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及现状
❖ 古方派——提倡返归《伤寒论》 古方派代表人物: ❖ 名古屋玄医——《医方问余》、《用方规矩》 ❖ 后藤艮山——主张顺气疗法 ❖ 山胁东阳——解剖死囚 ❖ 吉益东洞——主张万病一毒说 ❖ 古方派成为医学界主流
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及现状
❖ 折衷派——广泛吸取有利于临床的各家长处 ❖ 折衷派代表人物——和田东郭、浅田宗伯 ❖ 西方医学传入——称为红毛医学、兰方或洋方 ❖ 东西医结合出现开端 ❖ 1754年山胁东阳首次在日本进行人体解剖 ❖ 华冈青洲——生药麻醉剂进行乳癌摘除术
镰 仓
南
北 禅宗医僧对医学传播的贡献,如 《顿医抄》
朝 《万安方》《 福田方》等
室 典药寮
町 《和剂局方》广为使用
时 日本汉方医学第一支学派——后世方派(金元李
代
朱学派):田代三喜、曲直濑道三(道三流)
曲直濑道三:医学教育机构——启迪院
《启迪集》
后世派医学理论成为主流
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及现状
明朝、清朝
❖ 明治时代 1867-1911年
清朝
❖ 大正天皇 1912-1925年
中华民国
❖ 昭和时代 1926-1987年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平成天皇 1988至今为17年
奈良朝前后( 710-719 年)
四世纪后半叶大和朝廷统一了国家 , 公元 459 年高丽(朝鲜)医师德来以及百济(朝鲜)的 医药学家带来了中国的伤寒论,金匮要略,黄 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
汉方与西药共用治疗消化溃疡
药学教育概况
➢药科系有62所大学,其中15所为药科大学,其余开 设药学部(系)
➢2003年80所医科大学75所开设了汉方讲座。药学最 为有影响的书是,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 中药大辞典。
➢汉方研究、汉方临床、汉方医药、药学杂志和汉医 药学杂志等
➢专题研讨会。化学制药研讨会
荣汤遥补毒散胶 汤 散汤汤 囊
肝毒药朴心心
汤汤散汤汤汤
胶
胶
方 常
囊
囊用
品
种
日
• • • • • • • • • • • • • • •
本 芍 五 四 越 六 栀 大 麻 八 通 辛 平 桃 乙 五
汉 药 积 物 婢 君 子 承 子 味 道 夷 胃 核 字 积
甘散汤加子柏气仁丸散清散承汤散
草
术汤皮汤丸
医学推崇张仲景伤寒论,黄帝内经灵枢,素问。
❖ 飞鸟时代 592-686年
隋、唐 遣唐使
❖ 奈良时代 710-794年
唐
❖ 平安时代 806-1185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唐、五代十国、宋
❖ 镰仓时代 1190-1334年
南宋、元朝
❖ 南北朝 1336-1394年
元朝、明朝
❖ 室町时代 1413-1596年
明朝
❖ 江户时代 1611-1865年
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及现状
人口 1 . 27 亿以上
国土面积 37 万多平 方公里,世界上排 第 60 位。
现行政体为三权分立, 区划为一都,二府, 四十三县。
日本概况
单位(万亿美元)
12.00 11.6
10.00
8.00
6.00 4.00 2.00
4.6
2.8
2.1
2.0
1.68
1.63
0.00 美国 日本 德国
肺气
汤
汤汤
汤汤
方 常
用
品
种
望闻问切以外对腹诊的重视
不同类型腹诊后的用药特点
不同部位腹痛的汉方用药
京都汉方研究会对阴阳五行的量化
阴阳五行、寒热比的设定
温+1 微温+0.5 平±0 微寒-0.5 寒-1
辛+1 +2
+1.5
+1
+0.5 ±0
咸+0.5 +1.5
+1
+0.5
±0 -0.5
甘±0 +1
其他国家
中国
韩国
6%
4%
10%
日本
80%
中国
日本
韩国
其他国家
中药药材国际市场覆盖率
汉 方 汉 ►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博士中人教授
认为;汉方从字义上讲是中国生药疗法输入日本,
方 在江户时代被日本化,当时对应荷兰医学习惯上 称汉方的日本版的生药治疗方法,虽然汉方是中
医 国汉代或者说是汉民族的技方术,但是在现代中 学 国的生药疗法与古代汉方有一些不同点,为了与
-1 甘草
大枣
脾胃剂
药性 寒热
甘平
±0
甘平
±0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药剂数
