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58)《中国文化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58)《中国文化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58]《中国文化史》
第一次作业
[填空题]
中国艺术有两大基本类型。

青铜器、汉画像砖、杜甫诗、范宽的全景山水、颜柳楷字、宫殿建筑、民间打击乐,属于( );彩陶、宫廷舞蹈、婉约词、行书、园林,属于 ( )。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
参考答案:
中国艺术有两大基本类型。

青铜器、汉画像砖、杜甫诗、范宽的全景山水、颜柳楷字、宫殿建筑、民间打击乐,属于( 阳刚之美 );彩陶、宫廷舞蹈、婉约词、行书、园林,属于 ( 阴柔之美 )。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和 )
[论述题]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答:1、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2、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土地的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封建统治者和广大农民处在对立统一之中,没有广大农民的存在也就没有封建地主的统治。

所以当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隶和流民时,政治家就会发出警告,朝廷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护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对矛盾的平衡。

如历史上出现过的释放奴婢为庶民,限制对土地的占有,抑制兼并,进行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如占田制、均田制、两税法、一条鞭法,甚至严厉打击不法豪强等等,都是为了维护君主专
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与专制统治者为维护地主和小农经所构成的经济基础相一致,历代统治者无不采取打击工商业的政策。

工商业的出现不但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且它的发展又能冲破小农经济单一的简单再生产模式。

3、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集权程度,从总的趋势来看是日益强化。

秦始皇当皇帝后,"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种大权独揽的传统直到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朝也未断绝。

康熙皇帝就说:"今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物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心躬自断制。

”康熙的表白与秦始皇如出一辙。

当然,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存在着若干制约的因素,如朝议制度、谏议制度等,但这些制度没有对皇帝的否决权,因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补充。

4、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控制平民的严密网络。

中国是一个实行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最早的国家。

中国很早就有一种什伍组织,把老百姓编入什伍之中。

所谓什伍即十家为一什,五家为一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

商鞅变法制定什伍连坐之法,把百姓安五家、十家编制起来,要相互告发和同罪连坐。

告发"奸人”的可以得到如同斩得敌人首级一样的奖赏。

不告发的则要腰斩。

如果一家藏奸,与投敌者受同样处罚,其余九家若不检举告发,要一起办罪。

旅客住宿要有官府凭证,旅舍的主人若收留了无证之人,与奸人同罪。

这些制度和法令,使居民失去了流动的可能性,国家便可轻易的按郡县乡里什伍组织系统征收租税、徭役和兵役,帝王的诏令也就很容易达到每一个家庭了。

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中国传统社会家族制度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动荡不安常常困扰着中国历史,但构成中国传统社会基石的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家族始终非常稳固。

如果说有变化,也仅仅是一个旧家族的灭亡和随之而来的一个新家族的诞生,就像万物有生有死一样。

在周代以后,家族始终是构成中国社会的基石,他们可以超越社会经济形态和国家政权形式,而成为社会上最稳固的社会实体。

维系家族制度长盛不衰的主要有三大要素,即祠堂、家谱和族田。

祠堂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每逢春秋祭祀,全族成员在此隆重祭祀祖先,这是祠堂的首要功能,通过这一活动加强家族的凝聚力。

其次,祠堂还是向族众灌输族规和家法的场所,也是惩罚不肖子孙和解决族内矛盾的法庭。

总之,祠堂在强化家族意识、延续家族血脉、维系家族团结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家谱是家族的档案、经典、法规。

家谱的重要作用是防止血缘关系的紊乱,从而导致家族的瓦解。

魏晋时期是门阀世族鼎盛的时期,这一时的谱牒学也非常兴盛,经过南北朝隋唐,门阀世族最终被消灭,但到了宋代,又掀起了重建家族的运动,修家谱之风又慢慢兴盛起来。

族田是家族的公共财产,包括祭田、义田、学田,它们主要用于家族公益的费用。

这是家族制度的物质基础。

明清以来,有的家族的族田很大,比如明万历年间江西乐安县具流坑董氏家族的祭田就有3480亩。

中国家族制度长盛不衰的显著标志是族权在社会生活中的强大影响,族权与政权、神权、夫权一起构成中国传统社会中四大社会维系力量。

[填空题]"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参考答案:林则徐
第三次作业
[论述题]
佛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答:首先,数千卷翻译过来的佛教经典本身就是伟大福丽的文学作品。

