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发展优势 (2)二、中央高度重视 (3)三、宏伟蓝图 (4)四、专项规划1、港池规划 (4)2、产业规划 (8)五、开发建设 (9)六、发展现状1、基础设施 (10)2、园区建设 (11)七、投资服务1、基础数据 (14)2、优惠政策 (16)八、项目情况1、钢铁电力产业园区 (17)2、港口物流产业园区 (22)3、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27)4、化学产业园区 (36)5、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 (37)唐山曹妃甸新区简介曹妃甸位于唐山南部沿海、渤海湾中心地带,原本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岛,为古滦河入海冲积而成,因岛上曾建有唐朝皇帝李世民一曹姓妃子的庙宇而得名。
开发建设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顺应国家能源、交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北方地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引领现代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发展优势“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腹地广阔有支撑”是曹妃甸最明显的发展优势,为大型深水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面向大海有深槽。
曹妃甸岛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深槽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30米等深线水域长约6公里;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27米的天然水道直通黄海。
水道与深槽的天然结合,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无与伦比的优势,使曹妃甸成为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钻石级”港址。
背靠陆地有浅滩。
曹妃甸岛后方滩涂广阔,浅滩、荒滩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且不占耕地,不需要移民和拆迁,为临港产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用地。
地下储有大油田。
曹妃甸不仅拥有丰富的原盐资源,而且新近探明10亿吨以上储量的大型整装优质油田,储量之大、油层之厚、油质之优为中国多年所少有。
腹地广阔有支撑。
曹妃甸毗邻京、津两大城市,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腹地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基础雄厚,特别是直接腹地唐山市工业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曹妃甸发展现代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中央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曹妃甸的开发建设。
近年来,已有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00多名省部级领导来曹妃甸视察指导工作。
特别是2006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亲临曹妃甸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称曹妃甸是一块黄金宝地,是唐山和河北发展的潜力所在,在我国整个生产力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把曹妃甸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
200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到曹妃甸视察,要求搞好科学规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加强协调合作,高标准地建设好首钢京唐钢铁厂,把曹妃甸建成一流的国际大港,建成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
三、宏伟蓝图按照国家批准的《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曹妃甸工业区确定功能定位: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总体目标: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和技术一流、规模一流、效益一流、生态一流的要求,将曹妃甸逐步建成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世界的国家级临港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四、专项规划1、港池规划在这里,将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际性深水大港。
在曹妃甸港区60多公里的可利用岸线上,规划建设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16个;10-15万吨级泊位50个;5-8万吨级泊位200个。
码头类型主要为矿石、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集装箱、散杂货等,全部建成后,年吞吐量将超过5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甸头区域。
规划布置大型深水泊位16个。
其中大型干散货泊位10个,大型原油泊位4个及LNG泊位2个。
——西翼第一港池。
港池内规划布置5~15万吨级泊位65个,重点安排三个码头功能区:东侧岸线自首钢京唐钢铁厂北边线向南,主要为钢铁泊位区;东侧岸线自钢铁厂北边线以北,为通用码头作业区,具体类型可包括杂货泊位、多用途或集装箱泊位、通用散货泊位等。
港池西侧岸线分别安排专业化煤炭下水码头及其他专业化散货码头作业区,用于满足“北煤南运”和临港工业区其他大宗散货的运输需求。
——西翼第二港池。
主要安排10万吨级以下泊位46个。
二港池两侧岸线及其后方用地规划为港口预留发展区,今后可根据港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其使用功能。
其中,东侧岸线用于发展散货运输;港池西侧岸线用于远期发展集装箱、杂货等综合运输及其物流、保税区等综合服务功能。
——港池岛南侧。
规划此段岸线为预留散货泊位区,布置15个10万吨级以下泊位。
——东翼第三港池。
近期规划布置可以满足2万吨级以下泊位1 21个,远期逐步发展为满足5~7万吨级泊位。
规划北岸主要用于修造船及其他重型装备制造工业岸线;南岸主要用于建设服务于临港工业的码头设施,其中西段规划为液体散货码头作业区,东段岸线规划为港口功能预留区。
