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格教学概述及教学建议(罗)

微格教学概述及教学建议(罗)

数学微格教学的概述和教学建议从事中学数学教学除了具备先进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和宽厚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数学教育理论基础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当熟练的数学教学技能。

一名数学教师教学实施过程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各项教学技能的掌握,而这些教学技能技巧,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技能训练来获得微格教学就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分解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师范生或新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

微格教学对于中学数学教师掌握教学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微格教学步骤数学微格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对于数学微格教学这门课程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进行:①理论学习阶段;②各项技能训练实践阶段;③综合训练阶段。

其中,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可以完全分开进行,先集中讲所有技能的理论知识(数学教育学第五章中第三节会涉及教学技能),然后逐一进行各项教学技能的训练。

但实践证明,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一对照起来,效果较好,即讲完某一项教学技能理论,随后即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

在这门课程的后期阶段进行综合训练,即所有学员已经完成各项教学技能训后,小组内又把学员分成两人一个小小组,每个小小组选择一个课题,一个人说课(10分钟)一个人进行同课题的讲课(30分钟),同时小组其它成员做听课记录,在说课和讲课完毕后,首先说课人和讲课人自评,然后小组成员评课,最后指导教师点评。

在微格教学中,能否对被培训者在模拟教学中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给予准确、及时的反馈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被培训者的教学技能通过微格教学能否提高的关键。

微格训练过程中,采用综合-分解-综合模式,开始提供教学实录,让学生获得课堂教学的整体感性经验,了解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然后进行分项的教学技能训练,掌握有代表性的专项技能;最后安排一次综合训练,力求全面反映课堂教学技能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录像、回放,来考察学生各项技能训练的程度。

二、微格教学的特点微格教学作为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自微格教学至诞生初,就具有鲜明的特点:(一)微型技能单一集中,每次只集中训练学员一两种教学技能,使得训练重点突出,训练目标非常明确,有利于判断学员是否达到了训练要求,及时找出不足,及时修正,并有利于学员在短时间内更有效的掌握教学技能。

参与人数少,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15人,而且“教师”和“学生”角色可以频繁调动;微格教学每次实践过程的时间短,通常5~10分钟;由于微格教学上课时间短,教学内容少,参与人数也少,学员心理负担小。

(二)规范微格教学每次训练都有一定的组织程序,有一定的训练内容、训练目标、训练要求以及训练时间的限制,并且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使得教学技能训练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即受训练者按照一定规范进行训练。

(三)声像反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师”和“学生”的行为通过摄录放像系统获得真实、准确的课堂互动细节的反馈,并可以运用慢速、定格手段,在课后进行反复讨论和分析,十分有利于教学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四)反馈及时全面微格教学利用了摄录放像系统作为记录手段,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了“教学”的全过程。

学员在进行“角色扮演”后,除立即能得到同伴和指导教师的评议,获得广泛的改进意见外,还可以马上回放录像,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全貌,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反复的观看录像,可以防止遗漏地把出现的“问题”找出来。

这样,对与受训学员来说,所接受的反馈信息除了来自同伴和指导教师外,还有自己积极的教学反思,便于修正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五)角色转换多元性微格教学运用摄录放像系统,突破了传统的教师培训的理论灌输或师徒传帮带模式,对教学技能研究既有理论指导,又有观察、示范、实践、反馈、评议等内容。

在微格教学中,每个学员从学习者到执教者,再转化为评议者,如此不断的转化角色,反复地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分析、对比研究,这种角色转化多元化的训练方式,不仅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进,而且是教育理念的更新。

三、角色扮演:微格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员走向讲台,给他们一个充分的实践机会。

而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每个受训学员都要扮演一个角色进行模拟教学,是受训者训练教学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所以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中心环节。

(一) 角色扮演的过程在微格教案编写完成后,同一个小组成员在指导教师组织引导下,在小组内轮流扮演教师、学生和评价人员等角色,每个教师角色扮演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在受训者开始进行教学时,同时开始录像、录音、笔录等,扮演学生的成员应象教学班级的学生一样积极配合受训者的教学,比如参与讨论、回答老师提问、协助教师演示或实验等。

(二) 角色扮演的要求角色扮演要求小组成员都能认真投入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受训学员,也即教师角色的扮演者,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教师,把模拟的教学当成是真实的课堂,把自己投入到教师这个角色上来,用最好的状态把将在真实教学中的教学水平演绎出来。

而学生的扮演者要充分表现学生的特点,直觉进入特定情境。

学生扮演者要了解自己所扮演学生的已有知识框架,认知基础,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使整堂课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有时也可让受训“教师”的好朋友来扮演常答错问题的学生,以训练受训“教师”的应变能力。

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求教室里尽量减少与教学活动无关的其他人员,所有人员不得擅自出入,使教学情境更加逼真,也可减少受训学员面对镜头时的紧张情绪。