如《维摩诘所说经》、《法华经》、《楞严经》、等为历代文人所喜爱。

另外,《百喻经》也为我国寓言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从而对后世的寓言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佛教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随着佛教般若学在中国的传播,印度的声明学也介绍到中国来,导致了齐梁时期声韵学上四声的确立和诗歌格律上八病的制度,从而推动了近体诗的开创。

佛教一切皆空的思想也给世人的创作以巨大的影响,一种渗透了佛学思想的悠游自得、寂静恬适的诗境开始出现。

后来,以禅入诗,为唐代诗歌创作开辟了新路,初唐山水派诗人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诗作表现出作者恬淡空灵的心境。

第三,佛教导致新的文学体裁――变文的出现。

唐代僧侣在向民众宣传佛教教义的时候,为了加强宣传效果,吸取了印度散韵重叠的表现形式,又采用中国民族形式的诗文载体,夹杂了民间歌曲的因素,唱白并用,唱多讲少。

这就是变文。

变文开创了我国说唱文学的先河。


期的变文以讲唱佛经故事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到演义中国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

第四,佛教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经典直接为中国古代小说提供了故事来源,启发艺术构思,对六朝志怪小说和明代《西游记》、《封神榜》等神魔小说的产生、繁荣,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当然,佛教所宣扬的人生如猛地虚无主义,也给中国古典小说以消极的影响,这在《金瓶梅》等小说里表现的特别突出。

[填空题]
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在封建社会的晚期( )的时期产生的。

参考答案:
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因素已经萌芽、发展
第四次作业
[论述题]填空题:
()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

()则是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

参考答案:永乐大典;康熙字典;四库全书
[论述题]
名词解释:甲骨文
参考答案:
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

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

甲骨文大约有 4500个单字,可识者约1/3,它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跟后代汉语言文字是一致的。

从某些常用字的变化可以领会许多中国文字发展的知识。

甲骨文原来专指安阳殷墟所出,经过许多学者研究,已取得很大成绩,在中国文字史上可以看作一个单元。

第五次作业
[论述题]
中国传统农业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农业最基本的特征,第一,是以个体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种个体小生产的基本目的是自给自足,是一种自然经济,不是商业生产。

其次,中国的传统农业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农业的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是扩大耕地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主要靠精耕细作。

中国传统农业的第三个特点是单一的种植农业,畜牧业不发达,是单一的种植农业,或者说是一种跛脚农业。

中世纪的欧洲是大农业,即农业与畜牧业并行发展,相互促进,畜牧业既为农业提供了牲畜粪肥,也休养了地力。

造成中国单一种植农业最根本的原因是耕地面积少和人口相对多,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土地都被用来种粮食了。

第六次作业
[论述题]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是怎样由下层民众的宗教变成上层统治者所信奉的宗教的?
参考答案:
答: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大发展的时期。

从东晋到南北朝,道教的发展具有两大特点:第一,五斗米道从内地向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第二,道教从民间发展到上层士族,成为门阀氏族所信奉的宗教。

东晋南北朝时几位著名的道教学者对道教的改造,最终使道教由下层民众的宗教转变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

东晋葛洪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方数理论,为道教构造了修炼成仙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北魏时期嵩山道士寇谦之改革原始五斗米道,为道教制定乐章诵戒新法,是为北天师道。

南朝宋时,庐山道士陆修静对各种道教典籍进行全面的清理,并按三洞法编目;同时又依据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并吸收佛教的修持仪式,制定斋戒仪范,是为南天师道。

梁朝时道士陶弘景又进一步充实道教的思想内容,构造了道教神仙谱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