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艺术的抒情性与表现性的几点思考作者:岳明俊
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1期
[摘要]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无论是多么完美的理论体系,都需要实践的可靠性为其提供支持。
音乐理论的创立就是来源于对音乐艺术的实践结果。
那么研讨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从美学的角度提供理论的支撑和辨析,能使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更上一层楼。
让我们能更好地去进一步了解并学习音乐这门艺术。
[关键词] 音乐;艺术;抒情;表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1-0123-02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
《乐记·乐本篇》抑或是“夫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章为五色,发为五音。
”
《声无哀乐论》皆可说音乐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时也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门艺术。
在音乐艺术中,有很多特性影响着音乐艺术的发展。
其中的抒情性与表现性是音乐艺术中最基础的审美特征。
本论文从这两个方面浅谈一下音乐艺术在当下时代的发展。
一、音乐艺术中的抒情性
1音乐艺术中的抒情性与生活感受
情,是人对事物在精神上的反映。
抒情,从词意上来说,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一种艺术表现。
如《楚辞·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它的基础是人类对事、物的情感抒发的方式,其中的抒情也是一种表现意识。
郭沫若《集外·七请》:“诗非抒情之作者,根本不是诗。
抒情用进步的话来说便是表现意识。
” 在音乐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抒情性,更是具有主观性质的特征表象。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阿炳先生在艺术上的经典创作,乐曲曲调流露出的是阿炳先生饱尝人间冷暖和苦楚的情绪感触。
阿炳先生将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均写在乐曲中。
扣人心弦的旋律,使听者在音乐中产生共鸣。
对于音响变化的感受,我们可以构想出一些音乐本身所不能提供的东西,通过听者的主观感受将音响律动具体化,乃至某种视觉空间表象联系起来。
[1]人们在此过程中,抽象变化地把声音在大脑中进行处理。
与个体生活中的情绪化感受,寓情于景,综合形成了一种情感因素。
这种情感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艺术中的抒情性。
音乐艺术将这种生活感悟融入其中。
因此音乐艺术的抒情性也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感受。
2音乐艺术中的抒情性与审美感悟
《梁祝》里如涕如诉的弦乐,诉说了一段凄美的爱情。
每一位知道典故的人,都能体会其中滋味。
这是音乐作品在一个故事框架下的创作呈现,使每一位体验者能更加强烈的、直接地体会其中美的感觉。
是一种主体的情感运动形态和客体的运用形态具有矛盾的同一性。
这也说明音乐艺术的抒情性离不开人们的审美感悟。
3音乐艺术中的抒情性与想象性
还有一类音乐作品,需要听众自己去联想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如在约翰·凯奇的音乐作品《4分33秒》里面,音乐家没有弹奏任何旋律。
这段时间里,约翰·凯奇将“聆听”转化成为一种音乐艺术中的音响概念。
这是将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让每一位听众变成演奏家。
这就赋予了这部作品各种各样的意义,你可以去质疑,你也可以去追捧。
因为每一个个体对其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这种极具想象力的音乐艺术,其中所表达的含义是约翰·凯奇将最本质的音乐交还给听众,让听众自己去表达音乐艺术中的抒情性,所以音乐艺术中的抒情性也离不开个体的想象力。
音乐艺术中不仅存在于纯器乐表演中,在戏剧舞台、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中,都会有音乐艺术的出现,如电影《杀死比尔》中出现的口哨音乐。
昏暗的医院走廊,杀手冷漠的表情,凄婉急促的口哨更加衬托出电影场景的紧张气氛。
这种通过音响直接刺激听众的听觉神经,音乐艺术给人们直接的感受,为其他艺术形式的表达提供了情绪性的功能。
二、音乐艺术中的表现性
1音乐艺术中的表现性与演奏者
表现性其实就是音乐艺术中所呈现在听众耳朵里面的形式。
这种审美特征是音乐艺术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不是从视觉感触或是理性思索得到的艺术美感体验。
音乐的表现性,其本质在于表现二字。
音乐作品的第一度创作,只是音乐艺术中的第一步。
真正将音乐作品传播给普通大众的,是音乐演奏家们的音乐表演,赋予音乐作品灵魂与生命。
