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试题学号: 姓名:成绩:一、基础知识(1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殷.红(yīn)秩.序(zhì)锲.而不舍(qiè)气冲斗.牛(dǒu)B.踱.步 (duó) 污秽. (huì) 仙露琼.浆(qiónɡ)毛骨悚.然(sǒnɡ)C.憎.恶(zènɡ)侮.辱(wū)深恶.痛绝(wù)妇孺.皆知(rǔ)D.譬.如(bì)拖沓.(tà)怏.怏不乐(yànɡ)屏.息凝神(bǐnɡ)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 一反既往家喻户晓锋芒必露群蚁排衙B. 以身作责悲天悯人海市蜃楼如释重负C. 惊涛澎湃耀武扬威垂垂暮老祸不单行D. 言外之意天崖海角千均重负鞠躬尽瘁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A.史蒂芬·霍金因为其突出成就,被誉为“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理论物理学家”当之无愧....。
B.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种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C.农村里有这么一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张老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
B.营山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更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C.我们要像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D.《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5.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6.下列关于语文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言文中的称谓十分丰富,有自称,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中的“大兄”就是对长辈的敬称。
B.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识、内容密切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C.《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这个标题中词语的词性分别是: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D.下列课文标题《孙权劝学》《最后一课》《最苦与最乐》《带上她的眼睛》短语的结构类型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补充短语。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C.《骆驼祥子》中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小福子,她在屡遭不幸后,一步步走向毁灭。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所写,作品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8—11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8.选段中的“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2分)9.“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赏析划线词“忽然”。
(3分)答:“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学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师生们都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增强了悲凉的气氛。
10.赏析划线句子。
(3分)答:动作描写;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
11.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只做了一个手势向“我们”道别?(2分)答: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三、积累运用(14分)12.诗文默写(8分)(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3)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6)有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词鉴赏(6分)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仔细品味“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说说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3分)轻轻的烟雾,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寂静的沙滩,两个“笼”字,巧妙地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统一(1分);描绘了一幅朦胧、冷寂的画面(1分);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寄托了作者的忧伤(1分)。
(2)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3分)表面上写出对歌女的埋怨(1分);实则是对那些只知道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和愤慨(1分);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兴亡的关切与忧虑(1分)。
四、名著阅读。
(3分)14、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
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
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
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
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就算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请联系原著内容,按起因、经过、结果三块说说他手中三十五元钱的来历。
(3分)答:起因:祥子连人带车被军阀抓去当差。
经过:祥子乘军阀兵败混乱时牵了三匹骆驼逃命,在一个村庄把骆驼卖了。
结果:得到三十五元钱。
五、阅读理解(29分)(一)课外阅读(15分)有它的地方叫故乡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
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
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那一朵”亲切。
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
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
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
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
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
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
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
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
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
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
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
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
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A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
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
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
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
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
B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
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15.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引起下文,用“盛大的花事”引出记忆中的油菜花(1分);用花事之盛大,风景之绚丽衬托出油菜花在我记忆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