

(9)落实规划图,认真做到文本、图件、数据一致。

(10)编制规划文本、说明和图件。

2、工作要求(1)必须做好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相结合。

正确处理城镇总体规划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规划的关系。

城镇规划用地规模应服从土地规划用地规模。

在规划期内,指标和空间布局应按时段安排建设用地。

优先考虑城镇规划2015年前的用地,重点是落实2010年前城镇规划用地。

(2)将项目已落实的地块纳入建设用地区。

落实批次报批、补办违法用地手续中仍未变更的用地和“四清理”中不符合规划已建用地,指标纳入实际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3)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确保市下达的耕地保有量。

(4)必须坚持“城镇进圈、工业进园、民宅进区”的三进原则。

尽可能引导新增建设用地集中布局,压缩工业园区个数,形成规模开发。

(5)落实“四整四聚”,按照市下达的指导性指标范围,划定城镇用地、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和耕地整合区。

(6)推行新增建设用地与农村居民点减少挂钩,按“退旧建新”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居民点整合,打破行政界限推行农民公寓多村集中建设。

(二)镇重点工程项目1、农民公寓规划:将全镇农民公寓建设规划为五个片区,分别为:中部区,选址丁屋、彭屋、黄屋中心的水塘山丘地,规划面积约400亩,对象为丁屋、彭屋、黄屋和草塘社区村民,规划人口约0.6万人。

东部区,选址东坑江坑村,规划面积约200亩,对象为东坑、长安塘村民,规划人口约0.5万人。

南部区,选址三环路井美、新门楼荔枝园,规划面积约500亩,对象为井美、新门楼、初坑、黄麻岭村民,规划人口约1万人。

西部区,选址角社村,规划面积约200亩,对象为角社村民,规划人口约0.4万人。

北部区,选址坑美、塔岗高压线两侧,规划面积约500亩,对象为坑美、塔岗、寮边头村民,规划人口约1万人。

2、两个生活区规划,包括凤凰生活区(规划范围包括:东银、中学、足球场和凤大村)及峰景生活区(规划范围包括:亭岗岭周边土地和平谦工业园)规划;3、两个商业区规划,包括中心商业区(规划范围包括:镇中心区、168工业区范围)及旧商业区(规划范围包括:乐然街、百顺市场片区);4、两个综合区,包括骏达综合区(规划范围包括:骏达工业园三环路以南全部未开发区)及三环路综合区(规划范围包括:三环路井美、新门楼段两侧未开发区)。

5、角社电子信息产业园用地问题。

选址在角社村埔田,规划面积为400亩,将其用地区域纳入建设用地区,合理布局好功能区、基础配套设施,形成一定规模的现代化产业园。

6、路网和基础设施用地:一是超出了上一轮规划的新路网如:三环路、塔岗鱼场新路、沿河路至永生路路段等在此轮规划中落实。

二是镇属新建基础设施,包括廉租房和增容变电站用地(含彭屋110kv变电站、塔岗220kv变电站)。

(三)基本农田调整划定1、落实好地块和面积,确保质量,做好农田保护区的并区和零星耕地的整理工作。

2、按照本镇同市签订的易地补充耕地合同核减耕地保有量,并在指标和图斑上予以扣减。

3、对规划期内市下达的新增易地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相关核减,并在图上落实。

4、以村为单位进行落实并逐一核实,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图,建立和完善农保图件。

5、结合农业生态园区的工作要求,做好基本农田示范点建设。

6、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制度建设、完善保护措施。

(四)落实“四整四聚”指导性指标1、整合城镇用地,应包含改造为经营性用地和改造为绿地的相关细化指标,专题图上应有相应的层面。

2、整合居民点用地,应包含纳入城镇范围面积(含改造为经营性用地和改造为绿地的面积)、纳入工业园区面积(含改造为经营性用地和改造为绿地的面积)、偏远农村居民点整合后新增耕地和建设用地指标、拆迁村落和新建农民公寓面积指标,专题图上应有相应的层面。

3、整合工业用地,应包含改造为经营性用地,改造为绿地和纳入工业园区面积等相关细化指标,专题图上应有相应的层面。

4、整合零散耕地,按照下达的相关指标在专题图上进行落实。

五、规划成果要求(一)文本要求:按照《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的要求,编制本镇规划文本及规划说明。

我镇用地规划的修编应根据本镇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的目标,在配合市级区域发展目标和协调各村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土地资源最佳配置及其利用的角度进行各类用地规划,落实下达的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并落实到空间上去。

规划文本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在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础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分析整理,进行我镇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程度的分析,总结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和经验教训,明确本镇土地利用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找出土地利用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修编的必要性,为确定规划目标和选择实施规划目标的途经、措施提供依据。

2、土地需求预测。

在下达的各项用地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各用地主管部门提交规划期间各部门用地变化预测报告和用地分布图,结合我镇实际,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各部门预测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分解和落实。

3、确定规划目标和方针。

在进行土地利用的现状、需求、潜力分析研究基础上由领导小组制定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方针。

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土地利用总目标、各阶段的分目标和规划期间土地利用方针等。

4、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

在土地供需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目标、用地方针以及相关产业政策,在保证生态环境建设用地需求的基础上,对各类用地的数量和布局进行综合平衡,协调各类用地矛盾,提出各类用地的规模、调整利用数量,合理安排各类用地,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措施。

5、土地利用分区规划。

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我镇分为以下几个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牧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控制区、工矿用地区、其他用地区,通过土地利用分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把规划目标、内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及实施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土地利用分区,提出土地利用的具体用途、要求、措施以及土地用途区的管制规则,以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6、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在分析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的规模、范围、对策等。

7、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在下达的用地指标控制范围内,结合上报的“四整四聚”工作计划,将“四整四聚”的内容及相关措施在文本中应有相应的章节进行叙述。

8、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包括各种行政、法律、技术和经济的措施,以保证规划的实现和落实。

9、按照《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程》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表格,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结构表、耕地占补平衡表、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情况表、土地用途分区统计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面积统计表、“四整四聚”情况表、重点项目用地情况表等。

(二)规划图件:在图上要坚持用途管制区划分的原则,实现图数一致。

规划图件要在已建好库的2004年1:10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电子底图上进行,用ARCGIS进行规划初步方案的确定,经方案相互之间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建立1:10000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