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和答案

2016-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和答案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2分)1.(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露B.雹C.霜D.雪2.(3分)用下列所说的光学元件,在阳光下不可能把纸点燃的是()A.B.C.D.3.(3分)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C.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4.(3分)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中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一定是放热升华成水蒸气C.水蒸气在高空吸热凝华成小冰晶D.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5.(3分)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A.B.C.D.6.(3分)下列实验中,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改变划梳子的快慢,听梳子发声的变化B.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听声音的变化C.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粉D.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铃声变小7.(3分)如图所示是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拍摄到的物体频闪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其中可能做加速运动的是()A.B.C.D.8.(3分)如图所示,OA是一条折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为500,关于入射角α、折射角β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α>40°,β=50°B.α>40°,β=40°C.α<40°,β=50°D.α<40°,β=40°9.(3分)将一种稀有金属放到手心时,它很快就会变成一种晶莹的液滴,在手心滚来滚去,关于该金属的这一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的沸点低于37℃B.金属的这一变化需要放热C.金属在手上发生了熔化D.金属可以用来做筷子10.(3分)如图为某款运动软件,显示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0min/km,小明的平均速度最接近()A.散步B.快步行走C.自行车正常骑行D.电动车正常骑行11.(3分)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的是()A.方向性好B.穿透力强C.能量集中D.遇物反射12.(3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13.(3分)一列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km长的隧道,隧道顶部有一竖直向下发光的灯,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20s.如图为火车运动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车的速度是10m/sB.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180sC.火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200sD.火车全长400m14.(3分)在探究光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的活动中,小明准备了如图所示的一张带孔卡片(孔的尺寸约为1厘米)。

一张大小相同的无孔卡片和一张白纸。

首先把白纸铺在地面上,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A.将图示卡片置于白纸上方约1米处,让太阳光通过不同的小孔B.无孔卡片覆盖住图示卡片左边的三个孔,并缓慢向右移动逐渐遮住菱形的小孔C.无孔卡片覆盖住图示卡片右边的三个孔,只留下圆形的小孔,将卡片缓慢靠近白纸D.无孔卡片覆盖在图示卡片上,并缓慢向上移动逐渐遮住四个小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5.(3分)听歌时,一般根据声音的能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具有,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

16.(4分)如图甲所示为百叶箱,箱内有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1)百叶窗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选择“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

(2)图乙是百叶窗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示数为℃,它的结构应该与(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是相似的。

17.(3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当作平面镜的玻璃板和底面白纸放置,透过玻璃板观察,移动棋子,发现B能与棋子A的像A'重合,此现象说明了;如果将A远离玻璃板,则A'(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分)小明同学看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上面是薄薄的一层“油”,下层都是醋,已知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时,“油锅”就算沸腾了,继续加热,锅内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

19.(2分)坐在汽车里的小华,看见路边房子向北运动,她是以为参照物;若以路旁树为参照物,小华的车是向(填方向)行驶的。

20.(3分)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形成的。

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这说明。

21.(3分)如图所示,为小明与小华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s﹣t”图象。

根据图象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选填“小明”、“小华”或“小明和小华”).若他们同时出发,则小明追上小华用min,此过程小明的平均速度(选填“>”、“<”或“=”)小华的平均速度。

三、解答题(本题6小题,共38分)22.(2分)图中将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23.(2分)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4.(7分)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先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C点处,再将和分别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右侧。

接着调节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2)当蜡烛位于A点,凸透镜位于C点,光屏位于D点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当将蜡烛位于B点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此时光屏位于图中(填写字母)点的位置。

(4)若要研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则接下来的操作是A.蜡烛放在B点,凸透镜放在C点保持不动,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B.光屏放在A点,蜡烛放在D点保持不动,在AD间移动凸透镜直到找到清晰的像C.凸透镜放在C点,蜡烛放在D点保持不动,在AB间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25.(7分)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1)小明用图甲的装置实验时,发现碘锤玻璃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他认为是因为碘从态直接变成了态,发生升华现象;(2)经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根据这些资料,小华认为小明所做的实验,碘也经历了先再的物态变化过程,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3)小华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你认为该实验能说明碘升华吗?(选填“能”或“不能”),简要说明理由。

26.(6分)兴趣小组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为了显示光路,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B.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C.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2)图中红光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线,当绿光激光笔向镜面靠近时,反射角(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中小明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4)从A侧往B测看,当三线重合,只看到一根光线,说明。

27.(6分)小明同学用斜面和小车做测量平均速度的使用,图甲中停表示意图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时的时刻。

(1)小车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2)如图乙用刻度尺测得AC路程s1,运动时间为t1,AB路程为s2,运动时间为t2,则从A点释放小车到C点的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v3=(用符号表示);若小华采用下面的方法测量BC段的平均速度v3: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小华的做法(选填“正确”或“错误”),这样测得BC段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选填“大”、“小”、或“不变”);(4)若B是AC的中点,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1,A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1v2(选填“<”、“=”或“>”)。

28.(8分)人类遇到紧急情况时从发现险情到做出反应的时间需要0.6s,某司机驾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车辆抛锚,遂采取紧急刹车。

从行车记录仪上看到汽车制动后继续向前滑行 1.8s,测得地上刹痕长达15m.求:(1)汽车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司机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3)若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达到30m/s,刹车距离是普通公路上的2倍。

为了避免追尾事故,两辆汽车必须保持多远的安全距离。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2分)1.(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露B.雹C.霜D.雪【解答】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B、冰雹是高空中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水蒸气变成的固态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由气态水蒸气变成的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3分)用下列所说的光学元件,在阳光下不可能把纸点燃的是()A.B.C.D.【解答】解:A、平面镜对光有反射作用,能改变光路,不能使光线会聚,不能将纸点燃;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能将纸点燃;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于一点即焦点(该处的温度高),当把纸放在该点上时,能将纸点燃;D、玻璃砖不能会聚光线,不能将纸点燃;综上所述,在阳光下不可能把纸点燃的是ABD。

故选:ABD。

3.(3分)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C.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解答】解: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B、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监测噪声的等级,但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合题意。

故选:B。

4.(3分)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中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一定是放热升华成水蒸气C.水蒸气在高空吸热凝华成小冰晶D.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解答】解:A、水蒸气在高空中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故A错误;B、积雪可以吸热熔化成水也可以吸热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B错误;C、水蒸气在高空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故C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