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公开课
马 嵬
•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 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 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 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 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 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 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 瑟字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表示伤 感。首联用比兴手法由发问锦瑟引出回 首青春往事的感慨。
起兴 比喻
1、庄周梦蝶 (思考其作用)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 ,飘飘然,非常快乐,悠然自得。这时全 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 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 梦变成庄周?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 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 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 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啊,你没来由地为什么竟有五十根 弦,那弦弦柱柱所奏出的悲音使我不由 自主地思忆起那逝去的盛岁年华.
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
李 商 隐 诗 两 首
名诗对接
李商隐
只是近黄昏 ①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 心有灵犀一点通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 。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 。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 。
•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 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一生 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 文采为牛党人令狐楚所赏识。25岁时举进 士。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 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于是 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 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 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 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在悲愤寂寞中死去。
尾联
直抒胸臆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 珍重这份情感的,无需“追忆”,分明已 然在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 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 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 ——诗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 苦痛。
诗的情感: 艺术特点: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一、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 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二、哀怨、怅惘的基调 三、凄迷、朦胧的意境 四、华美、婉丽的语言
•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 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 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 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全诗大意
• 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 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 妃。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 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 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 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 感情基调:讥讽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构思谨严,立意高超,深情婉转; 二、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词藻繁艳; 三、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 象征、暗示的修辞技法比比皆是。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 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 终究是空。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梦 想成空,所有终成憾事的无尽哀思与怅恨。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情境何须今天再去追忆,既便在它 们产生的当时就让人不胜惘然!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 世了
4、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 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 到空中。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象庄生梦化蝴蝶,变幻迷离,晓梦醒来, 转眼成空.象望帝身死化魂,满腔的春情 春恨,都托于泣血悲啼的杜鹃.
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梦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 留恋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 的追怀。 “杜鹃啼血”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 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
李商隐诗选读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诗选读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诗句选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睛。 —咏史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 桐花万里关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呈畏之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 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 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 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 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 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 的是借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 爱情生活的无题诗,后二者最为后代读者 所喜爱。 •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 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 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 隐晦难解。
作此诗时诗人45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 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 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 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 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 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李 商 隐 诗 选 读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诗选读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李商隐诗选读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 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 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 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 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上和爱 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 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 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尤其他以男女爱情 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 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 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 诗人的情怀。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 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 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他 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 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 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尾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 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 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 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 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 苦的历史悲剧。
烟 雨 迷 蒙
章法结构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 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 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 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 “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 “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 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 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 波澜起伏。
马 嵬
再续前缘,无异于痴 • 海外徒闻更九州, 兖、冀、青、 心妄想 他生未卜此生休。 徐、豫、荆、 倒叙:一波三折, • 空闻虎旅传宵柝, 扬、雍、梁 今日逃难,昔日狂欢、 曲折幽深 无复鸡人报晓筹。 • 此日六军同驻马,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对比:暗含讽刺 当时七夕笑牵牛。 • 如何四纪为天子, 冷峻的责问深刻的讽刺 不及卢家有莫愁。
鉴赏要点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 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 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 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 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 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 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 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 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典故 传说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像青苍的大海之中 明月映照着寂寂流泪 的遗珠,像蓝田玉山 之上升起丝丝缕缕可 望不可及的青烟. 可是梦想和情思都 破灭了,所得只是眼 泪和迷惘
颈联
典故 传说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 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 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意境;
鉴赏要点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 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 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 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 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 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 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 来摧肺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