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

最近证实: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可使严重心血管病事件减少12%;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相对风险降低20%;且经济效益比十分突出。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新闻发布会于2010年5月19日在北京召开,胡大一)2009年ATr荟萃分析显示:无论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阿司匹林都是有效的,阿司匹林用于二级预防可降低严重血管事件风险19%(p=0.00001);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可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3%)、任何严重冠脉事件(18%)、以及严重心血管事件(12%)。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疗效确切,但明显低于二级预防的效果。

(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阿司匹林不仅能够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血小板激活物血栓素A2(TXA2)的合成,而且能够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斑块的形成与进展。

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和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内还氧化酶-1防止血栓烷A2形成,阻断血小板聚集,从而使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治疗中获得肯定的地位。

对145项10万冠心病病人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荟萃分析发现,阿司匹林在各亚组可降低AMI发生率20%~30%。

ISIS-2调查证实阿司匹林对AMI病人的重要性,联合使用能使每1 00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中的死亡人数减少50人。

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并非仅限于抗血小板聚集,还通过干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新生血管生成、左旋精氨酸与NO通路等As形成的各个环节[1-3],发挥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009年,Antithrom-botic Trialists('ATT)Collaboration研究发现:在一级预防试验中,阿司匹林每年可以减少12%的严重血管事件;在二级预防实验中,阿司匹林降低严重血管事件发生概率的作用更加显著(严重血管事件年发生率:阿司匹林组6.7%,对照组8.2%,p<0.0001)[1]。

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复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抑制AS的作用。

(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Lancet,2009,373(9678):1849-1860)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可减少25%的心血管事件复发[1]( Baigent C,Sudlow C,Collins R,et al.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randomized trials of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J]. BMJ,2002,324(7329):71-86). 大量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死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自动溶栓后再梗死率;冠脉内介入治疗时,可降低亚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和再狭窄发生率。

血小板有激活、黏附、聚集、释放等基本功能。

多种刺激可导致血小板活化,活化血小板内膜磷脂暴露,发挥接触活化作用,促进凝血反应发生、发展。

此外,血小板还有辅助、调控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功能。

微循环中聚集的血小板释放出颗粒内容物,如5-羟色胺、腺苷二磷酸、溶酶体酶、儿茶酚胺、组胺、通透性因子及阳离子蛋白,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并引起内皮细胞收缩,使细胞连接开放,通透性增加内皮下层水肿、血管内膜损伤。

在AS发展过程中,动脉内膜中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是较早出现的病理改变。

血小板激活时其膜糖蛋白Ot-颗粒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血小板因子Ⅳ、β凝血球蛋白一起释放出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β凝血球蛋白均有化学趋化作用,可诱导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向损伤部位聚集,并分化、增殖,合成瘢痕组织,形成所需要的细胞外基质分子。

20世纪70年代,Vane[16]认为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的生成,特别是血栓素A2(TXA2)而发挥其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作用。

Roth等[17]进一步阐明小剂量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乙酰化血小板环氧化酶,主要是乙酰化环氧化酶-1(COX-1)丝氨酸530位点,抑制TXA2的形成。

(16 V ANE J R.Inhibition of prostaglandin syntheses as a mechanismof action for aspirin-like drugs[J].Nat New Biol,1971(231):232-235.[17]GOTH G J,MAJERUS P W.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aspirin on human platelets[J].J Clinc Invest,1975(56):624-632.)但阿司匹林只能抑制血栓形成的某些环节,它可以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但血栓形成途径复杂,不能单靠阿司匹林一种药物预防所有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

环氧化酶1(cyclooxygenase 1,COX-1)是花生四烯酸生成血栓素A2( thromboxane A2,TXA2)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乙酰化环氧化酶-1第529位点上的丝氨酸,阻断血小板合成血栓素A2,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效应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当用COX-1特异性的检测法检测时,30~40 mg的阿司匹林能够达到完全抑制COX-1,更高剂量并不能有更好的检测结果。

(万文辉经典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进展)阿司匹林通过乙酰基与COX-1活性部分的丝氨酸发生不可逆结合,使其乙酰化,从而导致COX-1的永久失活,由此抑制PGI2(前列环素)生成尤其是TXA2生成。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中不存在COX-2,但可由炎性因子刺激产生。

COX-2通过调节PGI2在心血管保护中起关键作用。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通过乙酰化环氧化酶529位点的残基丝氨酸,改变酶底物花生四烯酸(AA)的作用位点,不可逆地阻断内过氧化产物的产生,如前列腺素H2(ProstaglandinH2, PGH2),而其代谢产物是TXA2,这样最终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2]研究结果[6]表明,阿司匹林除可抑制COX-1,还可阻止参与炎症过程的转录因子基因活化,抑制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T细胞滚动和黏附,降低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6等的水平。

研究结果[7]显示,阿司匹林及其代谢产物有抗氧化活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是AS主要致病因素,OX-LDL必须通过凝集样OX- LDL受体-1的介导才能发挥作用,而阿司匹林能抑制凝集样OX-LDL受体-1,减少氧化自由基形成。

目前已有实验证实阿司匹林除具有对血小板的抑制功能,还具有抗炎及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研究认为阿司匹林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途径降低血管炎性反应,减少炎性细胞的产生,及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斑块的稳定性[[6-8]。

并且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与剂量有关[[9]。

Patrono等[3]认为75一100 m岁d为高风险血管事件患者理想的长期预防使用剂量。

(【6】Lu L, Liu H, Peng J, et al. Regulations of the key mediators in 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by aspirin in human macrophages [ J ].LipidsHealth Dis,2010,6(1):9-16.【8】.Dabhi JK, Solanki JK, Mehta A. Antiatherosclerotic activity of ibupro-fen, a non-selective COX inhibitor; an animal study [ J ] . Indian J ExpBio1,2008,46(6) :476481. 【9】唐熠达,陈纪林,阮英茹,等.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抑制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 ,31( 8 ) :609b12. 【3】Patrono C, Garcfa Rodrfguez LA, Landolfi R, et al. Low-dose aspi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atherothrombosis[J].N En以J Med,2005,353(22):2373-2383.)抗炎:阿司匹林可以不可逆的乙酰化环氧合酶-2 (COX-2)516位点的丝氨酸残基而使其失活,同时多位学者的实验中都发现了阿司匹林可以使环氧合酶-2 mRNA的表达减少[5-7]。

(【5】Liu Hong-Mei,Huang Ti-gang,Wang Lin et al.Inhibition of An-giotensinⅡ-Induced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by Aspirin andFluvastatin in Huma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ChineseJournal of Atherosclerosis,2007,15(3):193-196【6】Tang Yida,Chen Jilin,Ruan Yingmao,et a1.The Effects of Aspirinon Inhibiting the Atherosderotic Inflammation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J].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2004,19:43-46【7】Yang Xiao-yun,Wang Ling,Zhou Ning,et al.Antiatherosclerticmechanism of aspirin:experiment with rabbits[J].2007,87(46):3298-3301)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抑制IκB激酶β(IκBkinaseβ,Ikkβ)的活性,以及之后IκB的磷酸化和NF-κB的活化[16](Georg Kojda.Direct vasoprotection by aspirin:a significant bonus to antiplatelet activity?[J].Cardiovascular Research,2004,(64)192-1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