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岗职工创业事迹材料文档2篇

下岗职工创业事迹材料文档2篇

下岗职工创业事迹材料文档2篇Materials and documents of laid-off workers' entrepren eurial deeds编订:JinTai College下岗职工创业事迹材料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

本文档根据事迹材料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下岗职工创业事迹材料文档2、篇章2:下岗职工XXX创业纪实文档篇章1:下岗职工创业事迹材料文档她是一名粮食系统的下岗职工;她在闽西第一个为自己加工的大米申请注册商标(名为“喜浪”牌);她创办了武平县规模最大的超市——辉业超市。

她就是福建省龙岩市人大代表、武平辉业超市、喜浪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晓红。

近年来,富起来的温晓红乐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之歌......“下岗女工也可创大业。

”1995年下岗后,温晓红立志要用自己的双手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她拿出家里仅有的五千元存款并向亲友借了三万元,创办了米业公司,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历程。

温晓红加工的精米分成焖干饭、煮稀饭、做米米反的等种类,深受广大客户的喜欢。

如今,“喜浪”牌大米已成了武平城乡及周边地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温晓红并不满足于这些,于XX年以年上缴30多万元租赁费租下了位于县城中心路段的供销大楼,创办辉业超市。

为扩大规模,去年12月,她还在城区西门开设辉业连锁超市;今年元旦,又在岩前镇开设连锁店。

爱拼才会赢。

温晓红谈起自己的创业历程,脸上总是漾溢成功的喜悦。

“把根留住”,这是温晓红爱唱的一支歌。

她常对手下的员工讲:诚信是企业的生命之根,大家一定要把“诚”字留住企业。

辉业超市投资了200多万元,其中还有部分银行贷款,早日收回投资是每一个商家的心愿。

但是,温晓红立志服务百姓、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没有改变,坚持以质为本,以诚为本,对大众化的商品如油、盐、酱、醋等不但质优而且价廉,比小商店还低。

由于她以一颗“回报”心来经营她的超市,使得辉业超市的人气一天比一天旺了起来,当消费者走进宽畅的大超市购物时,已经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时尚。

企业出名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之徒就对辉业超市打起了歪主意。

去年7月,一伙河北人提着中华牙膏找到温晓红,说愿以进货价格低于1元多的价格批发给超市。

温晓红眼睛一亮:“肯定是假货!决不能让他们侵害武平的消费者”。

为了稳住他们,她热情地泡茶、洽谈,并趁机报案。

“河北人”以为她是个贪小便宜的老板,心理暗暗庆幸之时却被工商执法人员逮个正着。

从事个体经营几年来,温晓红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宁可自己少赚一点,国家的税收一分也不能少。

”几年如一日,她不仅自己坚持做到依法经营,而且不忘自己是一名人大代表,经常向个体经营者宣传党和国家的税收政策,时常教育、引导和告诫他们:“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们依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富了起来,但决不能忘了国家。

”作为一名商人,温晓红为自己树立起了诚信的金字招牌。

近两年,她经营的超市先后被省、市商业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喜粮米业公司被县工商局评为优秀私营企业;她本人被县政府评为优秀个体工商户。

“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什么,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温晓红牢记这一名言。

她始终认为,自己的企业是大家的,应尽自己的所能回报社会。

她是个下岗职工,因此,她对下岗职工情有独钟。

她的企业招收的下岗职工有7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60%以上。

近两年,温晓红先后被省妇联、省总工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授予“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再就业先进个人”、“福建省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温晓红还乐善好施、扶贫助学。

边远的乡村建桥修路,她慷慨捐资4000多元;县附属小学的4名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她替他们交清;听说谁家遇到天灾人祸,她都解囊相助,甚至发动超市的员工捐赠;每逢节假日她都要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春节前夕,带着物品慰问消防官兵,儿童节时又向小学、幼儿园赠送儿童食品,还有像举办中学生青年歌手大奖赛、幼儿书画比赛等诸多公益活动,无一不是温晓红向社会一次次献上她的爱心之举......温晓红热心公益、热心助人的义举,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而她却深情地说:“古人说,饮水思源,我今天能走上富裕之路,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因此,我很乐意为社会做点事。

”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她赤诚为民的情怀。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庄严的国徽在心,神圣的责任在身;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温晓红常吟的人大代表之歌。

XX年2月,温晓红荣幸地当选为龙岩市二届人大代表。

她牢记“为民代言”的神圣职责,把当好代表看作是回报社会的又一机缘。

虽然平时公司工作很忙,但她正确处理好“当老板”与“当代表”的关系,无论走到哪里,身上总忘不了带代表证、视察证和笔记本,一有机会就走访群众,了解社情~,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正确行使代表权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说话办事。