近年来,在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曹妃甸港区坚持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地理区位、深水大港的优势,合理开发和保护港址资源,科学规划、有序、快速的开发建设,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港区已建成矿石码头一期工程、通用散杂货1#、2#泊位、煤码头一期起步工程、中石化原油码头及曹妃甸港区通用码头起步、二期工程等项目,年吞吞能力已达到1.2亿吨。
LNG码头: LNG即液态深冷天然气,为零下162度低温液态形式。
规划建设15万吨级泊位及接收站和外输管线,总投资101亿元,一期规模350万吨/年,二期达到650万吨/年,远期扩建到1000万吨/年。
由中石油、北京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合作建设。
主要是接卸进口天然气,满足京、津等大城市清洁能源需求,为华北地区化工产业提供原材料。
它的外输管线起于曹妃甸首站,终点到唐山分输站,全长132公里。
2007年完成项目核准报告,同时,开展站址造地。
原油码头,规划建设4座,年接卸9000万吨,由中石化投资建设2座30万吨级泊位,主要是接卸进口原油,加强能源战略储备。
东侧将由中石油、中国化工分别建设原油码头,原油通过量为3800万吨/年。
矿石码头,规划建设8座,年接卸能力1.5亿吨,6座通用,两座为首钢配套,已建成2座运营,正在建设四座,2011年投入运营。
煤炭码头,曹妃甸煤码头工程位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港址西距天津港38海里,东北距秦皇岛港92海里、距京唐港区33海里。
作为北煤外运系统的重要项目,根据曹妃甸港区规划,曹妃甸煤码头将建设5-10万吨级煤炭泊位16个,年煤炭下水能力2亿吨,总投资160亿。
一期为大秦线扩能4亿吨的配套项目,接卸扩能分流煤炭1亿吨。
一期工程通过迁曹铁路与大秦线相连,建设5个泊位,顺岸布置在曹妃甸港区规划的挖入式港池西岸线南端,年设计通过能力5000万吨,为我国目前最大单体码头项目之一。
曹妃甸煤码头于2009年2月25日成功翻卸了首个运煤专列,煤码头设备工艺进入重载试车阶段,具备了生产能力。
码头岸线1514米,泊位前沿水深15.5米,可靠泊1.5万吨-10万吨各种散货船。
航道长度为1300米、航区和港池内水域宽阔,船舶离靠条件优越、辅助作业时间短。
集装箱码头,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由唐山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位于一港池东岸线通用码头起步工程北侧,拟建设1个5万吨全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及2个4万吨级杂货泊位(水工结构按照靠泊10万吨级船舶考虑),占用岸线807米,陆域面积77万平方米,设计通过能力为30万TEU/年,杂货260万吨/年,设计年吞吐能力710万吨,估算总投资约24亿元。
截止到2010年10月份码头吞吐量为7180标箱,已开通2条国内航道,即曹妃甸—上海,曹妃甸—广东。
主营运输货物包括:带钢、碱类货品、焦块、玻璃等。
目前正在编制可研报告。
2、产业规划在这里,将建设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曹妃甸坚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立区之本,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高效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形成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逐步建成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按照工业区多元的功能规划和建设运行机制,分为五大产业,现代港口物流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港口物流业:重点建设码头、铁路、公路、管道、仓储等综合运输设施,发展以陆海联运为特点的物流服务业,建立服务“三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物流中心,形成开放式、互通型的运输系统、仓储系统和服务系统,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现代港口物流基地。
钢铁产业:建设具有二十一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精品钢铁基地, 2010年形成千万吨精品钢铁生产能力,主要生产汽车板、桥梁板、造船板、锅炉板、硅钢板等高附加值板材。
远期形成3000万吨生产能力。
石化产业:依托进口原油码头和冀东油田,规划建设15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基地,1000万吨大型石油炼化一体工程,发展聚合物、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及其下游产品。
此外,依托煤炭码头,利用腹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依托南堡盐场、三友集团和海水淡化工程,发展盐化工,建设氯碱、烧碱、聚氯乙烯及其制成品项目,逐步形成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成组布局、协调发展的大型化工基地。
装备制造产业:依托精品钢铁基地,建设大型船舶、港口机械、石油钻探机械、冶金设备、工程机械、汽车等一批大型、重型装备制造项目,逐步形成中国北方地区钢材与装备相互依存发展的临港装备制造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与生态、光电子、机电一体化、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新技术为重点,打造竞争新优势。
五、开发建设曹妃甸从1992年开始谋划论证,先后组织交通部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局勘测环评中心等30余家甲级设计、勘测、科研单位,完成了50多项工作成果和科研课题,聘请14名院士,组织各类会议100多次,邀请专家、学者3500多人次,对工作成果和科研课题进行论证、研讨和优化,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科学翔实的依据和定性结论。
2001年,河北省“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加快曹妃甸深水泊位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
2002年唐山市将曹妃甸工程列为“四大兴市工程”之首。
2003年河北省把开发建设曹妃甸确立为全省“一号工程”。
2004年底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包括曹妃甸进口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
2005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首钢正式落户曹妃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