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表3-1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简单机械》
作者姓名张友全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
音乐美术外语物理
化学生物历史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八年级(下)
所需时间课内探究3课时,课外探究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简单机械》这一主题单元,是力学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

涉及到前面所学的力和功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一方面,要从力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另一方面,还要从功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

关于平衡状态,初中物理仅仅涉及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

课标对杠杆平衡有新的要求,即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平衡条件。

其中既有实验探究的要求,又有知识方面的要求,而且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是必做实验。

本单元专题一杠杆,专题二滑轮,专题三通过活动探究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应用,专题四是机械效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应能够正确、合理的实用杠杆、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目的;能从生活和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滑轮,以达到省力或方便的目的。

专题三的课外探究活动设计,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对各种简单机械形成感性认识,再进一步了解如何进行应用,最后在分析其优缺点,让学生可以较全面的把握简单机械相关知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3.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4.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5.会安装滑轮组,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6.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能利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7.通过实验了解机械效率高低与物重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如何合理选用简单机械。

3.通过将常见的工具抽象成平直杠杆,感受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4.能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5. 经历学习过程,进一步锻炼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通过体会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享受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4.在参与课外探究和课内实验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

有交流合作的意识。

5.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对应课标
1.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平衡条件。

2.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主题层面问题:
1.你知道杠杆的五个要素吗?
2.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
3.通过练习和讨论,你能说出如何绕线更省力,如何绕线才能改变力的方向吗?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专题划分专题一:杠杆( 1 课时)专题二:滑轮( 1 课时)专题三:探究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1 课时)
专题四:机械效率( 1 课时)
专题一杠杆
所需课时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能识别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废了,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4.通过将常见的工具抽象成平直杠杆,感受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5.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专题问题设计1.通过体验和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实例,你觉得这些杠杆有哪些共同特征?2.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
3. 杠杆是否都是直的?
4.为什么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要让杠杆水平平衡?
5. 认识了生活中的各种杠杆后,你能说出哪些省力,哪些费力吗?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
常规资源铁架台、杠杆、钩码、直尺、弹簧测力计、钳子、扳手、啤酒起子、带盖的空啤酒瓶、带有钉子的木板。

教学支撑环境物理实验室
学习活动设计
杠杆
学生探究活动一:认识杠杆及杠杆的五个要素
1.学生观看视频:利用ppt播放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学生讨论:你能说出身边还有哪些杠杆吗?
3.学生动手体验:利用课前准备的杠杆开瓶盖、撬钉子。

学生讨论:生活中如此多的地方用到了杠杆?请分析比较:
这些工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能绕固定点转动)
教师引导学生用示意图描述杠杆的特征: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对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利用实物展台进行投影纠正。

学生讨论总结:都在绕某个点转动(支点);有一个使杠杆转动的力(动力);有一个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
4.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 B.杠杆是否都是直的?C.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学生探究活动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活动1:体验杠杆平衡
在支点的左侧挂上四个钩码,你能用哪些方法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同学们自由上台展示自己所用的方法(在右侧挂钩码、在左侧用测力计拉等)
学生讨论:杠杆平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2: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
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器材?为什么让杠杆水平平衡?怎样操作?(教师引导点拨、确定研究方案)设计实验表格
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1.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2.在杠杆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

3.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并记入表格
4.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再做两次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杠杆平衡条件
学生探究活动三:认识生活中的杠杆
1.学生自主学习:三种杠杆
2.分组交流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分别说出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哪些是等臂杠杆?
学生活动四:收获与体会
1.谈谈学习后有什么收获?
2.通过探究活动,你的体会是什么?
评价要点探究杠杆的五要素的评价方法:
现场评价评价指标:
1.注意力集中,积极动脑思考,积极发言。

2.学生对生活实例的认识,例证正确,描述清楚。

3.讨论热烈有序,联系生活实践准确。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评价方法:
现场评价评价指标:
1)学生实验器材操作规范;
2)探究过程合理、效果明显。

3)合作探究中相互交流、配合,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结论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