把写在纸上的乐谱演奏成为音乐。
英国艺术理论家科林伍德也明确指出:“任何表演都是他所表
演的艺术作品的合作者。
”[2]演奏者不仅仅是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同时也是对演奏者表演时的精神状态的要求。
如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中,演唱家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了对整个片段的直观感受。
大喝一声后的横眉冷目,冷笑后的从容淡定。
都是对这个故事人物形象的刻画与描述,更好地去诠释音乐作品中的韵味。
2音乐艺术中的表现性与舞台艺术
波兰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卓菲娅·丽莎明确指出:“属于音乐的特殊性的,还有作品与听众之间的中心环节,即表演,它具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自己的美学价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改变着作品本身的面貌。
构成音乐特殊性的这个因素同戏剧艺术和舞蹈艺术是共同的。
”[3]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所创作作品《长白又一春》,以朝鲜族传统杖鼓舞为表现形式,其中运用大量不同的鼓乐体现并营造了严谨、风趣的“长白鼓舞学堂”场景。
用节奏的疏密体现了每一个不同场景的不同情绪感受,是运用了音乐艺术作用在舞台其他表演形式上。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其音响运动形式下所创造出来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成为音乐艺术独有的审美特征。
当下最为火热的HipHop文化在中国大受欢迎,其中的音乐形式大多带有攻击性。
个性化特征明显,音乐情绪上可以用狂野、自由等字眼来说明。
每一位Rap的音乐风格与说唱方式,都是带有个人色彩的。
给听众所带来的是一种抒发个人情感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
不仅是说唱音乐作品带给人们这种艺术美感上的直观体验。
在任何一个音乐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去体会不同音乐家创作时的思想情感。
我们可以说这是音乐艺术所提供的情感表现力,那么音乐艺术的表现性怎么体现呢?
HipHop文化中的音乐艺术总是与舞台艺术形式相结合的,炫彩的灯光布景艺术,舞美风格的衬托,让音乐艺术在听众面前从听觉、视觉,甚至可以是触觉等方面,全方位地感受HipHop文化魅力。
这又是舞台艺术反作用于音乐艺术。
3音乐艺术中的表现性与音乐本身
音乐艺术中最为本体的事物就是音乐本身,而音乐本身所带有的音乐特性,一是乐音的音量高低,二是乐音的强弱对比,三是乐音的长短。
这些都是音乐的节奏性与韵律,是音乐的奠基石。
节奏缓慢、音量强弱对比舒缓的音乐作品往往给人一种忧郁、悲伤的情绪。
如《500 Miles》中简单的旋律节奏型,歌手如诗述说般的演唱方式,都将歌曲中的远走他乡凄苦之情娓娓道来。
《Shape of you》中欢快的节奏型,短促的歌词演唱方式,瞬间将热恋中的情人感觉爆发出来。
我们也可以从音乐配器上来分析音乐作品的表现性。
如交响乐《He is a Pirate》,宏伟壮观的海盗生涯在交响乐队的演奏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乐曲中的弦乐组演奏衬托出海盗生涯命运多舛的宏大斗争场景。
而最后打击乐组紧密的鼓点将整个音乐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总结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根本是以声音为客观存在,由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在艺术创作活动的情感表露。
通过一系列的音符排列,变化的节奏型把一切客观音响感知有规律地组成一种刺激组合,在时间的过程中逐步展现。
从开始到结束的展现过程,实质上就体现了音乐情感内容的陈述过程。
这一过程无论对创作者或是欣赏者来讲,音乐艺术始终体现了抒情性与表现性。
[4]
而对于音乐艺术的抒情性与表现性的研究都是对音乐艺术美学的探究。
在音乐学这个整体来研究音乐美学理论,是透过音乐艺术的各种具体规律去解释音乐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是从美学角度去揭示音乐创作中和欣赏中人类审美活动的最根本的规律。
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5]
[参考文献]
[1]俞人豪.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31.
[2]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27.
[3]卓菲娅·丽莎.论音乐的狂[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349.
[4]陈新.音乐艺术的抒情性和想象性[J].海南师院学报,1996(04).
[5]俞人豪.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27.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