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故事:
一位农村中学历史老师的教学故事
我是一位农村中学历史老师,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学生的不断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忧的是: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大,知识却不断遗忘,特别是不适应当前的多媒体教学,总觉得自己落伍了。
但是我人老志不老,我仍然不断地学习、探索、积累经验和教训,以适应当前的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力争多为教育事业都作贡献。
以下几点是我的教学感想: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经常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
这样,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又有很高的艺术境界,给人美的享受。
特别是利用学生熟知易懂的名言诗词导入新课或总结历史事件,这有助于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从而产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更能自主学习,提高历史素养。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教学内容。
二、努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就能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建立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内容时,先播放“国庆阅兵”场景,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现代化人民军队的壮观场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
看完后,教师提问学生:旧中国有这样强大的人民军队吗?现在,还有那一个国家赶随便侵略我们吗?以此引入教学。
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
这样,为下面讲为什么要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作用以及强大的人民军队的建立打下了伏笔。
能把以前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因为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我从教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刻都能体现出来。
培养学生总结精辟的课堂小结是我惯用的手段。
一次我在讲《大变革的时代》时,有一位成绩中等的女学生将本课的重点总结为:“春秋战国铁农具,开始推广牛耕技,大大提高生产力,个体劳动创佳绩。
为了富国又强兵,商鞅变法措施起,国家承认地私有,奖励耕战建县制,国富民强秦统一。
”这时的我惊呆了,她总结的课堂小结太精彩了!知识点太全了!其他的学生向她投去了羡慕和佩服的目光,我向全体学生示意给她热烈的掌声来鼓励她。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体会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这是我所期望的,此时的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四、努力创设简洁生动、有创意的课堂导入语。
充分利用简洁生动而朴实
语言,独具匠心地创设课前导语,创设历史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的长河之中。
迷语引导法,运用猜谜的方式引入新课,不仅能引导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也能尽快的调动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讲《日本明治维新》时,先让学生猜:“我们亚洲有这样一个国家:面积小,资源少,经济发达;有善于学习别国长处的传统,又有着好战的军国主义的传统。
这是哪个国家?”学生很快答出:“是日本”。
接着再导入新课。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我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
我在授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
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
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总之,作为一位农村中学历史教师,我始终不断研究历史教学艺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对历史探索的热情,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上饶县清水中学邱元清
201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