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17: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17: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B .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C .他生未卜.此生休 (卜:预测)D .空闻虎旅..传宵柝 (虎旅:勇猛善战的军队,这里指敌军)解析 虎旅:勇猛善战的军队,这里指跟随唐玄宗入蜀的军队。

★★答案★★ 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情无计可.消除 D.⎩⎨⎧罗衾不耐五更.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 A 项均为副词,空。

B 项,连词,和;动词,比得上。

C 项,副词,难道,哪能;副词,可以。

D 项,量词,古时夜间计时单位;副词,再。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锦瑟无端..五十弦B .望帝春心..托杜鹃 C .此情可待成追忆.. D .他生未卜此生..休解析“春心”在这里是“伤春之心”,今义为“男女之间互相爱慕的情怀”。

★★答案★★ B4.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解析B项,用“望帝啼鹃”的典故不是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

★★答案★★ B5.对《马嵬(其二)》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空谈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

“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

“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郎织女不如他俩可以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解析C项中“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答案★★ C6.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解析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答案★★ B7.填空。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一诗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嵬(其二)》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4)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二、类文阅读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注】①宝剑篇:唐将郭震,少有大志。

武则天曾召见,索其文章,震乃上《宝剑篇》。

②新丰酒:马周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悠然独酌。

后来唐太宗召与语,授监察御史。

(1)对诗篇语句的解说,不确切的两项是()A.首联“凄凉”两字,触目惊心。

再加上羁泊与穷年,已经把风雨的无限凄凉感觉送到人们眼底。

这是诗人总结一生,感触最深的情绪。

B.颔联进一步抒写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

这两句用风雨中飘零满地的黄叶反衬青楼豪贵得意纵恣、自顾享乐的热闹景象。

C.颈联两句中一“遭”一“隔”,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立的处境,也蕴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

D.尾联是说自己羁泊异乡,远离京华,已经不想借酒浇愁了。

末句以问语作收,似结非结。

E.诗题“风雨”,具有象征意蕴,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扼杀贤才的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

解析B项,“黄叶仍风雨”是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和后一句形成对比;D项,“已经不想借酒浇愁了”错误,这里是说即使想如马周失意时取新丰美酒独酌也不可得,所以说“心断”。

★★答案★★BD(2)文中首尾二联都化用典故,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首、尾两联,暗用郭震、马周的典故,反衬自己的悲惨际遇,孤立无援的悲凉,同时也表露出对唐初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世济时的强烈要求。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写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因而难以饱腹,费力地鸣叫怨恨也是徒劳。

B.颔联写五更时蝉的鸣叫声稀疏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

C.颈联上句写诗人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小官,就像水中的一根树枝到处漂流;下句饱含了对官场的厌恶。

D.尾联烦劳蝉最好常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境遇相似,也是举家清贫。

E.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解析C项,“对官场的厌恶”错,这里是说漂泊不定的宦游生活使他怀念家乡。

D项,“相警”不是“互相提醒”的意思,是说蝉来提醒诗人自己。

★★答案★★CD(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传颂吟唱。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生活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D.第四句和上一句用反衬的手法,用上流社会中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来反衬下层人民群众的悲剧。

E.诗人来到马嵬驿不叹李杨悲剧,却借题发挥,抒写百姓因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深切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解析C项,诗人情感错误;D项,“反衬”错误,这里是采用对比和用典,说一般民众的苦难比帝王妃嫔的爱情悲剧更惨。

★★答案★★CD(2)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

(或:典故的活用妙用,浑然天成。

白居易《长恨歌》对李、杨爱情的赞美;牛郎织女银河的阻隔;杜甫《石壕吏》里夫妻的生离死别。

)11.【考点链接】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意思对即可)三、语言表达12.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