2
(%) 40.0%
温剂(+)
平剂(±)
寒剂(-)
剂数计
0 0.0% 4 0 0 4
1
2
20.0%
40.0%
0
0
0
0
0
2
0
-1
0
0
-1
2
计
5 100% 4 57.1% 2 28.6% -1 14.3% 7 100%
桂枝汤症汉方寒热比例
日本汉方医学的源流及现状
当代日本汉方医学(三派四流)
古方派
后世方派
折衷派
东洞流
道三流
一贯堂流 浅田流
汉方的衰退
1847年公布医疗制度,确定了西医为日本唯 一公认的医学体系方针。
1875年发布医师开业考试规则——西医7科 为考试科目
1883年政府制定了医师执业规定,只有西医 考试合格者可开业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中国
2004年 GDP
日本概况
➢ 医药制品由于采用新技术,市场占有份额逐年增加。2003 年ECHNOLOGY CATALYSTS INTERNATIONAL的统计, 世界4663亿美元,日本592亿美元,占世界的12.7%.2004 年640多亿,2007年可达900亿。(图)
汉方的复兴
汉方复兴的种子《医界之铁椎》——和田启十郎 汉方医学中兴之父——汤本求真 《皇汉医学》
1934年日本汉方医学会成立
1936年~1944年,举办8次汉方讲座,参加者共计 700人 1941年出版《汉方诊疗的实际》——被称为日本现 代汉方的源头
汉方的复兴
1947年千叶大学首次开设汉方讲座 1950年创立东洋医学会 1957年建立医疗法人汉方诊疗机构“医疗法人金匮 会·社团·中将汤大厦诊疗所”。
➢2003年全日本医科大学80所中75所,药科大学46所中41所
开设汉方讲座。
➢85%以上医师在治疗中使用汉方
➢2005年5月止,汉方医师大约2595人,汉方诊所2047个,国 立大学附属66个研究所,与医药有关的22所。
➢2006年起药科大学改为6年制
生药发展的大致过程
汉方医学
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枝心龙枝汤汤 汤汤骨干
方 毒 汤 子 汤 补 汤 气
汤胶细 汤 汤
牡姜
胶囊辛
常
蛎汤 汤
囊汤 胶
用
囊
品
种
• • • • • • • • • • • • • • •
日
本 人 茵 加 十 十 玉 安 安 真 龙 黄 当 半 半 三 汉 参 陈 味 全 味 屏 中 中 武 胆 连 归 夏 夏 黄
养蒿消大败风散散汤泻解芍厚泻泻
黄帝内经
张仲景(210个处方)
颗粒剂 散 剂 胶囊剂 片 剂 细粒剂 其它剂型
张仲景和他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 • • • • • • • • • • • • • •
日
本 麻 三 柴 柴 小 大 葛 黄 黄 茵 麻 大 十 小 补
黄黄胡胡柴柴根莲连陈黄建全青中
汉 桂 泻 加 桂 胡 胡 汤 汤 解 蒿 附 中 大 龙 益
149个处方、903品种汉方制剂作为医保
90%
85%
80%
77%
70%
69%
60%
50%
40%
30%
28%
使用过汉方的 医师
20%
10%
0% 1979年
1989年
1993年
2003年
使用过汉方的医师比例
➢《日本药典》——又称日本药局方,1880年制定至今已修 改14次
➢1981年(昭和56年)药监第21号——《关于药品生产质量 管理规范的运用》
➢药学专业学生大四参加执业药师考试
➢2006年起药科大学改为6年制
1895年国会第8次会议否决了汉方的继续存 在
从明治到大正
留学欧美学者成为日本医药学界主要力量 明治6年(1871)东京大学开设药学科 明治10年开始讲授药用植物学 明治13年提倡生药学、14年创办药学杂志 1885年长井长义从麻黄中提取麻黄素 1912年朝比奈泰彦创造“植物化学”这一名词 山顺一郎——化学生药学研究
来自高丽和
百济的医师
奈
良
时 期
佛教传入
遣唐使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公元701年 大宝律令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
➢脉经 ➢甲乙经 ➢本草经集注 ➢小品方 ➢集验方 ➢素问 ➢针经 ➢灵枢
神农像
神社
唐 ·鉴 真
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及现状
平安时期
医药书60多部:素问 、太素、甲乙经 、神仙服 药经、新修本草、集验方、葛氏方、张仲景方、千 金方、病源候论等 808年 平城天皇侍医出云广真 《大同类聚方》 918年深根福仁 《本草和名》 984年丹波康赖《医心方》——日本现存最早的医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