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 动态数列(时间序列分析)
第六章 动态数列(时间序列分析)
4、增长1%的绝对值 是一个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运用的指标,表明:报告 期比基期每增减一个百分点所包含的绝对量。
四、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
编制时间序列的目的,是为了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 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两种: 一是指标分析法: 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 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减速度、平均增减速度等。 一是构成因素分析法: 趋势(T)、季节性或季节变动(S)、周期性或循环 波动(C)、随机性或不规则波动(I)。
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130756
131448
10870
12422
14040
16024
18364
21001
37.66
39.09
40.53
41.76
42.99
43.90
(二)时间序列的作用: 1、可以描述现象在具体时间条件下的发展状况和结果; 2、可以进行各种动态对比分析,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 度; 3、可以分析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其规律(如长期趋势、季节 趋势等),并可以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4、将不同但有联系的时间数列结合对比分析,可揭示现象间的 相互依存关系。
二、时间序列的种类
按照统计数据的表现形式不同分类
绝对数时间序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最基本序列 派生序列 派生序列
(一)、绝对数时间序列 1、定义:将一系列同类的统计绝对数按照时间 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统计序列。 2、内容:现象各时期内的总量水平,或者各时 点上的发展水平。 3、分类: (1)时期序列:统计数据是时期指标(如上表中的 国内生产总值序列)。 (2)时点数列:统计数据是时点指标(如上表中的 年末人口数序列)。包括连续时点数列(登记时间详细 到“天”)和间断时点数列
3、示例: 2001_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几个主要指标资料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国内生产 总值(亿元) 年末人口 数(万人) 职工年平 均工资(元) 城镇人口 比重(%)
109655.2 120332.7
135822.8
159878.3
183867.9
210871.0
(三)、平均数时间序列 1、定义:将一系列同类的统计平均数按照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时间序列。(如上表中的职工 年平均工资序列) 2、内容:事物一般水平的变化过程的发展趋势。 3、举例:平均工资
三、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
(一)时间长度应一致 这里的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数据本身所涉及到的 时间长度,二是各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长度。 (二)总体范围要一致 是指时间序列中各个数据所属的空间范围必须一致。 (三)经济内容要一致 只有同一指标才能进行动态比较;即使同一指标 其经济内容也可能发生变化,只要经济内容发生变化,其 指标值都不能直接对比,而要对其调整一致后才能对比。 (四)数据的计算口径要一致 指计算方法的一致性,计算价格的一致性、计量单 位的一致性。
三、教学难点
1、各种时间序列计算平均水平指标、平均速度 指标的区别; 2、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 区别; 3、时间序列构成分析及长期趋势的测定和分析。
四、教学时数:
5+1学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时间序列概述 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 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 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 时间序列的季节变动分析
4、二者关系 (1)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累计增长量
a n a 0 ( a 1 a 0 ) ( a 2 a 1 ) ( a 3 a 2 ) ( a n a n 1 )
(2)相邻两期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累计增 长量;相邻两期的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 长量
b
B、计算步骤 计算分子时间序列的平均发展水平; 计算分母时间序列的平均发展水平; 将分子和分母的平均发展水平相比, 即可得到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的平均 发展水平。
-
a
-
b
c
二、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
(一)增长量 1、概念 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增长的绝对量,表示为: 增长量 = 报告期水平 - 基期水平 2、说明的内容 发展的增长方向。指标值若为正,表示呈现(正 增长)增长趋势,指标值若为负,表示呈现(负增长) 下降趋势。
一、发展速度
1、概念: 发展速度(Speed of development):是现象在两 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用以表明现象发展变化的相 对程度。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 100 %
2、种类 因基期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 展速度和年距发展速度。 3、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a i , i 0 ,1, 2 , n 表示
2、种类 按照所处位臵不同与时间序列分析的需要不同 可分为 (1)三种位臵的发展水平 为计算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指标而定义的 a0 期初(最初)水平,最早出现的发展水平 an 期末(最末)水平,最晚出现的发展水平 期间(中间)水平,其余所有中间时间的发展 水平 a i , i 1, 2 , n 1 (2)两种位臵的发展水平 为计算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指标而定义的 a0 基期水平,作为比较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 报告期水平,分析研究的那个时期的发展水平 a n
项目 定义
公式 反映内容
定基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 之比 ai
环比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 之比 ai
a i 1
a0
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 总速度R
逐期发展状态
关系: (1)环比发展速度的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2)相邻两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 展速度。 4、年距发展速度=本年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 平
时间数列
不同时间的 现象一定发展阶段 的一般水平
☆ 4、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①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直接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
a 0 a1 a 2 a n n 1
a
②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统计中,一般将一天看作一个时点,便 有了连续时点和间断时点的区分 ) A、如果是连续时点数列(每天都取得资料,或逐日 登记或指标值变动时才间隔登记 ),计算方法与时期 数列一样。 计算公式:
一、目的和要求
1、明确时间序列的概念、种类及其编制原则; 2、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水平指标、速度指标的含 义、计算方法及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3、掌握时间序列变动趋势的分析方法,并能对长 期趋势进行测定。
二、教学重点
1、平均发展水平的涵义、计算方法; 2、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 3、长期趋势的测定和分析。
(二)平均增长量 1、概念 一段时期内平均每期增加或者减少的绝对数量。 或者说是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 2、计算公式
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之和 逐期增长量个数 累计增长量 发展水平个数 1
an a0 n
第三节
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
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 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数列 a i , i 0 ,1, 2 , n 有 n 1个数据,计算 n 期内的平均发展水平
a 0 a1 计算公式: a 2
f1
a1 a 2 2
n
f2 fi
a n a n 1 2
fn
i 1
(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A、计算公式: a c -
4、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比较
项 目 时期数列
统计数据是时期 数 有 有 连续登记
时点数列
统计数据是时点 数 无 无 间断登记
定 义 各项数据相加是否有实际意义 统计数据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无 关系 数据的取得方式
(二)、相对数时间序列 1、定义:将一系列同类的统计相对数按照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时间序列。(如上表中的城 镇人口比重序列) 2、内容:事物之间对比关系的变化情况。 3、举例:复习相对数的种类(计划完成、结构、 比较、比例、动态、强度)
第二节
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
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有: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 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一、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
(一)发展水平 1、概念: 发展水平(Developing level):是时间序列中各项 具体时间条件下的指标数值。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一 定时期内或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发展水平是计算其它 所有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用符号
数列 a i , i 0 ,1, 2 , n 有 n 1个数据,计算
a 0 a1 计算公式: a 2 a1 a 2 2 n
n 期内的平均发展水平
a n 1 a n 2
a0 2
a 1 a 2 a n 1 n
an 2
Ⅱ、间隔期不相等的时点数列,采用“加权序时平均 法”计算。 先计算各间隔期的平均数;然后再以间隔期的长 度为权数,对各个间隔期的平均水平再进行加权算术平 均。 例如:
a a 0 a1 a 2 a n n 1
或
a
af f
B、如果是间断时点数列,计算方法为: 『两个假设条件: 一是假设上期期末水平等于本期期初水平; 二是假设现象在间隔期内数量变化是均匀的。』 Ⅰ、间隔期相等的时点数列,采用“首尾(首末)折半 法”计算。 先计算各间隔期的平均数;然后再将这些平均数进 行简单算术平均。例如:
第六章 动态数列分析
1978—2003年GDP和最终消费(亿元)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