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

杨志勇《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目录第零章 (5)一、名词解释 (5)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6)一、名词解释 (6)二、图示模型 (11)第二章公共产品 (11)一、名词解释 (11)二、图示模型 (12)四、定理证明推理 (13)第三章公共选择 (13)一、名词解释 (13)二、图示模型 (16)三、意义影响 (17)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 (17)一、名词解释 (17)二、图示模型 (19)三、意义影响 (20)四、定理证明推理 (20)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20)一、名词解释 (20)二、图示模型 (22)三、意义影响 (22)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23)一、名词解释 (23)三、意义影响 (26)四、定理证明推理 (26)第七章税收理论 (26)一、名词解释 (26)二、图示模型 (37)三、意义影响 (37)四、定理证明推理 (37)第八章商品税 (38)一、名词解释 (38)三、意义影响 (42)第九章所得税 (43)一、名词解释 (43)三、意义影响 (44)四、定理推理证明 (45)第十章其他税收 (46)一、名词解释 (46)三、意义影响 (48)第十一章国有经济 (49)一、名词解释 (49)三、意义影响 (51)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51)一、名词解释 (51)三、意义影响 (54)第十四章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55)一、名词解释 (55)三、意义影响 (62)四、定理证明推理 (63)第十五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63)一、名词解释 (63)二、图示模型 (65)三、意义影响 (66)一、名词解释0.2.1政府:对居住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的组织。

公共企业: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

非营利性组织: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公益组织。

政府有机论:社会是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是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政府机械论:政府是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人是社会的主体。

第一章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名词解释1.11.1.1帕累托效率:若一种变动能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则该变动是有效率的。

帕累托最优:在既定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下,资源重新配置无法做到在让一人处境改善的同时,而不使他人处境变差的状态。

帕累托改善:一个社会能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一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他人处境变差的状态。

补偿准则:收益能够补偿损失就是有效率。

卡尔多效率:若一种变动能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并能补偿另一人的损失还有剩余,则该变动是有效率的。

卡尔多改善:一个社会能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一人处境变好的同时,能补偿另一人的损失还有剩余的状态。

1.1.2交换效率:将既定产品分配给社会成员后,形成重新分配只能使一人处境改善而另一人处境恶化的状态。

生产效率条件: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要增加一种产品产出只能减少另一种产出的状态。

1.1.3功利主义标准:社会福利是每人效用之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是总福利最大化或平均福利最大化。

边际效用曲线相同的个人的收入应该一样。

罗尔斯标准:社会公平状况取决于该社会中生活处境最差的那个人。

无知面纱:每个人都无法准确预计自己在未来处境中是否会变得很差机会公平:收入分配在机会公平下实现,则结果合理。

极乐点:总效用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1.2公共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非竞争性:新增消费者所引起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阻止他人消费的成本过高,而在有效覆盖范围内任何人都能消费。

搭便车:人人都不想出钱而又想享受公共产品,导致公共产品不能充分有效提供的现象。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

123规模报酬递增:某一产品或行业净收益增长速度超过生产规模扩大速度的状态。

逆向选择:由于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相关经济主体做出与交易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

道德风险:由于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相关经济主体做出本来可以避免的行为。

1251261.31.3.1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作用:克服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缺陷,促进资源在公私部门间和公共部门内部进行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若交易费用为零,则自愿的市场交易必然达到资源最有效配置的结果。

庇古税:对带来外部成本的经济主体征税。

庇古补贴:对带来外部收益的经济主体补助。

1.3.2公共部门在收入分配中的经济作用:公共部门按照社会认可的公平标准,通过公共支出、公共收入或公共规制等方式对收入、财富以及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对公平标准的要求。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在所有消费者偏好为凸性等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初始配置调节之后经由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二、图示模型P26 功利主义的公平标准社会福利函数P27外部性P30自然垄断P32第二章公共产品一、名词解释2.12.1.12.4.1囚犯困境: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两个独立行动的当事人是如何注定不会相互合作,并将给对方带来极大损害的负和博弈。

二、图示模型庇古模型P45假定、要素(正边际社会效用、负边际社会效用、边际社会净效用)鲍温模型P46萨缪尔森纯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一般均衡模型P48 (公共产品、A消费私人产品、B消费私人产品、A 和B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极乐点)威克赛尔-林达尔模型P51四、定理证明推理庇古模型P46萨缪尔森纯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一般均衡模型P50威克赛尔-林达尔模型P51第三章公共选择一、名词解释3.13.1.1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理论。

