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咖啡的起源、制作及简介(完整版)
咖啡的起源、制作及简介(完整版)
巴西咖啡因产量大、种类多,所以设有其独自的标准 ( 依参杂物的多寡分 NO.2 — NO.8,依豆的大小而有 NO.13 — NO.19,依味分为六个等级)。
第三章 咖啡
一、咖啡的起源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认为咖啡是在阿比西尼亚首先被发现的,也就是今天的埃塞
俄比亚。最有名的是“牧羊人的故事”。 咖啡在6世纪前就开始种植,咖啡果是因具有兴奋刺激的功效,在不断的演变过
程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 咖啡的演变经历了四个历程:
咀嚼咖啡果肉和种子—— 咖啡果肉加水熬煮—— 轻度烘焙生咖啡果实—— 深度 烘焙生咖啡果实
2、罗布斯塔(Robust)
罗布斯塔咖啡树原产地在非洲的刚果,适合种植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 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能够抵抗恶劣气候,抗拒病虫侵害,在整地,除草,剪 枝时也不需要太多人工照顾,可以任其在野外生长,是一种容易栽培的咖啡树。
但其风格比阿拉比卡种逊色许多,味苦而不酸,香味不足,并且咖啡因含量 约为阿拉比卡咖啡的两倍,这也是饮用罐装咖啡比较容易产生心悸与失眠的原 因,所以大多用来制造即溶咖啡。由于产地在非洲,所以大部分非洲人都喝罗 布斯塔咖啡 。
主要用 混合咖啡 途 程度 中度
烘焙种类
特征 主要用途 程度
高度烘焙 (High Roast) 酸味中和而有苦味,适合蓝山咖啡 日本、北欧人士喜爱 中度微深
3、深度烘焙
烘焙种 类 特征
主要用 途 程度
城市烘焙 (City Roast)
中苦弱酸,适合哥伦比亚及巴 西的咖啡
纽约人的最爱,近来深受东方 人喜爱
中度深
烘焙种 完全城市烘焙
类
(Full City Roast)
特征 以苦味为主
主要用 用于冰咖啡,中南美洲人常饮用 途
程度 微深度
烘焙种 类 特征
主要用 途 程度
法式烘焙 (French Roast) 表面呈油脂,色泽略微黑,适合与 牛乳调味,如维也纳、牛奶咖啡 用于蒸汽加压器煮的咖啡
深度
烘焙种 类 特征
优点:水洗式取得的豆色泽美、杂质少,豆较干净且时间较短, 。 缺点:浸泡时间掌握不当,会产生发酵臭味及酸味。
(三)咖啡的烘焙
咖啡豆经加热、焙制,发生变化:50℃时,内部组织开始改变;60-70℃时,开始蒸 发;100℃时,颜色开始改变;150-180℃,轻度烘焙阶段开始;200-230℃,达到最 佳焙制程度。咖啡一般分轻、中、深等三种方式焙制。
二、咖啡的种植
(一)海拔300—2500米的山坡地上
气候是咖啡种植的决定性因素,咖啡树只适合生长在雨量丰沛、阳光充足的热带 或亚热带,所以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北的地带,一般称为咖啡带或咖啡区 (Coffee Zone)。
基于暴晒过度的考虑,大部分咖啡栽种在300—2500米排水良好的山坡上,尤以 1500米以上的品质最佳。
(二)咖啡的产地和品牌
1、巴西·圣多斯咖啡(Santos Coffee)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各种等级,种类的咖啡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在全球的 咖啡交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里的咖啡种类繁多,但因其产量大及廉价,因此特优等的咖啡并不多,但却是用来混合 其它咖啡的好选择。
其中最出名的是圣多斯咖啡(以输出港命名),它的口感香醇,中性,它可以直接煮,或 和其它种类的咖啡豆相混成综合咖啡,也是很好的选择。
主要用 途 程度
意式烘焙 (Italian Roast) 豆子呈炭黑色,表面泛油,强苦, 适合意式浓缩咖啡、卡布奇诺 意大利式蒸汽加压咖啡器
重深度
三、咖啡的分类及特性
(一)咖啡的原始品种
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咖啡豆主要来自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及利比利卡,这三个品 种的咖啡豆是咖啡树的三大原种,所产的咖啡豆品质亦冠于其他咖啡树所产的咖啡豆。 其中以阿拉比卡种的栽种比率最大,约70%—80%,而罗布斯塔种的栽种率约为20%— 30%左右。
1、轻度烘焙
烘焙种类 特征 主要用途 程度
浅烘焙 (Light Roast) 呈黄小麦色,香味淡薄
试验用
极轻度
烘焙种 肉桂色烘焙
类
(Cinnamon Roast)
特征
豆子呈肉桂色,为一般烘焙程度、 酸味强烈
主要用 美式咖啡 途
程度 轻度
2、中度烘焙
烘焙种 中度烘焙(MedielRoast) 类
特征 豆子呈栗子色,香醇、酸味 可口
3、利比利卡(Leberica)
利比利卡咖啡树的产地为非洲的利比里亚,它的栽培历史比其他两种咖啡树为 短,所以栽种的地方仅限于利比里亚,苏利南,盖亚那等少数几个地方,因此产 量占全世界产量不到5%,利比利卡咖啡树适合种植低地,所产的咖啡豆具有极浓 的香味及苦味,刺激性大,质量较差,多用作综合咖啡。中国海南岛有少量栽培。
优点:干燥法最能保留咖啡豆的原味,晒干的咖啡豆味浓烈兼具泥土味( Muddy)。
缺点:易受气候影响,易掺入瑕疵豆及其他杂质,且所需时间较长,约2星期
。
2、水洗式(Washed Method)
将咖啡浸泡于流动的水槽中,除去浮起的不良豆,再用机器去除果皮和果肉,随后移 入水槽中浸泡约半天—一天,去除咖啡豆表面的胶质。此法多为哥伦比亚、墨西哥、危 地马拉等地所采用。
红色的咖啡果实酷似樱桃,所以又有“咖啡樱桃”(Coffee Cherry)之称。
一棵成年优质的豆(Coffee Bean)约1—2磅。
(二)咖啡豆制作方式
1、干燥式(Dried Method)
又称为天然法或非水洗式,将咖啡樱桃暴晒于阳光下约1—2星期,外层果肉 水分蒸发后干裂,再用机器去除果肉及果皮。此种方法为巴西、埃塞俄比亚、也 门等地所采用。
1、阿拉比卡(Arabica)
原产地为埃塞俄比亚,世界著名的咖啡品种几乎全是阿拉比卡种。 阿拉比卡种的咖啡树适合种于日夜温差大的高山,以及湿度低,排水良好的土壤,
理想的海拔高度500米-2000米,海拔越高,品质越好但由于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故 较其他两种咖啡树难种。
阿拉比卡咖啡拥有多变而宽广的潜在风味。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 产地生产的阿拉比卡咖啡通常具有各自的特色,未经烘焙时闻起来是如同青草般的清 香气味,经过适当的烘焙后,展现出果香(中浅焙)与焦糖甜香(深烘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