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地区》导学案秀全中学高二地理杨珊一、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相关图表概括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环境特征;(区域认知)2、能够用地理的学科视角观察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发现地理问题并探索问题;(地理实践力)3、能够根据区域特点以及实际的人类活动要求,选取正确的地理工具;(地理实践力)4、能够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①从不同角度分析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原因;②分析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③正确评价不同空间尺度的人类活动对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5、能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南极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该类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后果,认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二、学习重难点能够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①从不同角度分析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原因;②分析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③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的人类活动对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三、主干旧知回顾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海陆分布、海陆位置、海拔、地形、地表覆盖物、洋流等)南极洲是人类发现的最后一个大洲,被称为第七大洲。
南极大陆是世界尽头,是地球上最遥远、最孤单的大陆,是唯一没有人类居住的原生大陆。
【主题一】南极之旅一一南极印象想要来一场伟大的旅行吗?一场不可思议的伟大旅程,一生一次的南极点极致之旅!走吧,去南极!F 图是某高端旅游公司的南极旅游广告文案。
读图,找出图中的地理信息点, 并说明该信息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实artl目的ifc8 昌KUQ 肽 专 IS 」 (fUCKHISMM【南扱点,帝企翹】远证繭极点,探访帝企躍领地,入住whicE 训ay 皇华豆荚屋+三底南讳9b旅游天数:16出发城市:北京 上海 香港 广州 成都 西安 途径地区:南非 南极点出发时间:2019-11-22 ; 2019-12-07电特色介给•世界上最南的地方却找不着南,这里你说时间是几点就是几点。
在这里,你可以午夜晒太阳。
全球70%勺淡水冻结在此,却又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
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商业航班、没有手机信号、没有 WIFI ,这里是全世界最冷,风最大,最遥远,最荒凉的地方,这里是人类最后的净土。
图1某旅游公司南极旅游线路广告文案问题探究:1.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请分析南极洲气温极低的原因。
( 10分)2.为什么南极洲会比同是极地地区的北极地区更为寒冷? ( 8分)i 588000啊虑示小结: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冰雪【主题二】南极之旅一一南极科考站参观阿蒙森一斯科特科考站,向伟大的先驱们致敬。
泰山站是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内陆2621米的冰盖上,该区域年降水量约55毫米,年平均温度-36.6 C,多暴风雪。
2019年第35次南极科考期间,完成了泰山站二期配套工程建设,创造性地采用雪下建筑形式。
左图为一期主体建筑,右图为二期雪下建筑。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A. 水汽遇到地形抬升降雪B.大风刮起地表积雪2.泰山站一期建筑架空、二期建筑建在雪下的共同目的是A. 减小风阻,防止积雪掩埋B.利于建筑内保温C.保护生态,减少地表破坏D.减少紫外线辐射3•与一期相比,二期工程建筑需特别注重A. 保温性B.稳固性C.防渗水D.材料轻地理实践力课后小测试:请为这趟南极之旅准备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海扌发风力—•'降水C.水汽遇冷风凝结成雪D.极昼对流形成降雪1•泰山站多暴风雪的原因为:【主题三】南极之旅一一南极的保护与利用致游客:除了足迹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
在环绕南极洲的宽阔海域中,生存着一种数量极为可观的生物——磷虾,磷虾是人类目前在南极地区可以适量开发的少数资源之一。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极磷虾是高蛋白质的食物,其营养价值极高。
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极海域的浮游动物,以南极浮冰底部的微小藻类为食。
磷虾的成体适宜在较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如果温度大于1.80摄氏度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
磷虾的繁殖能力超强,每只雌虾能够产卵1 1 0 0 0多个,幼虫成活率高。
材料二据估计,南极洲海域磷虾资源的蕴藏量有6--10亿吨,在南极洲海域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海豹、鲸和企鹅的食物。
近几年来,磷虾每年的捕捞量约为5千万吨, 约等于全世界的捕鱼量。
材料三经历8年艰辛努力,我国终于跻身南极磷虾渔业国第二梯队。
近日,我国唯一一艘专业磷虾捕捞加工船运载近千吨南极磷虾抵达大连湾辽渔码头,随后该批磷虾会被发往全国各地。
1.试分析南极海域盛产磷虾的主要原因。
(8分)2.有人建议我国应该加大对南极磷虾的捕捞规模,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 6 分)[小结:南极地区的保护与利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丿A. ① B .② C.③ D .④3 .一艘考察船从长城站出发,顺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依次经过的大洋是()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下图为南极洲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极圈),磁点、冰点、极点和冰盖最高点是南极洲上的 四个特殊地点。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下列关于南极洲四个特殊地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极点风力最大 B. 冰盖最咼点气温最低 C. 冰点海拔最高 D .磁点无极昼现象5.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 ,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面积约 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
