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以日海通讯为例【摘要】:应收账款在扩大企业销售份额、降低企业库存的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因此,如何使应收账款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同时把应收账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已成为当代企业管理应收账款的主要着眼点。
本文就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该公司应收账款的存量和账龄、周转速度等数据,分析该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点,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和控制的方法,希望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应收账款经营风险管理措施【正文】:一、应收账款的成因和风险(一)应收账款的概念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理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对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种债权,在应收账款发生时,企业一般都会与客户签订购销合同或劳务合同,以及签订还款协议。
应收账款的确认是伴随着赊销而发生的,其确认时间为销售成立。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同时满足商品已经发出和收到货款或者取得收取货款的凭据两个条件时,应确认收入,此时若未收到现会,即应确认应收账款。
(二)应收账款风险成因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现代企业在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压力,往往会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以及利润上,忽视了应收账款,尤其是在公司内部的管理控制。
他们认为只要企业的销售额大、市场占有率高以及账面利润大就表明企业的经营业绩好,因此他们狠抓生产,进行了大量的赊销,结果必然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
2.企业缺乏严密的赊销管控制度严密的赊销管控制度是企业把应收账款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减少坏账损失,防止销售人员徇私舞弊的重要措施。
它包括赊销审批、及时记账、定期对账和超期催收。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赊销合同条款不严谨,合同、回单等付款凭据不全或遗失等现象,造成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如期收回。
大多数企业即便有赊销管控的制度,但都是粗犷式管理,讲究的是“抓大放小”。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
3.信用管理力度欠缺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规范,追讨欠款工作不得力等,都有可能导致应收账款的沉积。
企业缺乏商业信用意识,如没有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而违约或因质量异议未能及时处理,导致对方拒付货款;因客户恶意拖延或销售人员携款潜逃,导致款项无法收回。
企业信用管理不力,盲目地对信用不好的企业赊销,加上追讨欠款工作不力,导致货款难以收回等原因形成应收账款。
4.企业防范风险意识薄弱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急于打开营销局面,争夺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运用商业信用促销,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度深入调查的情况下。
与客户签订赊销合同,在资金回笼上给予客户较大的信用额度和较长的赊销期限,产生了账面的高收入、高利润。
但大量相似的行为往往很少考虑赊销资金时间价值,忽视了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是否能及时收回的问题,造成应收账款急剧增加。
5.外界市场环境复杂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
赊销作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手段,它除了能够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外,还在一定时期内向客户提供资金。
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起码与他的竞争对于所提供的相等,甚至更优一些。
市场环境中使用赁币信用政策使其获得竞争外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应收账款风险。
二、日海通讯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日海通讯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1.日海通讯公司简介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日海通讯)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ICT基础设备并提供ICT设计、工程、维护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最大的ICT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
日海通讯主要的客户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客户群体为垄断型的移动通信业务运营商。
由于行业竞争的压力和客户强势的要求,日海通讯的销售大多数都是赊销的形式,而随着运营商近几年快速建设后的资金压力日益剧增,导致日海通讯等通讯配套设备制造厂家的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大量资金被运营商所占用。
从日海通讯2010年至2012年应收账款数据看来,该公司收到实际货款的期限大多数晚于合同规定期限,而且通讯设备的购销合同基本是根据工程进度进行验收后付款,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长了付款周期。
如果该企业没有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最终可能会造成资金短缺,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运转,导致财政危机以及信用危机。
2.应收账款的现状(1)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占流动资金比重过大根据日海通讯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的财报数据显示:2010年日海通讯的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3.93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为13.21亿元,2011年日海通讯的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5.56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为13.56亿元,2012年日海通讯的应收账款年初年末余额为9.31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为25.92亿元。
日海通讯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见表1。
表1:近3年日海通讯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重日海通讯自2010年开始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重逐年增长,直接影响公司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也会为未来公司业绩增长和资产结构埋下双重隐患。
(2)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过高应收账款一般都会伴随企业主营业务的增长而上升, 但是应收账款高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给企业的资金运转带来很大的压力。
