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高一语文《汉乐府诗两首》

粤教版高一语文《汉乐府诗两首》


当春夏秋冬 不再变化 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 不能和你分散 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让我们红尘作伴 活的潇潇洒洒 策马奔腾 共享人世繁华 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
yì n
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绵绵“青草”起兴,既形容青草的蔓
运用顶真能使句子首尾连接, 语气连贯,环环紧扣,叙事清晰, 吸引读者的作用。
第二层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 相为言?
知:感知,知道。 入门:各回自己家门 。 媚:亲爱。
言:问讯,告诉讯息。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 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 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三、汉乐府民歌对后世的影响 (一)首先就表现在它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 现实主义精神上。这种精神象一根红线似的贯串在从建 安到唐代的诗歌史上,俨然形成一条以乐府为系统的现 实主义传统。它们之间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如此明晰, 以至于我们可以用线条作出如下的表述: “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借古题写时事”(建 安曹 操诸人的古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杜甫创作 的新题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 府运动)。

因为作者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可能 出现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 决条件,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当》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 当河水不再流 当时间停住 日夜不分 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不能和你分手 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 当地球不再转动
一、汉乐府的含义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 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主要 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 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时演 奏使用。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 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 的诗体名称。 “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 根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 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 辞之中。 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全诗写思妇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从开始的魂牵 梦萦,忧心缠绵,到收信的欣喜,再到看信后重 逢的希望落空,通过多方描写,將思妇复杂而微 妙的內心世界,作了完整而深入的刻画。而就在 思妇的相思苦闷发展到顶点时,诗却在含蓄得近 乎平淡中结束,留下不尽的余味让读者去体会, 去思索。全诗纡回曲折,缠绵殷切,情切语真, 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素朴的语言表现里, 情味无限,感人至深。从诗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真谛。
蕴含浓厚的生活《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歌》二首《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2], 长命无绝衰[3]。 山无陵[4],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5], 夏雨[6]雪, 天地合, 乃敢[7]与君绝!
[注释] [1]本篇选自 《乐府诗集· 鼓吹曲辞》, 是汉乐府 “《铙歌》十八曲”之一。篇 名取处首句二字。上邪 (yé):如现 在的 “天啊”。上,指天。邪:同 “ 耶”,语助词,表示感叹。 [2]君:你,指情人。相知,相爱。 [3]长命无绝衰:要使爱情永远不断绝 、不减弱。长,永远。命,使,让。这 句说,使爱情永不衰竭。 [4]山无陵:高山化为平地。陵,山头 。 [5]冬雷震震:冬天打起响雷。震震, 雷声。 [6]雨 (yù):作动词用,落下的意 思 [7]乃:才。敢,能,肯。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wè i pēng mè i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文题理解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
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 名由此而来。 “行”: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 “奔放”的意思,所以此类作品大多 放情长歌,慷慨疏放,与“歌”的性 质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 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 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 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 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 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诗歌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书写 女主人公内心的相思之痛?
表现手法:比兴
异县,展转不可见。
绵绵:绵延不绝。
远道:指代远行在外的丈夫。
之:代词,指“远道”。 展转:同“辗转”。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 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 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里见他在 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 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女子为了表明心迹,她发了哪些誓愿? 正面:誓言——与君相知,长命无绝 反面:假设——山河消失 四季颠倒 混沌世界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 夸张 夸张作用: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和强烈的共鸣。

简析题:
(1)作者假设了哪几种她认为不可能的 自然现象?

五种:高山夷为平地,江水干涸,冬天 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一。 (2)为什么说“山无陵”以下六句, 突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
(二)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 造上。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形式是杂言体与五言体。杂言 体在当时尚未引起文人们的注意,但自建安后,它的影 响已日趋显著。如曹操的《气出唱》、曹丕的《陌上桑》、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等,便都是杂言,至鲍照《行 路难》,尤其是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战 城南》等歌行更是极杂言之奇观,也莫不导源于汉乐府。 五言体的影响,比之杂言更早也更大。据现有文献,可以 肯定,文人拟作五言诗是从东汉初就开始了的。到汉末建 安,更出现了一个“五言腾踊”的局面,自此以后,五言一 体遂取《诗经》的四言、《楚辞》的骚体而代之,一直成 为我国诗史上一种重要的传统形式。
(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 巧上, 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诸如人物对 话或独 白的运用,人物心理描写和细节刻划,语言的朴 素生动 等,都成为后代一切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人的学习 榜样。 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 《陌上桑》
汉代乐府民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生动的叙事性
初具规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 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呼天为誓,直 抒胸臆,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热 烈追求和执着坚定。 全诗共9句,分为两层。

前三句,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 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 绝衰”的愿望 。
余下部分,从“与君绝”的角度落 墨,从反面证实了女子对爱情的坚 贞不渝。




野火烧不尽 风雨吹不倒 青青河边草 绵绵到海角 海角路不尽 相思情未了 无论春夏与秋冬 一样青翠一样好 无论南北与西东 但愿相随到终老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合作探究
细细品味诗歌的结尾两句,思考 (1)你认为诗中主人公最后的感情是怎样的?这 样的结尾有何妙处?
①收到丈夫的来信,本来是一件非常高兴的 事情,这封信给主人公带了短暂的欣喜和慰 藉,但是从“下言长相忆”中,我们可以看 出,欣喜和慰藉过后,应该还是漫长的等待 和思念,因为夫妻间还得长时间的相思。 ②妙处:A、言有尽而意无穷,言简义丰。 B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女性,是很情绪化的。她们的感情细腻,
而且容易发生变化。那我们就来看看, 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思念的炽热 独居的苦闷
世情的炎凉
等候的喜悦
漫长的失落
品味鉴赏
本诗表现的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那么“青青 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枯桑知天风,海水 知天寒”等描写岂不是与诗歌主要内容无关? 是否可以删除?说说你的理由。 ①“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A、艺术手法:比兴。比,比喻。这里的 “绵绵” 既是指草的绵绵,也是指思念的绵绵,是一种暗喻。 兴,“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是先言 草的“青青”来引起后面的思念绵绵。它是全诗的 第一句,起到领起全诗,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调的作 ②“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用 艺术手法: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出了季节的 B、表达效果:开头用比兴的手法,既写眼前景:春 特点,烘托女子的孤独和寂寞。 草绵延不绝,也喻含对远方征人悠悠的思念。
二、汉乐府的内容与形式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其优秀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叙事性是其基本 艺术特色。成功之作往往能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 行动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语言朴素而富有感 情。 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 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 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特别是其中的五言诗, 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 诗歌的主要形式。汉乐府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一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感情?
起兴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 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 夫的无尽思念。它是全诗的第 一句,起到引领全诗,奠定凄 婉的情感基调的作用。
顶真
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
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 乡。他乡各异县,
这是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 前句的结尾用作后句的开头,上 递下接,环环相扣,这种修辞方 法叫“顶真” 。
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前三句指天发誓,用的是直笔。后六句则
用曲笔。 作者一连假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 象,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恰 因如此,使末句包含的实际语意与字面显 示的语意正好相反,有力地体现了主人公 “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表达 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坚定、永不变 心的坚强性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