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妃甸简介

曹妃甸简介

曹妃甸简介曹妃甸地理位置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原系滦南县南部海域一带状小岛,小岛基本呈长方形,南面略高于北面,四周略高于中间,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小岛南端设有一灯楼,为海上导航标志,土质以沙为主,距滦南县城63公里,距大陆最近点(林雀)17公里。

因岛上原有曹妃庙而得名。

东距京唐港33海里,距北京约230公里,距青岛约870公里、北伦港1300公里,距大连港约300公里。

概况港区自然条件非常好,岛前西南及南侧水深条件良好,距岸600米处即为渤海湾主潮流通道的深槽海域。

历史的长期自然作用,赋予曹妃甸港区近岸深水的优势,岛前10米等深线距0米等深线200-500米,岛前500米水深就达20-30米,且25米水深水域直通渤海海峡,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

曹妃甸平均标高为2.0米以上,最高处为3.0米以上,距现有陆岸约17公里,中间大面积浅滩标高0.6-2.7米。

港区气象、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好,开发建设的工程量较小。

曹妃甸疏运条件便捷。

疏港铁路可与京山、京秦、大秦三条国铁干线相连。

公路疏运,境内相互连接的京沈、唐津、唐港三条高速公路沟通全国高速公路网,并辅以11条国道和省道。

可直接向华北地区用户供应进口铁矿,节约铁路往返运输费用。

水路疏运方面,曹妃甸港区位于环渤海港口群体中间地带,至各港距离适中,水上中转运输条件便利。

在环渤海经济圈内,曹妃甸港区经济腹地直接面向京津冀经济区,而且可延伸至西北地区。

经济区位条件优越。

在环渤海和东部沿海深水港布局上位置适中。

开发建设曹妃甸港区,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钢铁、石化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结构中,钢铁、石化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华北地区首钢集团、唐钢、宣钢、包钢、天钢、承钢六大钢厂进口矿石需求量以及燕山石化、天津石化公司、石家庄炼油厂、沧州炼油厂等石化企业的进口原油需求量很大。

而远洋运输进口矿石、原油,最经济合理的运输船型为20-25万影响不大,平均每三年出现一次,但有时一年可发生两次。

据统计台风(热带气旋)仅发生在7、8月份,台风(热带气旋)期间的风速可达25m/s,并可引起附近海岸较大幅度的增水。

曹妃甸地区能见度低于1km的雾日数平均每年有9d,多发生在11月~翌年2月,此期间雾日约占全年的77%;最长连续雾日数为3d。

年平均相对湿度66%,7月份相对湿度较高,为79%;11月份相对湿度最低,为60%。

水文潮汐曹妃甸海域的潮汐性质系数为0.77,属不正规半日混合潮。

最低潮面在当地平均海平面下1.77m,在黄海平均海平面下1.71m。

波浪曹妃甸海域的常浪向为S,频率10.87%;次常浪向为SW,频率7.48%;强浪向为ENE,最大波高4.9m,该方向波高H4%≥1.5m的出现频率为1.63%;次强浪向为NE,最大波高4.1m。

潮流曹妃甸海域潮流性质为不规则半日潮流,运动形式基本呈往复流,其流向与海底地形有密切关系。

在浅滩外侧基本与岸线一致,涨潮时的流向在曹妃甸甸头西侧向西而略偏北,东侧向西略偏南;落潮流向则反之,在甸头以西流向东略偏东南,甸头以东流向东略东北。

曹妃甸水深岸陡,不淤不冻,岛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深槽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30米等深线水域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

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27米的天然水道直通黄海。

水道和深槽的天然结合,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无与伦比的优势,使曹妃甸成为“钻石级”港址。

曹妃甸腹地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物产丰富,尤其是环渤海地区产业布局集中,经济基础雄厚。

直接腹地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现代化大都市,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唐山曾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和第一件卫生陶瓷,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北方瓷都”。

特别是震后30年来,唐山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已经探明的各种资源煤炭62亿吨、石油27亿吨、铁矿石57.5亿吨、石灰岩9亿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黄金9吨、原盐300万吨,探明可开采的矿产资源品种达47种;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造纸、食品为主导的十大支柱产业,聚集了开滦煤矿、唐山钢铁集团公司、唐山机车车辆厂、冀东水泥集团、唐山三友碱业集团、惠达陶瓷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骨干企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走在了河北省的最前列。

同时,唐山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尤其是从事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人数量大、水平高,加之京津的巨大人才储备和强大的研发能力,都为曹妃甸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曹妃甸水资源可供量相对充裕,引滦河9.5亿立方米入唐供水系统为主水源,引桃林口水库3.92亿立方米入唐供水系统为辅助水源,再通过海水淡化等措施,可满足曹妃甸港区和临港工业区的用水需求。

岛后方滩涂广阔且与陆域相连,浅滩面积达450平方公里,为临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发展工业所依赖的资源组合条件好,腹地的煤炭、石油、铁矿石、原盐等资源丰富,产业的区域配套能力较强,适合大规模、高密度发展现代重化工业。

