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船舶原理与船舶配积载——船舶载货能力
船舶原理与船舶配积载——船舶载货能力
五、航次净载重量的计算
当货源充足或在杂货船或干散货船 装载重货、集装箱船全部装载重箱、散 装液体货船满载时,船舶的载重能力, 即航次净载重量往往成为船舶装载货物 数量的限制因素。在此情况下,合理地 计算并确定航次净载重量是充分利用船 舶载重能力的先决条件。从第一章中知 道:
NDW=DW-∑G-C(t)
Water Consumption Per Day),t/d;
S—装货港到下次补给港前的总航程,n mile;
V—平均航速,kn;
trs—航行储备时间,一般沿海及近洋航线取3d, 远洋航线取5一7d;
gb—每天停泊的油、水消耗量,t; tb—两次补给之间总的停泊时间,d。 根据上述原则:
航次储备量∑G=G1+G2(t)
容量能力是指船舶所能容纳货物体积的最大限额。
其它载货能力对杂货船是指对性质互抵的货物的 隔离能力以及对重大件、冷藏货、散装液体货、集装 箱等特殊货物的承运能力。
第二节 航次净载重量的计算
一、载重线的选用
当货源充足时,如何根据本航次船 舶航行所经过的海区及所处的季节期, 从《商船用地带、区域和季节期海图》 中查取船舶应使用哪一条载重线是非常 必要的。因为当使用不同的载重线时, 船舶的排水量或总载重量数值是不同的。 选用载重线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粮食、供应品、船员、行李及船用备 品的重量Gl
因为粮食、供应品、船员、行李及船 用备品的数量变化较小甚至不变,且其 重量也相对较小,所以对特定船舶不论 航次长短,一般都取为定值。
Gl=GP+GCE+GS(t) 式中:GP—粮食和供应品,t;
GCE—船员和行李,t; GS—船用备品,t。
2.燃料和淡水的储备重量G2 航次储备的燃料、淡水随船舶油水
第一节 概述
一、船舶载货能力的概念
船舶的载货能力是指船舶在具体航次中所能承运 的货物数量的最大限额以及承运特殊货物或忌装货物 的可能条件和数量限额。
二、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载货能力的内容及表示
船舶载货能力包括载重能力、容量能力和其它载 货能力三个方面。
载重能力是指船舶在具体航次中所能承运货物重 量的最大限额,用净载重量表示。
四、船舶常数
船舶常数( Constant)是指船舶经过 一段时间营运后的实际空船重量与船舶 新出厂时的空船重量的差值,即船舶常 数等于测定时的实际空船排水量减去新 出厂时的空船排水量。合理、止确确定 船舶常数,对提高货物的装载能力,保 证船舶合理受载,起着较重要作用。
船舶常数是可以测定出来的,而且这 个数字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测定一般选 择在年度修理后,并且在船舶货物卸空 时的平静海面进行。其步骤如下:(P24)
第三节 充分利用船舶载货能 力的主要途径
一、提高船舶的载重能力 二、充分利用船舶的容量能力 三、充分利用船舶的其它载货能力 四、轻重货物合理搭配
作业:
1 . Q 轮在索马里的摩加迪沙港( 2 ° N,45 ° E )装完货后,于 10 月 1 日 1200 时开往香港 . 离摩港时船上存有 滑油 52t ,船舶常数 180t ,摩港至西 贡的航程为 2520n mile ,西贡至香港 的航程为 789n mile ,航速为 14.5n mile/h ,航行储备时间 3d ,船抵香港 后停泊 3d (使用装卸设备),燃油、 淡水按航次需求在出发港补给。利用教 材 P23 资料求本航次的净载重量?
2 . Q 轮预计 4 月下旬由大连( 38 ° 55 ′ N , 121 ° 39 ′ E )开往 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港( 41 ° 19 ′ N , 19 ° 28 ′ E ),然后由都港返 回大连。试计算该轮往返两航次的净载 重量。航线资料:大连——都拉斯 8568 海里(经苏伊士运河);大连——塞得 港 7633 海里;塞得港——都拉斯 935 海里;航速 14.5 节,船舶常数 180 吨, 航次储备时间 6 天。
5 .某轮满载排水量Δ =19650t ,空船 排水量Δ L =5565t ,航次储备量Σ G 有燃油 1429t ,淡水 325t ,备品 28t ,船舶常数 200t ,船舶总舱容 19864m3 ,本航次拟配装铜块( SF1 = 0.37m3 /t ),棉花( SF2 = 2.83m3 /t ),沥青( SF3 = 1.36m3 /t ),亚 麻( SF4 = 2.80m3 /t )四种货物。现 计划装铜块 5200t ,棉花 1000t ,问 应再配装沥青和亚麻各多少吨才能达到 满舱满载?
