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南宁基本情况

一、南宁基本情况

一、南宁基本情况南宁,简称“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现辖5个县、7个城区以及高新区、经开区、广西-东盟经开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

南宁气候温润,四季常绿,环境优美,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特别是今年5月至8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四个月达100% ,“南宁蓝”成为常态。

南宁盛产水稻、甘蔗、玉米、花生、木薯、茶叶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以及香蕉、菠萝等40多种亚热带水果,有“中国龙眼之乡”“中国茉莉之乡”等美誉,蕴藏着砂仁、淮山等600多种中草药,已勘查发现煤、铁等63种重要矿产资源。

南宁面向东南亚、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中国—东盟经济圈交汇地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服务项目和企业,着力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着力扩大开放合作,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台阶,2015年完成3410.09亿元,是2010年的1.89倍,年均增长10.6%,2015年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2015年完成3366.89亿元,是2010年的2.42倍,年均增长24.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5年完成1786.68亿元,是2010年的1.97倍,年均增长14.4%,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项指标总量排在全国5个自治区首府城市首位。

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15.76亿元、增长6.9%。

与此同时,南宁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等荣誉称号,实现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长安杯”和“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七连冠,入选2015中国十大幸福城市。

二、南宁市的投资环境(一)国家定位带来发展新机遇。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西要发挥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赋予广西发展的“三大定位”,也给南宁加快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南宁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截至目前,已有6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东盟10国、日韩商务联络部建成使用,国际友城增至20个。

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启动,正在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信息枢纽。

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揭牌运营,一批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领军企业签约入驻。

(二)东盟合作拓宽发展新空间。

中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5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720亿美元。

东盟已连续14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

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也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2004年举办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以来,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南宁已经连续成功服务了十三届博览会,30多个中国与东盟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机制在邕建立,形成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也为企业投资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投资南宁就等于抢占了东盟这个新兴大市场的制高点。

(三)区域性交通枢纽增添新助力。

近些年来,南宁着力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吴圩机场第二航站楼建成使用,成为年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基本形成覆盖东盟和国内主要城市的“东盟通”和“省会通”航线网络格局;南宁火车东站、西站建成,6条高速铁路线网汇聚南宁,“米”字型高铁即将建成;建成南宁港牛湾、六景港区,2000吨级船舶直达珠三角地区;机场第二高速、来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轨道交通1号线东段试运营,广西成为首个开通地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四)多重叠加优惠政策释放新红利。

在南宁投资,能享受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贸区政策,以及广西和南宁制定的多项鼓励投资优惠政策。

1.税收政策方面。

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享受相应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同时,南宁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地方分享部分,即按9%征收企业所得税。

加工贸易企业,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其投资项目列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截至2020年12月31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免除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2.产业政策方面。

我市对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铝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项目最高补助(贴息)可达3000万。

特大工业项目或重组项目实行“一企一策”扶持。

另外,2014年以来,我市各县区、开发区已竣工标准厂房超过200万平方米,目前已具备项目入驻条件,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企业租用和购买标准厂房进行扶持,单个项目最高补助200万元。

3.人才政策方面。

我市对符合条件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按其个人所得税缴入市本级财政部分的100%予以奖励。

创业创新项目最高资助金额500万元。

对世界一流领军人才团队的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创业创新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

4.降低企业成本方面。

一是降低养老保险系数。

我市对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南宁江南工业园区、南宁综合保税区等园区内的参保企业,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由20%降至14%;对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南宁六景工业园区等园区内的参保企业,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由20%降至16%。

二是减轻税费负担。

停征、降低我市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的服务性收费,并对部分收费项目采取先收后补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可实行“先租后让”。

租赁期为5-15 年,租金可按年缴纳,年租金可按工业用地最高出让年限50 年最低价标准的2%计收。

(五)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助力新发展。

我市深入实施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机制,如2016年全市四家班子领导组成23支服务队,对129个重大项目、24家重点企业,深入开展一对一服务。

同时,大力推进重大招商项目快速落地机制,为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开通绿色通道。

三、南宁的重点发展领域2016年8月召开的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南宁市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南宁渠道”升级、绿城品质升级、深化改革升级、法治南宁升级、民生福祉升级“六大升级”工程,不断增创首府新优势,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带动作用的首府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勇当广西“两个建成”排头兵。

“十三五”期间,南宁市还将着力构建“一平台两体系三中心”。

“一平台”是指开放合作平台;“两体系”是指产业新体系、新型城镇体系;“三中心”是指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将围绕“二产补短板、三产强优势、一产显特色”的思路和要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一是补短板,突出发展现代工业。

重点是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南宁市有较为丰富的软件企业资源和人才资源,拥有富士康,研祥、丰达电机、禾田、弘信等行业龙头企业。

今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主营收入)为229.94亿元,同比增长28.85%。

我市软件企业的数量、技术水平和实现收入均居广西各市之首。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方面,目前已引进源正新能源汽车、中国中车、广发重工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铝精深加工、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先进制造业。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广西中药材资源有4623种,位居全国第二位。

目前,修正集团、海王集团、老百姓等一批知名企业已相继落户,南宁的生物医药产业大有可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我市将围绕机器人、石墨烯、节能环保生态产业等新兴技术产业,依托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等建设,打造面向东盟、辐射中南西南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科技中心、示范中心和服务中心。

二是强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加大“引金入邕”力度。

我市着力推进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金融街、青秀区金湖金融中心、东盟商务区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的建设,重点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重点推进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南宁空港物流产业园等物流集聚区建设,重点打造电商物流、电器物流等产业物流基地,打造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大通道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

以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服务外包为核心,以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为载体,打造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以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为依托,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

三是显特色,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

南宁将全面实施“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即突出抓好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花卉苗木、桑蚕、食用菌、生猪、草食动物、罗非鱼特色产业和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草等林业生态经济,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做强做大几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

四、南宁市与香港合作情况南宁明显的区位、政策优势及强劲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投资者。

据统计,南宁市自1981年批准设立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以来,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及港澳台等43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落户,其中港资企业占比例最大,在南宁投资的知名港资企业有培力药业、荣荣集团、华润集团、可口可乐等。

截至2016年6月底,在南宁市批准设立的港资企业累计有912家,占全市审批设立企业总数的44.1 %;投资总额89.36亿美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2.95%;实际到位资金64.6 亿美元,占全市到位资金总额的61.33%,港资企业在邕发展良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