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内部控制

银行内部控制

体制 4、持续整改
第三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容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各项原则和要素必须与具体的业务操 作、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各种业务的内部控制要求重点各异、相互衔接、有机联系, 构成了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本章主要介绍授信业务、资金 交易业务、柜台和存款业务和会计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
1998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银行机构内 部控制制度框架》将内部控制过程的主要目标分为 三类:
(一)、业绩方面以
及在保护银行免受损失方面的效率和效益。
(二)、信息目标(财务与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 整性和及时性) 信息目标要求编制及时、可靠、与银行机构 决策相关的报表,同时也满足股东、监管当局和 其它外部团体对可靠的年度报表、其它财务报表 和其它财务信息披露的需要。
(六)、监控与纠正措施
二、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对资 金业务对象和产品实行统一授信,实行严格的前 后台职责分离,建立中台风险监控和管理制度, 防止资金交易员从事越权交易,防止欺诈行为, 防止因违规操作和风险识别不足导致的重大损失。
(三)、授信业务规章制度与执行
1、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统一的授信操作规范,规定贷前 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和 操作要求。
2、商业银行应当制定统一的各类授信品种的管理办法。 3、商业银行授信岗位设置应当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
确,岗位之间应当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做到审贷 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账务处理分离。
一、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授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实行统一授信管理, 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 制,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企业客户和集团客户风险的高度 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发放关系人贷款和人情贷款,防止 信贷资金违规投向高风险领域和用于违法活动。
(一)、授信管理
(五)、信贷管理系统
1、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授信管理信息系统,对授 信全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并确保提供真实的授信经 营状况和资产质量状况信息,对授信风险与收益情 况进行综合评价。
2、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 和集中掌握客户的资信水平、经营财务状况、偿债 能力等信息,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1、商业银行应当设立独立的授信风险管理部门,对不 同币种、不同客户对象、不同种类的授信进行统一管 理,避免信用失控。
2、商业银行应当对集团客户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将同 一集团内各个企业的授信纳入统一的授信额度内,核 定集团总的授信额度,防止借款人通过多头开户、多 头贷款、多头互保套取银行资金,防止对关联企业授 信的失控。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框架一般都包括五个相互联 系、有机统一的要素:
一、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特别强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控 制文化的重要作用,健全的公司治理和强有力的控 制文化虽然不能保证内控目标的自动实现,但其构 成了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
二、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商业银行能够识别影 响其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并持续监控风险。
3、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严格的授信风险垂直管理体制, 下级机构应当服从上级机构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严 格执行各项授信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
(二)、授信决策与审批 商业银行应建立严格的授权、转授权和统一授信
制度,合理确定各级机构的授信审批权限,并及时 调整修订。根据风险大小,对不同种类、期限、担 保条件的授信确定不同的审批权限。
(四)、风险评估与监测
商业银行应当以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为基 础,开发和运用统一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作为授信 客户选择和项目审批的依据,并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监测以及制定差别化的授信政策提供基础。商业银行 应当建立资产质量监测报告体系,严密监测资产质量 的变化,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时制定防范和 化解风险的对策。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贷款风险分类制 度,规范贷款质量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严禁掩盖不良 贷款的真实状况,确保贷款质量的真实性。
三、内部控制措施
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一)、职责分离 (二)、实物控制 (三)、风险暴露限额管理
实施限额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 商业银行一般都对大额风险暴露进行限制,以分散 风险,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查此类限制的 合规性,并对限额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第七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第一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素 第三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容 第四节、商业银行内的部控制评价 第五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效原因
第一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概念
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 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 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2006年10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新版《有效银行 监管核心原则》明确提出,银行具备与其业务规 模和复杂程度相匹配的内部控制;各项内部控制 应包括对授权和职责的明确规定、银行做出承诺、 付款和资产与负债账务处理方面的职能分离、上 述程序的交叉核对、资产保护、完善独立的内部 审计、检查上述控制职能和相关法律、法规合规 情况的职能。
(三)、合规性目标(遵循法律与管理条例) 合规性目标示要确保银行所有的业务遵循相
关的法律与管理条例、合乎监管当局的要求并遵 守机构的相关政策与程序。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二)、审慎性原则 (三)、有效性原则 (四)、独立性原则 (五)、动态性原则 (六)、可证实性原则
第二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素
(四)、审批和授权 (五)、验证与核实 (六)、投诉处理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
(一)、充分的信息交流是内控制度有效执行的基本要 素;
(二)、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能够覆盖所有重大业务活动; (三)、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四)、监督评价与纠错机制
1、内部控制的日常监督 2、内部控制的独立评估 3、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的、垂直领导的内部 审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