特别对社会上和政府职能部门一些不良风气和不良现象,直言不讳,积极监督检查,及时反映纠正,充分发挥了代表作用。

她依时出席市人代会和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以一个人大代表的责任感认真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

在市人代会上,她先后提出《关于恢复工行武平支行的建议》、《关于进一步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建议》等议案、建议10多项,此外,还对城市管理、市场建设、非公经济发展、税收征管等方面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意见、建议,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纳,为推动政府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去年,她被龙岩市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人大代表”。

面对荣誉,温晓红感慨地说:“今后,我要更好地行使代表职权,多多反映民情~,当好人民的代言人。

”篇章2:下岗职工XXX创业纪实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办法自己想,路要自己闯,眼光面向大市场,不能随便找局长。

”这是县粮食系统下岗职工田其高说的一句顺口溜。

话虽朴素,却句句实在,透出了一名下岗职工不甘现状、勇于拼搏的气魄与胆量。

7年前,因为改制,田其高从县粮食局属下饲料公司的经理一下子成了名下岗职工;7年后的今天,他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拥有了千亩林木、百头猪场和一个水泥砖厂,资产近百万元。

1998年8月,县粮食局属下的县饲料公司因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由于一无经营场所,二无一分钱资金倒闭了。

在此严峻形势下,县粮食局积极引导下岗职工转变观念,尽可能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年,田其高独辟蹊径从城市来到乡村谋求发展。

因他本来就是个农家子弟,对农事样样在行,所以他计划当个“猪倌”。

第二年春天,正逢国家林权制度改革,个别地方尝试将林地使用权进行拍卖,田其高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商机,他当机立断,与小尖镇田荡村签订了15年的林地使用权合同,在该村的七、八两组的13条排水沟、2道龙渠、1条小河两旁的荒地上共栽植5000多株杨树苗。

栽树的那两个多月里,体重160多斤的田其高足足瘦了28斤,一把一尺多长新打的铁锹磨得锃亮,还剩下30公分长;他一个人挖了1万多立米的土……那段时间,田其高白天栽树浇水,晚上巡逻护林,累得靠在墙跟都能睡着,但他依然咬牙坚持。

三个月过去了,他栽的树苗成活率达100%;一年过去了,他的树苗枝繁叶茂;年复一年,他的树苗茁壮成长,五年过去了,树苗已长成树木。

如今,他承包的1200多亩林地,横竖成行,郁郁葱葱,高大挺拔。

成为县里有名的绿化样板工程。

就连《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都报道了他的事迹。

据测算,这片林每年增加效益15万元,到合同终年,收入可达200多万元。

林苗栽下去了,平日只需管护管护就行了,大部分的宽裕时间里,田其高又琢磨起其它事情来。

为充分发挥原在粮食企业懂经营,会管理的优势,他利用前几年粮食价格不高的有利条件,办起了养猪场,从原先的二十多头,四五十头到现在的一百多头,自己钻研养猪技术,购买母猪回来搞自繁自育,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他还瞄准国家墙体改革,提倡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的契机,利用靠近国道的优势,办了个水泥砖厂,生产新型节能环保空心水泥砖,产品供不应求,年产值达100多万元。

他还根据附近村民的需要,上了一个小型粮食加工厂和家禽购销点,每年都能够赚上两、三万。

富裕了的田其高无法忘记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当时饲料公司倒闭时有十多名职工工作没有着落。

这十多个人中,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30来岁。

田其高对他们说,愿意干的,不怕吃苦的,你们就跟着我,有我吃的,决不会让你们饿着。

就这样,有6名职工跟着他下了乡,他们都敬佩田经理、信任田经理,他们觉得跟着田经理心里踏实。

田其高总是根据各人的特点、专长安排他们各显其能。

如今,他们每月都能拿到七、八百元工资,高的达到一千多元。

在水泥砖厂工作的李立东,经过几年的锻炼,现已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去年,县开发区一家建材厂高薪来挖他,被他断言拒绝。

他说:“是田经理在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现在也该我们帮助田经理了。

”原公司的总帐会计小潘下岗后,就业无门。

老田知道后,利用自己的关系、门路帮他开了一个自行车配件门市,指导他经营,几年下来,收入颇丰。

小潘逢人就夸田经理是一个关心职工的大好人。

前年,原公司有两位即将退休的老工人找到田其高,向老田要工资。

按理说,公司倒闭几年了,他可以不管不问。

当老田了解到这两位老工人家庭生活实在困难时,便安慰他们说,你们放心,你们的工资我发不了,但生活费由我发,今后不用你们跑,我每月给你们送上门去。

就这样,田其高从自己的口袋里拿钱发老职工的生活费一年多,去年又掏出一万多元为他们补交了劳动保险金,同时为到龄老职工办理了退休手续,使他们晚年的生活有了保障。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