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是结构主义三大流派之一,在现代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一)哥本哈根学派概况丹麦哥本哈根学派继承了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等观点,并进一步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与布拉格学派极不相同的结构主义学派。

因此,又有人把哥本哈根学派称为语符学派(glossematics)。

哥本哈根学派是一个人数不多的语言学流派。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乌尔达尔(H·J·Uldall)死得很早。

他死后,叶尔姆斯列夫(L.Hjelmslev,1899—1965)成了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叶尔姆斯列夫同时也是哥本哈根学报的创始人之一。

哥本哈根学派在1931年成立时,创始人除叶尔姆斯列夫之外,还有布龙达尔(V.Brondal,1887—1942)。

他们于1939年出版了《语言学学报》(Acta Linguistica),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国际评论阵地。

这一学派的最主要的纲领性著作有三部:一是1943年出版的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导论》(Omkring Sprogteoriens Grundlaeggelse,英译本出版于1953年,俄译本出版于1960年);二是1957年出版的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一般理论)》(Outline of Glossematics, Copenhagen,1957);三是1939年登在《语言学学报》第一卷第一期上的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Linguistique Structurale)一文。

即使在丹麦,这一学派追随者的人数也极为有限。

除上述三个人外,还有斯鹏-汉森(H.Spang-Hanson),费歇尔-荣根森(E.Fischer Jorgensen),索楞森(H.Sorensen),迪德里希森(P.Diderichsen),托格比(K.Togeby)等。

叶尔姆斯列夫是哥本哈根学派中最具影响的人物,他生前曾任哥本哈根大学哲学系所属的比较语言学和语音学研究室主任。

叶尔姆斯列夫一生的著作有百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论文有:1.《普通语法原理》(1929)2.《论格的范畴》(1935)3.《语言学中的形式和实体》(1939)4.《语言和言语》(1943)5.《语言学中的结构分析方法》(1952)6.《论结构语义学》(1957)不过,集中反映叶尔姆斯列夫的理论观点的著作,是前述的《语言理论导论》一书哥本哈根学派的特点是偏重纯理论研究,具体语言分析方面的著述极少。

因此,即使是赞成这个学派观点的一些语言学家也不得不承认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对于语言科学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

如美国著名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加尔文(P.Garvin)就曾指出:“当你理解了《语言理论导论》的观点时,你会感到一种享受。

但是,另一方面,这本著作对于具体的语言分析帮助不大。

”哥本哈根学派的语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只能举出两本著作:一本是托格比的《法语的内部结构》,一本是索楞森的《现代英语中词的分类》(word-classes in modern English)。

这两本书都写得不太成功。

尽管哥本哈根学派人数不多,而且又偏重纯理论研究,但它在现代外国语言学诸流派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这种理论顺应了许多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发展的总趋势,这个学派成了现代语言学的许多理论观点的来源。

哥本哈根学派和布拉格学派都力图贯彻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但是这两个学派却是以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不同方面为依据的,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各有差别。

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叶尔姆斯列夫抛弃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的社会本质的论点,关于音位的物质性的论点,排除了索绪尔理论中与语言现实有联系的组成部分,而把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关于语言是价值体系,关于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等论点发展到极端,得出了一个在逻辑上前后一贯的、自圆其说的语言理论体系。

叶尔姆斯列夫说:“索绪尔以前的语言学中,任何问题都是从个人行为的角度提出的。

言语活动被缩小为个人行为的总和。

新语言学理论与传统语言学的原则区别和转折点正是在这上面。

索绪尔尽管承认个人行为的重要性及其对语言变化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对传统观点作了充分的让步,可是他终于建立了与以前根本不同的原则:结构语言学,格式塔语言学(Gestaltlinguistik),它应该代替,至少是补充以前的纯联想的语言学。

”叶尔姆斯列夫提到的“格式塔语言学”,是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建立的语言学。

他认为,结构语言学实质上就是格式塔语言学。

所谓“格式塔”,乃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

这一名词具有两种含义:①指作为事物的一种特性的“形状”或“形式”;②指作为某种被分离的和具有“形状”或“形式”这一属性的事物而存在的具体个体和独特实体。

在格式塔的学说里,“‘Gestalt’一词的含义乃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

”可见,格式塔语言学就是反对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组织的语言学。

叶尔姆斯列夫认为,这种语言学才是真正体现了结构主义精神的结构语言学。

在他看来,结构语言学必须强调语言现象是一种格式塔,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它并不是由若干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的,并且它还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叶尔姆斯列夫公开声称,哥本哈根学派是从属于用结构主义方法研究语言学的一个学派。

他说:“没有必要提及那些在语言学中应用结构主义方法而得出的结论。

只要指出下述情况就足够了:有了结构主义方法之后,语言学才彻底脱离了主观主义及不精确的状况,才脱离了直觉的、纯粹是个人的论断(语言学直到最近都还处在这些束缚之中),而最终有可能变为真正的科学。

