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损容性皮肤病

时损容性皮肤病


代谢因素: 皮肤淀粉样变 内分泌因素:痤疮、脂溢性皮炎 循环因素:象皮肿 精神因素:斑秃 疾病因素:皮肤瘙痒、肝掌
损容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患者的主观感受(自觉症状) 体征:视诊或触诊检查出的皮肤与黏膜 病变,是客观上存在的变化(皮损)
症状
痒:股癣、荨麻疹等 痛:带状疱疹、疖肿等 烧灼感:接触性皮炎等 麻木感:麻风等 其它不适:寒战、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等(多
后不留痕迹,如荨麻疹。
结节 为圆形或类圆形、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
组织,需触诊方可查出,可稍高出皮面。直径超过2cm的结节,称肿块。高度增 生性肿块称肿瘤。
囊肿 是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样损害。
继发性损害
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损 伤(如搔抓)引起的继发性皮肤改变。 包括 鳞屑, 浸渍, 糜烂, 溃疡, 裂隙, 抓痕, 痂, 瘢痕, 苔藓样变, 萎缩。
浸渍 为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由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 状态, 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所致。
糜烂 为表皮的水疱、脓疱、浸渍或小结节、丘疹表皮缺损而露出 湿润面。
抓痕 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缺损。愈后一般不留瘢 痕。
痂 为创面上浆液、脓液、血液、药物、上皮细胞、鳞屑、杂物及细菌等混 合干涸而成的附着物。
主诉
现病史:诱因、皮疹初发特点;皮疹性质、部位、先后 次序;病情发展情况(快慢、规律、加重、缓解、复 发);全身症状、治疗经过、不良反应、疗效如何;与 鉴别诊断有关的一些情况等。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
体格检查
视诊 触诊 压诊 刮诊
为伴随症状)
体征(皮损)
皮损又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原发性损害
是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不同的 皮肤病常有不同的原发性损害。因此,掌握 原发性损害对皮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重 要。
红斑(炎症性和非炎症性) 斑疹 色素斑
色素脱失或减退 出血斑 丘疹 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 斑块(>1cm) 水疱→大疱(>0.5cm) 脓疱 风团 结节 囊肿
斑块 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水疱和大疱 直径小于0.5cm者称水疱,直径大于0.5cm者称大疱。
脓疱 为含有脓液引起的略隆起损害,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淡红或 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常伴剧痒。发作急,扩大快,一般经数小时即消退,消退
鳞屑 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由于角化过度或角化 不全而引起。
溃疡 为皮肤或粘膜局限性缺损达到真皮或皮下组织。愈后留瘢痕。
皲裂,为线条状的皮肤裂口,通常深达真皮。
瘢痕 为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萎缩 皮肤变薄、凹陷或皮纹消失。可发生于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表皮萎缩 为局部表皮菲薄,呈半透明羊皮纸样。
苔藓样变 也称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 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
第二节 皮肤病的诊断
如同内科疾病一样,皮肤病的诊断 也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 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但皮肤病的诊断有其自身的特点, 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检查上特别强调 皮疹的视诊和触诊。
病史
一般资料
病因
一般因素 年龄:婴儿 (婴儿湿疹)、青春期(寻常性痤疮) 性别: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男性(痤疮) 种族:白种人 皮脂腺疾病;黑种人 银屑病 职业:接触性皮炎 季节:夏季 冬季 生活习惯:讲究卫生
病因
主要因素 物理因素:胼胝[pián zhī]、射线性皮炎 生物因素:疥疮、带状疱疹 化学因素:某些化学物质如药物、染料及化学原料等 遗传因素:白化病、鱼鳞病 饮食因素:荨麻疹
斑疹 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大小不一,形状不定,直径小于 2mm称斑点。直径大于2cm的称斑片。斑疹和斑片均可分为红斑、色素斑、色素减退 (或脱失)斑及出血斑等。
或红 麻斑 疹 早是 期毛 的细 皮血 疹管 ;扩 非张 炎或 症充 性血 红所 斑致 如, 鲜压 红之 斑褪 痣色 。。
炎 症 性 红 斑 如 丹 毒
色素沉着斑、色素脱失(减退)斑是色素增加、消失(或减少)所致,压之均 不消失,如黄褐斑、白癜风和花斑癣。
出血斑是由于血液外渗至周围组织所致,压之不褪色,色泽初为鲜红,继变紫红, 陈旧时变为紫蓝或黄褐色。直径小于2mm的出血斑称瘀点,大于2mm称瘀斑。
丘疹 为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直径小于1cm,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丘疹的外观可呈扁平,如扁平疣;圆形,如传染性软疣;乳 头状,如寻常疣。颜色可不相同,可呈紫红色,如扁平苔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