立足于为曹妃甸全面开发建设创造条件,从2003年开始启动了曹妃甸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曹妃甸工业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公路工程,连接唐港高速与曹妃甸工业区的青曹公路为一级公路,总投资5.6亿元,全长52.3公里, 2002年9月开工,2005年10月全线通车;连接工业区与陆域的一号路,总投资8亿元,全长19.5公里,2003年3月开工,2004年5月全线贯通,2006年7月通过拓宽改造实现双向八车道路通灯亮;西通路路基2006年6月全线贯通;北环路正在加紧施工;全长61.61公里的唐曹高速公路将于2006年底开工建设,2008年8月竣工通车。

迁曹铁路工程,总投资48亿元,全长222.7公里,主要承担我国“北煤南运”和疏港任务,2005年10月21日开工,2006年底竣工通车,近期年运量5000万吨,远期达到2亿吨。

供水工程,总投资7.8亿元,全长95公里,于2003年9月开工, 2006年10月试通水成功,具备了向工业区供水的能力。

近期年供水能力达到8200万立方米,远期1.8亿立方米,同时启动了净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建设。

供电工程,一期110千伏线路总投资约2亿元,于2005年7月6日开始供电,二期220千伏变电站工程2006年年底开工建设。

通讯工程,开通了固定电话和宽带业务,无线通讯信号覆盖全岛。

2008年整个工业区已形成陆域面积110多平方公里。

在曹妃甸沙滩上,建造着一座玻璃钢灯塔,是目前以玻璃钢为主体材料建造的世界最高灯塔。

该玻璃钢灯塔自1998年9月建成使用以来,工作正常可靠、性能优良。

灯塔外形为圆柱形和圆台形组合,灯塔外部设两个工作平台,顶部设一个工作平台,下部分层设3个门,顶部设一个人孔,塔体上设若干个观察窗,内部设若干个工作平台和休息室。

灯塔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源及航标设备。

塔体采用分段组装结构,每段又分若干片弧形板,各段之间和各弧板之间采用内法兰联接。

这一结构使得每一单元重量较轻林积较小,便于运输和安装。

塔体以玻璃钢为主体材料,辅以钢及其它材料复合制造而成。

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若干钢管桩深入到了沙滩底层的岩石上。

自然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曹妃甸为一带状沙岛,距离大陆岸线约20KM,从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即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

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直经海峡,通向黄海。

水道与深槽的天然结合,构成了曹妃甸建设大型深水港口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里30米水深岸线长达6公里之多,且不冻不淤,是渤海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

曹妃甸岛后方滩涂广阔且与陆域相连,低潮面积达30平方公里,零米水深线面积达150平方公里,为临港产业布局和城市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足够的用地。

曹妃甸毗邻京津冀城市群,北距唐山市80公里,距北京市220公里,西距天津120公里,东距秦皇岛170公里,产业布局集中,经济腹地广阔,物产丰富,物流发达,面对我国南北资源互补、经济融合走势,曹妃甸港区的开发建设,将构造新的区城优势,开辟新的产业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曹妃甸后方交通网络发达,京山、京秦、大秦、通坨四条国铁干线横贯东西,唐遵、卑水、坨港地方铁路南北相连;京沈、唐津、唐港高速公路与环城高速公路形成网络,可为曹妃甸港构筑最经济、最便捷的后方交通体系,特别在“北煤南运”的大通道建设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曹妃甸工程规划情况2003年,河北省决定正式开发曹妃甸,并作为"河北省一号工程"。

2005年,国务院决定首钢搬迁曹妃甸。

同年,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成立。

2006年,曹妃甸工业区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行政委员会唐山曹妃甸工业区2010年)。

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将立足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腹地既有产业、技术和资源配置等优势,以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等“四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相关工业组成布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按照这个规划设想,曹妃甸的总体开发建设,分近期和远期进行。

主要工程包括:一利用曹妃甸天然港址优势,建设4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2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16个5至10万吨级煤炭码头、1个10万吨级LNG码头。

矿石码头建设按照“建二备二”原则,一期工程建设25万吨级进口矿石码头两座,年接卸矿石3000万吨,总投资概算27亿元;二期再建设2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最终建成4个矿石码头,形成6000万吨能力。

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2座,年接卸能力3800万吨,工程总投资15亿元;同期配套建设原油首站储蓄和输油管道,扩增国家原油战略储备能力1000~1500万吨。

根据大秦线扩能分流需要,按年下水2亿吨能力,规划建设16个5—10万吨级煤炭泊位。

其中一期建设8个泊位,煤炭下水能力1亿吨,投资77亿元。

在曹妃甸建设10万吨级LNG码头1座及接收站、管线等配套设施,年接卸能力600万吨,项目总投资约90亿元。

二依托进口矿石码头,结合首钢集团整体搬迁,由首钢集团、唐钢联合在曹妃甸建设1500万吨精品钢材生产基地,一期工程800万吨、工程总投资635亿元。

产品以汽车、家电、建筑、造船、压力容器等国家长期依赖进口的精品版材为主。

三依托进口原油码头,建设1500万吨的华北原油储备基地。

同时,利用进口原油,建设1000万吨级炼油、100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总投资273亿元。

四依托“北煤南运”和大秦线扩能分流工程,利用曹妃甸深槽海水冷却,建设460万千瓦大型火力发电厂,并实行工业区集中供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