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 . 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显著 的风力地貌。
下图中左图为拉斯曼丘陵的位置示意图,左上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右图 为拉斯曼丘陵地区各月和每小时的强风频率分布图(南极中山站数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读南极半岛附近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高原大陆”之称 B. 矿产资源贫乏 C. 平均气温高于北冰洋 2 .图中四处箭头,能够正确表示巩固练习P 地主导风向的是( )C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A .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B .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C .鼓励人们去南极旅游观光D. 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采) .心:i..:i-120° 150° 180* 150* 120*6 •关于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的描述,正确的是()A. 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大,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小B. 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小,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大C. 夏季强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D .冬季和春季7〜12时常出现强风7 •拉斯曼丘陵地区常年风力强劲,风力地貌却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①冰川侵蚀了风力地貌②风力变率大③地表碎屑物少④地表被积雪覆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地区等高线图,这里冰川广布,山上的冰川沿陡崖流落,形成壮观的“冰瀑”,但图中的“无雪干谷”全年都不下雪,也没有冰川分布,只有裸露的岩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STnT? ITTT朋匸^ * M* 克山8 •导致 无雪干谷”全年都不下雪的原因可能有:①离岸风强劲,上升气流弱;②极地高压控 制,气流下沉:③沿海寒流经过,降温降湿;④山谷地形封闭,空气干燥A .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④9 •某考察队在考察图示地区时,在日志中写道 行进在宽阔的雪谷中,旁边矗立着近千米的 冰瀑,真有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该考察队日志描述的地点是图中的A .① B.② C .③ D .④10 .某日,科考队员在甲山顶欣赏到乙山顶处的日出日落现象,该日最接近A . 5 月 9 日B . 6 月 22 日C . 11 月 11 日D . 12 月 22 日北京时间2019年1月19日10时47分,我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69° 59.9'S , 94° 04.2'W )位置与冰山碰撞,致使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
经检修后考察船驶向距事发 地最近的我国南极科考站。
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与冰山碰撞时A.属于19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5/8B.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上的国旗飘向西南方C. 该日长城站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 .太阳辐射反射量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 少 12. 检修后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的航行方向为A .自西北向东南B .自东南向西北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巨大,主要生活在 50 ° S 以南、比较寒冷的环南极海域,产卵月份多为I 〜3月。
南极磷虾是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是许多经济鱼类、海豹、须鲸的重要食物 来源,也是渔业的捕捞对象。
有研究表明,尽管人类对南极开发力度加大,但南极磷虾种群 数量不减反增。
据此完成 13-15题。
13. 日前,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是:A •价值不高B.生态压力C •成本过高 D.资源有限14. 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南极磷虾繁殖B.人类捕杀极地生物使其天敌减少C.海冰融化拓宽了南极磷虾生存空间D.富营养化促使浮游生物增多15. 南极磷虾产卵期A.极点太阳高度不变B.极地高压势力增强C.极昼区内日出东南D.南极极昼范围缩小C .自西南向东北D .自东北向西南90°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难言岛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地,建成后,该科考站将以极地冰盖和高纬度海洋研究为主。
难言岛位于罗斯海西岸(图)。
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其中多数物种适应了这里寒冷的环境,罗斯海被称为地球上变化最小的海洋生态系统。
难言岛西侧为横贯南极山脉,常年盛行6—7级的偏西风,尤以超强、超干冷风著称,地面碎石遍布。
•潇穢点(1)说明罗斯海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因。
(2 )分析难言岛地面多碎石裸露的原因。
(3)分析难言岛多大风的原因。
《南极地区》巩固练习参考答案1-5 DDADB 6-10 BDDBC 11-15 ACCBD16. (1)气候寒冷单一,生物演变速度慢;极地气候常年严寒且稳定,生物习性与气候相适应,生存条件稳定;位置偏僻,受人类过度捕捞和船舶运输影响小。
(2)气候干冷,植被发育差;冰川侵蚀,基岩裸露;气温低,受冰川冻融作用,岩石风化严重,形成碎石。
(3)靠近南极极地高压,气压梯度较大;气流经过横贯南极山脉的缺口峡谷处,狭管效应增强风力;西风吹向难言岛的过程中地势降低,气流下沉,风速增强;地面多为冰川覆盖,摩擦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