(1)当船舶整个航次航行在使用同一载 重线的海区时,根据所规定的载重线确 定总载重量。
(2)当船舶由使用较低载重线的海区 (如冬季)驶往使用较高载重线的海区 (如夏季)时,根据较低载重线确定总 载重量。
(3)当船舶由使用较高载重线的海区 (如夏季)驶往使用较低载重线的海区 (如冬季)时,根据以下规则确定载重 线(见表2-1)。
6.某轮满载排水量为 23500t ,空船排 水量为 6500t ,油水等储备品及船舶常 数共 1600t ,船舶总舱容为 19732 m3 。 本航次拟配装四种货物,其中甲货 ( SF1=0.37 ) 5200t ;乙货 ( SF2=2.83 ) 1000t 必装。问丙货 ( SF3=1.36 )和丁货( SF4=5.0 )应 各装多少吨才能达到满舱满载?(假设 上述积载因数均未考虑亏舱,并设亏舱 率均为 10% )
两次补给之间的航程长短和停泊时间的 长短而变化,因而与油水补给方案有关。 燃油、淡水的补给方案,究竟采取哪种 方案,应综合分析各港口的油价和补给 油、水所引起的费用支出情况权衡利弊, 择优选用。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案,始发 港可变储备量都可根据下式一计算:
G2=gS(S/24 V+trs)+gb tb(t) 式中:gS—每天航行的油、水消耗定额(Bunker and
三、航次储备量的计算
燃料(Bunker)、淡水(Fresh Water)、粮食、供应品(Provisions)、 船员、行李(Crew and Effects)及船用 备品(Stores)等航次储备量是总载重 量的组成部分。在船舶总载重量确定以 后,航次储备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航次 净载重量的确定。
4. Q 轮预计 5 月中旬由大连港驶往荷 兰的鹿特丹港( 51 ° 33 ′ N , 4 ° 17 ′ E ),试计算船舶往返两航次 的航次净载重量?航线资料如下:大连 →鹿特丹(经苏伊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 10904 ′)。大连→新加坡( 2619 ′), 新加坡→热夏交界线( 8 ° N , 70 ° E )( 2400 ′)→亚丁( 1600 ′), 大连→塞得港( 7633 ′)。航 行储备时间为每航次 7 天,船舶常数为 200 吨,垫舱物料每航次要 5 吨,航速 14.5 节,油水补给方案为每航次在新加 坡补加。
一致而δd产ρ—生始的发平港均到吃航水线变最化浅量,处m舷;外水密度不
项数据D应a—根过据浅船区舶时的应大留小出,的船富速裕,水浅深水,区m底,此质 及船上所载货种等因素确定;
水的差δd值t—,船m舶。过浅水区时,最大吃水与平均吃
根据上式所求得的装货港最大平均吃水d m资ax料及上港方水便密地度求ρ,出船就舶可的在总载载重重表量尺D或W其ma他x。船舶
对于全集装箱船和油船,上式变为:
NDW=DW-∑G-C-B(t)(2-6)
NDW=DW-∑G-C-S(t) (2-7)
公式(2-6)为全集装箱船的NDW的计算公 式,其中B—固定压载的重量,t。
公式(2-7)为油船的NDW的计算公式,其 中S—油脚重量,t。
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船舶载货能力的 潜力,应使总载重量尽可能地大,而其 他各项重量尽可能地小。
(4)船舶由使用较高载重线海区(如热 带)航行至使用较低载重线海区(如冬 季)时,并且在航程中两次改变所使用 的载重线,可根据类似的原理,确定所 使用的载重线。
二、总载重量的确定
在舷外水密度一定的情况下,总载重量随 船舶的最大平均吃水变化而变化。在具体航次 中,船舶的最大平均吃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总载重量也应根据相应情况确定。。
3. Q 轮预计 10 月 30 日 由瑞典的斯 德哥尔摩( 59 ° 19 ′ N,18 ° 03 ′ E )驶往塞内加尔的达喀尔( 14 ° 40 ′ N , 17 ° 24 ′ W ) , 试计 算该航线往返两航次的净载重量。航线 资料:斯德哥尔摩→基尔( 54 ° 19 ′ N , 10 ° 08 ′ E ) 508 海里 →夏冬交界线 1300 海里 ,达喀尔→热 夏交界线 1103 海里→夏冬交界线 675 海里。航速 14.5 节,船舶常数 200t 航行储备时间 5d 。
7.某轮出港时满舱满载,中途港在 NO2 二层舱卸掉 1000t (卸空)和 NO4 二 层舱卸掉 800 吨(卸空)后,拟加载积 载因数为 0.5m3 /t 杂货甲和积载因数 为 2.5 m3 /t 的杂货乙。已知 NO2 舱 容为 1590m3 , NO4 舱容为 2050 m3 。 问两种杂货各装多少吨才能使船舶满舱 满载?(不计油水消耗) [ 如果该轮航 行中共消耗油水 600 吨,则结果如 何? ]
2.船舶的满载吃水受载重线的限制
当航线上的水深足够时,在始发港确 定总载重量,必须保证船舶在该航次任 一航段、任何时间,船舶两舷相应于船 舶所在的区带、区域和季节期的载重线 上缘不被水淹没。为此,必须选用合适 的载重线来确定总载重量。
除正确地选用载重线,还要注意:根 据《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的规定, 船舶从江河港驶出时,容许船舶超载, 其超载量等于出发港至入海口所需消耗 的油水重量。
第二章 船舶载货能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航次净载重量的计算 第三节 充分利用船舶载货能力的途径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具体核算船舶装载能力,懂得如何 充分利用船舶装载能力。
重点:
船舶载货能力的概念,航次净载重 量计算方法,满载满舱要求下配装轻重 货物的重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