3.2直接民主制: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可以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

321一致同意原则: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表决方式。

3.2.2多数同意规则:一项集体行动的方案,支持或不反对的人数最多才能实施。

3.2.3投票悖论:在多数同意规则下,因投票次序不同而导致的投票结果不一样。

阿罗不可能定理:在民主社会中,不可能找到一种投票程序,使之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次序的影响并尊重每一个人的偏好。

3.2.4单峰定理: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那么投票悖论就不会出现。

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正好是中间投票人的偏好。

中间投票人:他们的偏好正好处于所有投票人偏好中间的位置3.3332政治家:从投票人中分化出来,专门代行全部投票人职责的人。

3.3.4选择性激励:按照对集团利益的贡献实行奖惩分明的制度来区别对待集团成员。

铁三角:议员批准,官僚实施,利益集团获利。

3.3.6经济租: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

创租、寻利:企业家通过降低成本和开发新产品获得高于其他企业的超额收入。

寻租:对既得经济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DUP舌动:只消耗实际资源而没有任何产出的经济活动。

设租:政府部门利用所掌握的权力,规定某些活动只能经过政府的批准才能进行。

护租:在有了获取租金的权限之后采取措施来保护租金不为他人所获得。

二、图示模型一致同意与多数同意的效率P69投票均衡与投票悖论P71 峰偏好P73三人单峰偏好选择P74空间竞争模型P74尼斯坎南的官僚模型P78三、意义影响尼斯坎南官僚模型P77寻利P82第四章公共支出理论一、名词解释公共支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4.1直接公共支出: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间接公共支出:政府执行大多数规章制度和法律,导致的私人部门的支出。

4.1.14.1.4转移性支出: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移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

4.2.1瓦格纳法则: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不断增长的,随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相应扩大。

4.2.2时间型态模型: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增加,税率不变,税收也会自动增加,公共支出规模不仅会随着GDP的增长而绝对增长,而且由于累进税制的存在还会呈现相对增长的态势。

在正常时期就有内生增长趋势,在特殊时期公共支出的逐渐上升曲线会受到影响而改变。

替代效应:危机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

意识效应:人们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而愿意相应增加公共支出。

集中效应:特殊时期中央政府加强财政集权使中央政府支出占全部公共支出比重的上升。

423"发展型"增长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总投资占GDP勺比重增加时,公共部门投资占GNP勺比重却下降了。

一旦经济转向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主要目的将由提供社会基础设施转向教育卫生福利支出。

二、图示模型时间形态模型P95三、意义影响按政府职能对公共支出分类P 90按支出经济分类P90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P91四、定理证明推理非均衡增长模型P101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P105第五章购买性支出一、名词解释购买性支出:政府按等价交换原则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5.1 公用经费:用于保证公共部门正常开展公务所花费的支出。

人员经费:用于保证行政人员个人正常履行职责的费用支出。

项目经费: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而发生的经费。

5.3学费补助:公共部门补助学校,学校因此降低学费,从而让更多学生有受教育的机会。

收入补助:公共部门通过补助,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以相应改善其教育消费能力。

定额补助:让居民享受到一定数额的免费教育。

5.5基础设施:永久性的成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共同需要的服务。

BOT私人机构参与国家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并与公共部门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关系,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分配该项目的资源、风险和利益的融资方式。

二、图示模型国防支出水平及与民用支出的取舍P117学费补助对个人教育消费的影响P120收入补助对个人教育消费的影响P121定额补助对个人教育消费的影响P121收入补助与定额补助对个人消费的影响P122三、意义影响行政支出P112教育P120第六章转移性支出一、名词解释6.1社会保障:公共部门向丧失劳动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水平,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陷入困境的公众,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活动。

社会保险:公共部门对公众在年老、患病、伤残等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时,或在失业时给予货币或实物补助的活动。

社会福利:公共部门通过货币或实物补助方式,向生活困难或处于某些特定情形下的居民提供补助的活动。

社会保障支出:公共部门为维持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困难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所提供保障的支出。

6.26.2.1现收现付制:一个时期的社会保障收入全部用于支付社会保障支出的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