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金融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二十世纪中期,通货膨胀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当时通货膨胀以比较温和的速度缓慢上升,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时出现了持久的“滞胀”现象,发展中国家也在八十年代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到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开始以迅猛的势头扩散,成为制约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转轨过程中受到通货膨胀的多次冲击,社会经济大幅波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正是由于通货膨胀对全球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货膨胀都成为各国共同的“敌人”,国内外政府和经济学家长期致力于对通货膨胀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有关通货膨胀的理论。
1 国内研究现状1.1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研究我国近些年出现通货膨胀以后,国内学者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张明文(2010)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策及研究》一文中认为“造成CPI持续走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流动性过剩,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因素,其中制度因素是影响其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应做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汇率的弹性,调整对利率和要素价格的扭曲以及改善官员的考核制度等[1]。
”刘海燕、寇雪梅(2008)在《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思考》一文中分析我国近年的通货膨胀成因时得出三点结论:“(1)货币供给量过剩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2)资源稀缺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3)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增加、国际贸易顺差,这些都导致了中国式通货膨胀的发生[2]。
”陈彦斌(2008)在《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中通过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研究指出,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特征[3]。
祖栋梁(2008)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分别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内经济社会体制方面来剖析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根源。
“认为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暴露出的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造成了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通货膨胀加剧的现象[4]。
”宋超英、夏芸(2008)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中认为“我国当前出现的通货膨胀不能简单归为传统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中的任意一种类型,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既有需求扩大导致供不应求的原因,也有成本价格上升引起的产品价格的上涨(如: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我国制造业产品价格上涨,饲料价格上涨导致肉类产品价格上涨等),还包括经济结构变动的因素(如房地产、公共建设形象工程、基础建设等行业投资过热导致价格水平上涨)[5]。
”惠岱(2008)在《试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中提出“从流动性过剩,劳动力工资迅速上升、大宗商品进口成本提升及美元贬值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提出在弱美元,强商品的格局下,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除了需考虑中国独特的经济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复杂的全球背景[6]。
”有些学者将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成因归为外部因素的影响。
其中,段丽丽(2008)在《我国通货膨胀的输入因素分析》认为“我国最近一次通货膨胀与前几次通货膨胀有着不同的特点,是一种输入型的通货膨胀[7]。
”刘崇献(2008)《当前国内通货膨胀的特点及原因》认为“由于人民币升值加快和升值预期强烈,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以外贸顺差、直接投资或国际游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在中国基本上还属于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带来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8]。
”还有些学者针对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成因中某个具体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仲大军(2008)在《我国的通货膨胀为何难以遏制》中认为“前些年里我国实施过度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9]。
”季伟杰(2008)在《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基于微观市场的视角》中提出“从微观市场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结构性”通胀的一个新的视角,最终指出物价将会在高位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治理通货膨胀应转变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工作思路,增强政治体制改革力度,而不能仅仅依靠从紧的货币政策[10]。
”1.2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研究我国学者不但从理论方面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进行了研究,而且还对其进行了大量经验和实证研究。
陈峰(2010)在《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文中选取2003年—2007年月度数据,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样本期间通货膨胀成因进行了计量分析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成本推进引起的,其次才是需求拉动引起的,而货币供给因素影响很微弱[11]。
刘文(2008)在《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中》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复杂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与货币发行量、经济发展速度、投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增长、粮食价格及通胀预期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利用1978至2007年我国相关宏观历史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F检验、最小二乘法等计量经济学手段,来实证检验来分析宏观因素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12]。
周义(2007)在《关于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实证研究》中认为,当中央银行根据目标函数来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如果通货膨胀持续性较强,那么在产出波动和控制通胀这二者之间,应该把控制通胀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赋予的权重应该越大[13]。
黄静(2005)在《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通过对可能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水平和工资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拟合,可知我国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居民预期有密切关系,而和其他因素没有显著关系[14]。