四、反馈评议对受训学员的扮演过程给予准确、及时的反馈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是其教学技能得以提高的关键。

反馈评议阶段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一)教师扮演者陈述教师扮演者即执教者,将自己这节课的设计目标,主要教学技能和方法,教学过程等向小组成员和指导教师进行介绍。

(二)播放微格录像播放学员的微格教学录像,全组学员和指导教师共同观摩。

观摩录像是让受训学员耳听目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进行对照,可清楚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

指导教师及小组内其他成员在讨论分析中有重点的重放录像,一是可以加深印象,二是对有争议的地方可以暂停、重放等,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为帮助受训者改进与提高提供依据。

(三) 评议(1)学员自评在看完录像后,教师扮演者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在实际的角色扮演过程中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对于所要训练的教学技能是否运用得当,以及是否存在其它教学行为等问题。

列出优缺点,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之处。

如果学员自己认为很糟糕、非常不满意,可以申请重新角色扮演。

指导教师可根据时间和条件,决定是否重新实践,尽量做到不挫伤学员的积极性。

(2)小组评议小组内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师扮演者的教学行为进行集体讨论,在讨论时应以技能理论为指导,分析优、缺点,进行定性评价,并根据量化评价表给出成绩,进行量化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除指出教师扮演者的优、缺点外,小组成员最好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具体提出如何做可能更好。

(3)指导教师评议指导教师的评价对于学员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其评价应尽量做到客观、全面、准确,要尽量保护学员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指导教师要站在与扮演者平等的立场上,以讨论者的身份出现,对其优点进行肯定和赞扬,然后再指出其主要的不足之处,并讨论“应该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

五修改再实践受训学员参考技能示范和技能理论,根据评议的结果,针对自己在此次角色扮演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修改自己的教案,并进行微格教学再实践。

微格教学再实践包括同一技能的角色再扮演、“新教学”过程录像的观摩、评议等,即重复角色扮演-反馈评议的过程,直到到达技能训练目标。

是否再循环,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课时实践安排而定。

若此次角色扮演较成功,则可直接进入下一技能的培训。

当然,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项技能是交织在一起的,任何单项的教学技能都不会单独存在。

如导入的过程必然用到语言、提问、演示、板书等技能,在训练导入技能时,重点研究导入的方式、新旧知识的联系、情境的创设等问题。

这样暂不考虑其他教学技能,只是重点考虑某项技能的运用情况,对某项教学技能进行训练,评议起来,可以深入、且针对性强。

当各项教学技能都经过训练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应安排教学技能综合训练,也只有对教学技能进行综合训练,才能形成教学能力。

六.教学技能的分类确定教学技能的评价教学技能的分类标准不同,就有不同的教学技能。

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教学技能,如演示技能、讲解技能、展开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等;一类是调控教学过程技能,如导入技能、反馈技能、组织教学技能、结束技能。

当然,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项技能是交织在一起的,任何单项的教学技能都不会单独存在。

如导入的过程必然用到语言、提问、演示、板书等技能,在训练导入技能时,重点研究导入的方式、新旧知识的联系、情境的创设等问题。

这样暂不考虑其他教学技能,只是重点考虑某项技能的运用情况,对某项教学技能进行训练,评议起来,可以深入、且针对性强。

因此,指导老师应侧重对基本技能中的提问技能和讲解概念技能的训练,并对导入技能和组织教学技能进行专项训练。

七、教学技能的训练安排上期微格教学训练的技能可依次是:导入技能(3周)、展开技能(5周)、提问技能(5周)和组织教学技能(3周),在教学过程中兼顾板书技能等其他技能。

下期微格训练是在上期单项教学训练的基础上,训练技能依次是:单项技能(强化上期训练的技能,3周)、说课技能(3周)、综合技能训练(3周)、听评课技能(1周);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在所有学生已经完成各项教学技能训后,小组内又把学生分成两人一个小小组,每个小小组选择一个课题,一个人说课(10分钟)一个人进行同课题的讲课(30分钟),同时小组其它成员做听课记录,在说课和讲课完毕后,首先说课人和讲课人自评,然后小组成员评课,最后指导教师点评。

八、如何进行评价:(一)定量与定性结合评价除对教学技能的评价外,还应评价被培训者在模拟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信心和态度、以及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教学理念的贯彻的定性评价。

尽量做到评价描述准确科学,让被评价者心中有数,使其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二)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即要对模拟教学中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也要对其教学理念(尤其是是否体现出新课程理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教材处理、语言表达、教学姿态、板书设计等方面。

(三)评价主体多元加强培养被培训学生的自我分析指导,鼓励其它学生积极客观地进行评价,每次模拟教学后,先后被培训者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请组内其它学生对其评价,可以实行“1+1”评价方式,即提一条优点,一条建议,最后由指导教师对被培训者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肯定其长处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不足,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