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一部分填空题1、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有:、、、、。
2、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3、现代信用中最基本的两大信用形式是、。
4、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
5、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6、国家信用包括两种和。
7、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直接相关。
8、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二是。
9、国际商业信用是出口商用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和等方式。
10、根据出票人的不同,商业票据可分为和两种。
11、不是以商品交易为基础,而是专门为融通资金签发的一种票据称为。
12、早期的银行券是在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
13、根据利率的决定主体不同,利率可分为、和。
14、按资金借贷关系存续期利率水平是否变动,利率可分为和。
15、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多数浮动利率都是以为参照指标而规定其上下浮动的幅度。
16、按利率水平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和。
17、中央银行通过采用一些措施影响利率水平,其常用的方法或采取的措施有:,,。
18、古典学派认为,利率是由和这两个因素决定的。
19、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和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20、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取决于和的均衡点。
21可贷资金的供给= + + ,可贷资金的需求= + 。
22、IS─LM分析模型是从整个市场全面均衡来讨论利率的决定机制,它必须在和同时达到均衡才能实现。
23、利息率是和的比率。
24、在计算利息额时,有两种方法:一为,二为。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1、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2、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
A、银行信用B、国家信用C、商业信用D、消费信用1、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A、银行信用B、国家信用C、商业信用D、消费信用4、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他在一定期间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A、期票B、汇票C、本票D、支票5、不是以商品交易为基础,而是专门为融通资金签发的一种票据,称为。
A、期票B、汇票C、本票D、空票据6、由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在一定期间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是。
A、期票B、汇票C、本票D、支票7、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A、期票B、汇票C、本票D、支票8、由货币当局确定的利率是。
A、市场利率B、官定利率C、公定利率D、实际利率9、在借贷关系存续期,利率水平可随市场利率变化的利率是。
A、固定利率B、浮动利率C、一般利率D、优惠利率10、在国际借贷市场上,低于LIBOR的贷款利率被称为。
A、固定利率B、浮动利率C、一般利率D、优惠利率11、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大量逆差时,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需要利用资本项目大量引进外资。
此时,金融管理当局就可能会利率。
A、提高B、降低C、不变D、没关系12、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过度顺差时,为了控制顺差,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此时,金融管理当局就可能会利率。
A、提高B、降低C、不变D、没关系13、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A、马克思利率理论B、古典利率理论C、可贷资金利率理论D、流动性偏好理论14、在利率体系中发挥指导性作用的利率是。
A、市场利率B、官定利率C、公定利率D、实际利率15、认为,长期债券比短期债券有更多的市场风险,即价格波动更大,流动性较差。
A、预期假说理论B、市场分隔理论C、流动性报酬理论D、都不是16、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它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信号。
A、一级市场B、二级市场C、资本市场D、货币市场第三部分是非判断题1、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2、从形式上看,国际信用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扩大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借贷关系;从本质上看,国际信用是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
()3、现代信用是在同高利贷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随着现代信用制度的建立,高利贷信用已经被彻底消灭。
()4、银行券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是一种不定期的信用工具。
()5、银行本票可以代替现金流通。
()6、由货币当局确定的利率是公定利率。
()7、在利率体系中发挥指导性作用的利率是公定利率。
()8、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所以,实际利率又可以理解为在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也不变的条件下的利率。
()9、利率市场化就是指中央银行完全放弃对利率的调控,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
()10、利率水平变动对资金供求有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一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其国际收支,但利率只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变量,而不是全部作用变量。
()11、在市场分隔理论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由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因此,对短期利率的预测并不能决定长期利率的变化。
()12、预期假说理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差异是由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差异造成的。
如果人们预测未来短期利率会下降,则债券回报率曲线大多呈递减状。
()13、由于借贷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利率水平有时甚至高于平均利润率。
()14、因为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名义利率必然高于实际利率。
()15、由于支票是在银行信用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付款人就是银行,比商业票据有更大的信用保证。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1、信用2、高利贷3、商业信用4、银行信用5、国家信用6、消费信用7、国际信用8、国信用9、国外信用 10、赤字货币化 11、票据 12、汇票 13、本票 14、支票 15、期票(商业本票) 16、金融票据 17、承兑 18、背书 19、银行券 20、利息21、利率 22、市场利率 23、官方利率 24、公定利率 25、固定利率 26、浮动利率 27、名义利率 28、实际利率 29、优惠利率 30、流动性陷阱 31、预期假说理论 32、市场分割理论 33、流动性报酬理论 34、利率的期限结构第五部分简答题1、为什么说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1、商业本票与商业汇票有何区别?3、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5、简述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容。
6、简述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主要容。
第六部分论述题1、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2、为什么说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是一种一般均衡的利率理论?3、利率变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利率变动影响经济的主要渠道有哪些?4、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看法第七部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2、支付手段3、商业信用银行信用4、商业信用5、银行信用6、国信用国外信用7、财政8、赊销消费贷款9、来料加工补偿贸易10、商业本票(或期票)商业汇票11、融通票据12、商业票据13、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公定利率14、固定利率浮动利率15、LIBOR16、名义利率实际利率17、调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整其他基准利率18、投资储蓄19、货币供给货币需求20、可贷资金的供给可贷资金的需求21、22货币领域23、利息本金24、单利法复利法二、单项选择题1、C2、C3、A4、B5、D6、C7、A8、B 9、B 10、D 11、A 12、B 13、B 14、B15、C 16、D三、是非判断题1、错2、对3、错4、错5、对6、错7、错8、对 9、错 10、对 11、对 12、错 13、对 14、错15、对四、名词解释1、信用: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高利贷信用:是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
以贷款利息率特别高为特征。
3、商业信用:是厂商在销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4、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贷款人的信用。
5、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
6、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信用。
7、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包括以赊销商品形式提供的国际商业信用、以银行贷款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信用以及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8、国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居民、企业团体取得的信用,它形成一国债。
9、国外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外居民、企业团体和政府取得的信用,形成一国外债。
10、货币赤字化:是指政府发行国债弥补赤字,如果向中央银行推销国债,中央银行有可能通过发行货币来购买,从而导致货币投放过度,引发通货膨胀。
11、票据:是指具有一定格式,并可用于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12、汇票:是指出票人要求售票人在一定时期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有效的票据。
13、本票:是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在一定期间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
14、支票是活期存款人向银行发出的要求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
15、期票:又叫商业本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16、融通票据:又叫“金融票据”或“空票据”,它不是以商品交易为基础,而是专门为融通资金签发的一种特殊票据。
17、承兑:是指在票据到期前,由付款人在票据上做出表示承诺付款的文字记载及签名的一种手续。
18、背书:又叫里书,是票据上所注明的收款人或持票人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签署的行为,表明背书人具有票据偿付的连带责任。
19、银行券:是在商业票据流通基础产生的,由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
它是一种不定期信用工具。
20、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21、利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22、市场利率:是指有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
23、官方利率: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24、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公会、协会按协商的办法确定的利率。
25、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利率。
26、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关系存续期间,利率水平可随市场变化而定期变动的利率。
27、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28、实际利率:是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29、优惠利率:指金融机构对存款收取比一般利率水平高的利率,对贷款收取比一般利率低的利率。
30、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下降到一定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弹性将会变得无限大,形成流动性陷阱。
31、预期假说理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差异是由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差异造成的。
32、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各种期限的证券市场是彼此分隔、相互独立的,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由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一般来说,投资者偏好利率期限较短、风险较小的债券,债券回报率曲线大多呈递增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