陈玉宇、谭松涛(2005)在《稳态通货膨胀下经济增长率的估计》一文中用我国1990年第1季度至2004年第2季度的季节时间序列,依据上述理论推出一个自回归模型对该理论进行了经验验证,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正相关关系,当自然失业率下的经济增长率既定时,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率的增幅越大[15]。
王煜(2004)在《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中应用HP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的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并通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结果显示1994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预期不是适应性的,因此当前的通货膨胀并非由预期所形成的通货膨胀惯性所引起[16]。
刘金全、谢卫东(2003)在《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相关性》中使用了多种计量方法对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通货膨胀率对于增长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且发现了增长率对于通货膨胀率的趋势具有反馈作用。
这说明适度通货膨胀对于保持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快速经济增长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反馈作用,即“快速经济增长会导致跟进的通货膨胀[17]。
2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经济学界研究通货膨胀问题有着较长的历史,但是对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也存在众多看法:Angeloni (2005)在《Euro Area Inflation Differentials》中把影响通货膨缓慢调整的因素分为三种:(1)取决于产出缺口(或者边际成本)的波动,也被作为外生持续性;(2)是由过去的通货膨胀水平来决定的,也称作为内生持性;(3)依赖于预期通货膨胀水平,也即所谓的基于预期的持续性[18]。
Coenen (2003)在《Inflation Persistence and Robust Monetary Policy Design》中具体研究了不同通货膨胀持续性的条件下的最优利率政策。
其结论认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如果其依据是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很低,那么种政策将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如果一旦通货膨胀持续性转强,那么,这政策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而起不到稳定产出波动和通胀的作用[19]。
B.B.Dunaey(2007)在《Inflation Function of the Money Supply and Level of Unemployment under Equilibrium Conditions in a Market System》中通过建立一个关于通货膨胀的市场自动调节的数学的模型,证明一个积极的通膨率是每年的经济成长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乌克兰经济的例子举例说明,分析研究通货膨胀的市场自动调节职能[20]。
Rumler(2005)在《Estimates of the Open Economy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for Euro Area Countries》中通过把中间进口产品的成本融入到一个开放经济体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利用1970QI到2003Q2的样本数据,考察了9个欧元区国家和整个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的黏性程度。
他们的结论表明在开放经济体中,价格刚性程度降低了,同时包括了本国国内的和进口的中间产品投入的开放经济模型更符合大部分欧元区国家的通货膨胀过程[21]。
Gregory D.Hess and Charles S.Morris(1996)《The long-Run costs of Moderate Inflation》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国际上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研究[22]。
3 评述和启示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界研究通货膨胀问题有着较长的历史,对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也存在众多看法,但是,就现有的研究而言并没有在结论方面达成一致。
而我国学者则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各个角度解释了通货膨胀的各种成因及对策。
因此,本文正是基于上述文献的研究,借鉴中外学者的理论成果以及实证方法,试图解决:1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些?2 各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3 如何治理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参考文献:[1] 张明文.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 (1).[2] 刘海燕,寇雪梅.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5):32-34[3] 陈彦斌,2008年:《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J],。
[4] 祖栋梁.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8,(3):46-48[5] 宋超英,夏芸.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4):47-52[6] 惠岱.试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J].中国市场,2008,(3):31-33[7] 段丽丽.我国通货膨胀的输入因素分析[J].经济论坛,2008,(7):28-30[8] 刘崇献.当前国内通货膨胀的特点及原因[J].价格与市场,2008,(4):16-18[9] 仲大军.我国的通货膨胀为何难以遏制[J].学习月刊,2008,(1):21-24[10] 季伟杰.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基于微观市场的视角[J].金融与经济,2008,(2):7-11[11] 陈峰.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苏州大学,2010,(2)[12] 刘文.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J].经济论丛,2008[13] 周义.关于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实证研究[M],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14] 黄静.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05,(10)[15] 陈玉宇,谭松涛.稳态通货膨胀下经济增长率的估计.经济研究.2005,(4):23-33[16] 王煜.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J].财贸研究,2004,(6):14-18[17] 刘金全,谢卫东.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相关性.世界经济.2003,(6):48-57[18] Angeloni,I.Euro Area Inflation Differentials.EBC Working Paper,2004:388P[19] Coenen,G.Inflation Persistence and Robust Monetary Policy Design.ECB Working Paper,2003:290P[20] B.B.Dunaey.Inflation Function of the Money Supply and Level of Unemployment under Equilibrium Conditions in a Market System.Cybernetics and Systems Analysis,2007:586-597P[21] Rumler,Estimates of the Open Economy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for Euro Area Countries.ECB Working Paper,2005:496P[22] Gregory D.Hess,Charles S.Morris:The long-Run costs of Moderate Inflation,Addison Wesley Longman,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