长此下去,公司扩大再生产的后备资金将会匮乏,影响企业的成长能力。
同时,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公司的报表会出现虚假利润,破坏报表的真实性。
近3年日海通讯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与同类企业的对比见表2。
特发信息与日海通讯均属于通讯行业的上市企业,而且两家的销售规模比较接近。
但特发信息的应收账款的比例能有效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日海通讯的应收账款比例居高不下,近三年均达到40%以上。
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成本。
(3)应收账款账龄老化,应收账款周转率偏低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催收难度也就越大,成为呆账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据统计, 合同期内账款回收的可能性是98.12%,逾期六个月回收的可能性就降到57.18%,一年以后收回的可能性是26.16%, 逾期两年以后回收的可能性仅为13.16%。
日海通讯与同类企业近三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对比见表3。
表3:日海通讯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同类企业比较从上表可以看出,特发信息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日海通讯高出近三分之一。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表明公司收帐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帐损失少,资产流动快,企业的营运能力强。
如果公司实际收回账款的天数越过了公司规定的应收账款天数,则说明债务人拖欠时间长,资信度低,增大了发生坏帐损失的风险; 同时也说明公司催收账款不力,使资产形成了呆账甚至坏账,造成了流动资产不流动,这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是很不利的。
(4)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不足按照国际会计准则, 企业一般对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100%的坏账准备。
但是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大多低于这一比例,日海通讯只对五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才计提100%的坏账准备,这是因为一旦提高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往往导致财报数据突现亏损或盈利大幅度下降。
(日海通讯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见表4。
表4:日海通讯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从上表看出: 日海通讯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例偏低。
(5)存货作为隐性应收账款的比重大根据日海通讯财务审计报表上的注释,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工程施工等。
通讯行业自2008年开始大力发展建设,对配套设备的需求激增,同时对货物交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导致存货从09年的0.6亿元激增至2010年2.3亿元,2011年增长了71%,2012年则增长了82%。
日海通讯为了适应运营商的需求,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库存备品量,甚至在销售区域内为运营商设置一定数量品系和品量的备品库。
此部分的库存商品,虽然还是存货属性,其实已成为隐性应收账款的存在。
(二)应收账款巨额增加的原因分析1.外部原因(1)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为背景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出现了下滑,在当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把年初确定的“双防”经济工作方针,改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并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是推动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围绕中央的四稳方针,至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均保持了稳中略升的增长态势,但也结束了我国多年的快速增长态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同时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也会产生相当的影响。
卖方市场时代已基本结束,买方市场特征日益显现,从行业特征看,上述的变化意味着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和行业已经渡过了高成长期而进入了成熟期。
(2)行业环境及竞争态势的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列为中国“十二五”规划中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中国未来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方向。
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具体涉及领域,无论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还是三网融合,均与电信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电信行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涉及行业,必然要在产业层面加大投入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电信行业将在在“十二五”期间投资2万亿元来推动行业发展,可以看作是中央政府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具体支持,而2万亿巨额的投资将能保障相关产业其在“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
通讯行业大力发展,各个通讯设备制造厂家都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加大产业的投入;然而运营商投资资金紧张、行业利润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各厂家骑虎难下,行业竞争日益惨烈。
为了扩大销售和市场占有率,盲目赊销,却无暇顾及货款是否能够及时足额的收回,导致应收账款的急剧膨胀。
2.内部原因(1)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通讯行业内的很多企业因客户群的特殊性(主要客户为移动、联通、却电信等国有上市企业),对应收账款没有形成应有的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①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控制组织形同虚设。
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
有的甚至在财务上一人独权,企业的公司制度改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②对销售——回款业务执行过程的主要环节控制不足销售业务主要包括销售谈判、合同订立、合同审批、组织销售、组织发货、结算记账。
回款业务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的确认、入账;对客户的付款进行监督和信用跟踪;对客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账,保持债权时效;对呆滞账款、坏账的及时处理。
销售——回款业务执行过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如果对其中一个管控不到位或没有管控,将会对后面的环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