……当语言学成为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时,它才是客观的科学。

”由此可见,叶尔姆斯列夫是坚决维护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立场的。

(二)哥本哈根学派语言学理论的几个重要观点。

1.建立统一的语言研究的方法论叶尔姆斯列夫在《语言理论导论》一书中赞颂了语言的各种绝妙美好的性质。

他说:“语言是人类社会基本的和最不可少的基础。

……在我们的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之前,语言就是我们的回声,它反映我们思想的第一次温柔的喃语,从日常活动一直到最细腻、最甜蜜的时刻,它寸步不离地伴随着我们。

……语言不是伴随人的外部现象。

它十分紧密地跟人的理智联系在一起。

它是个人和部族继承下来的财富。

……语言在个人、家庭、民族、人类及生活本身中扎根如此之探,以至使我们忍不住提出这样的问题:语言是否不仅是现象的反映,而且也是这些现象的体现——也就是产生出这些现象的种子。

”叶尔姆斯列夫认为,传统语言学注重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那些虽然跟语言有某种联系,但位于语言之外的现象。

“构成传统语言学主要内容的,是语言的历史和各种语言起源的比较,其目的与其说是了解语言的本质,不如说是了解历史时期和史前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各族人民之间的接触。

在这一了解的过程中,语言只不过是当作一种工具罢了……,实际上我们研究的是disiecta membra,即语言的支离破碎的部分,它们不能把语言作为整体概括起来。

我们研究的只是语言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现象,而不是语言本身。

”为了克服这样的缺陷,语言学的首要的和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改变语言研究的方向,把语言学建立在统一的方法论基础之上。

这种统一的方法论基础是什么呢?叶尔姆斯列夫说:“语言学的结构方法跟另一门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门学科的形式完全不依赖于语言学,而且到目前为止,这门学科还没有引起语言学家的特别注意。

这就是语言的符号逻辑理论。

这是从数学推理中产生出来的一门学科,其创始人为怀特海(White-head)、罗素(Russel)和维也纳的符号逻辑学派,特别是卡尔纳普(cnrnap]。

卡尔纳普现在是芝加哥大学教授,他关于句法学和语义学的最新著作,对语言研究有着无可置疑的重要意义。

”根据语言的符号逻辑理论,叶尔姆斯列夫认为,语言学不同于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必须在其中找出一个常数(constancy),使之投射于现实。

在任何过程(Process)中,必然有一个系统(System),在任何变动中,必然有一个常数。

语言学的任务就是演绎地建立这个系统,这个系统将预见到语言单位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因此,它必然要高于单纯描写的科学。

传统语言学所采用的归纳法只能找出不同语言中的差异,而不能引导研究者们得出他们所要追求的常数,因而不能建立语言理论。

真正的语言学必须是演绎的。

传统语言学所采用的归纳法只能找出不同语言中的差异,而不能引导研究者们得出他们所要追求的常数,因而不能建立语言理论。

真正的语言学必须是演绎的。

他说:“研究语言的特殊结构并仅仅以前提的形式体系为出发点的语言学理论,对于言语中的例外情况和变态形式不应赋以特别的意义,虽然不得不注意:语言学理论应当寻求经常性的、跟任何非语言的‘现实’无关的东西。

当这种经常性的东西被找到并得到描写之后,就可以把它投影到‘非语言的现实’中去。

”2.语言符号是由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构成的单位叶尔姆斯列夫把索绪尔关于“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的观点推到极端,把所有的实体都从语言的范围中排斥出去。

他说:“语言理论要求分析语句,这种分析使我们能揭示出隐藏在直接可以为感官接受的‘实体’之后的语言体系。

”“实体……并不是语言形式存在的必要前提,但是语言形式却是实体存在的必要前提。

”“实体的描写取决于语言形式的描写。

”“这种形式之外的东西……是非语言的东西,即所谓实体。

语言学分析语言形式,而很多其他科学则研究实体。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叶尔姆斯列夫认为,语言不是由实体构成的,而是由关系构成的。

在语言中存在的不是实体,而是实体中的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他提出了三种关系:①相互依存关系(interdependence),即双边的关系,A依存于B,B也依存于A。

②决定关系(determination),即单边的关系,其中一个是决定者,另一个是被决定者,而不是相反。

③并存关系(constellation),多个项目并列,彼此互不依存。

叶尔姆斯列夫理论的核心部分,是主张区分内容平面和表达平面,并把这两者各分为实体和形式两部分,即:内容实体,内容形式;表达实体,表达形式。

内容实体和表达实体都不进入语言符号,只有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才进入语言符号。

因此,语言符号是由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构成的单位。

表达实体与表达形式,从音位学的角度是容易理解的。

表达实体就是客观现实中的无数的语音,它们不能进入语言符号。

表达形式是不同语言组织和利用这些语音的形式,它受到语言中的关系的制约,能够进入语言符号。

例如,不送气清辅音和送气清辅音是客观存在的表达实体,当它们受到汉语组织利用语言的方式的制约时,进入汉语中形成不同的音位,但它们在英语或俄语中则不形成不同的音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