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心理学讲义(记忆与学习)分析

实验心理学讲义(记忆与学习)分析

三个子系统在信息的贮存量、保持时间、贮存 形式(或通道)、提取方式、遗忘规律,以及在信 息加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等许多方面均存在不同。
记忆的多存贮模型
(一)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 保持的瞬间映像。由于它的作用时间极其短暂,似 乎只有瞬间的贮存,因而又可以称为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容量几乎容纳 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但是保持时间只有 0.5-3秒。这一特征是由Sperling (1960)的部分 报告法实验揭示出来的。 感觉记忆信息的编码完全依据刺激的物理特性,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单一性。
四、错误记忆与真实记 忆
错误记忆(false memory)是指错误地声明一个 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出现过。
真实记忆(veridical memory)则是指正确地报 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
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之间的比较
(一)实验程序究程序类似,均为先学习,后回忆 和再认。只不过研究中借助了不同的因变量指标来揭示记忆的不同侧面。
依据元水平与客体水平之间信息流方向的不同,记忆 的信息加工存在两种关系和作用,即控制和监测。
(二)元记忆与客体记忆的关系
监测与控制的交互作用方式
第三节 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够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 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 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 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 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 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
(二)短时记忆
在瞬间记忆中被注意到的极少量信息会进入 到信息加工的第二阶段 ---- 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STM)。 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 持到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它是信息从 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 段。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贮存具有暂时性、动态性和 操作性的特点。相对于感觉记忆来说,短时记忆 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chunk)。
归 纳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按照记忆的意识性标准,格拉夫和沙赫特 ( Graf 和 Schacter , 1985 )首先提出了外显记忆和 内隐记忆的区分,认为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 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而内隐记忆 (implicit memory)是通过对记忆的无意识的间接 测试表现出来的。
在对遗忘曲线进行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记忆测量方法得 出的遗忘曲线各有不同。
应用不同的记忆测量方法得出的遗忘曲线
二、学习的早期研究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研究
中性刺激+无条件刺激(一起出现多 次)——中性条件出现,分泌唾液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 操作性条件反射遵循效果律原则,即:如果一 个操作反应发生后紧接着给予强化刺激,则该操 作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与经典条件 反射不同,操作性条件反射着重考察行为结果对 行为本身的促进或促退作用。 正强化与负强化、消退、行为塑造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的主要区别
(一)个体差异对内隐与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个体差异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却相 对不明显。 (二)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通道的改变对内隐和外显记忆影响不同
学习阶段用听觉方式呈现材料,测验阶段用视觉方式呈现材料, 使以单词辨别为指标的内隐记忆成绩显著降低,而对以再认为指标的外 显记忆则没有影响。
主要研究成果(了解)
(一)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溯记忆
Einstein和McDaniel(1990)指出成功的前 瞻记忆的两点要求:记住发生了什么事(包括过去 的行为和特定的目标事件);记住必须要在将来特 定的时间执行某个行为或是对特定的目标事件做出 反应。前者包含了回溯记忆成分,而后者不是。说 明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溯记忆。 证据:艾尔德曼和伯吉斯的神经生理学实验
三、记忆与学习研究的传统方法
传统上对记忆和学习的研究,都是以评价学习和 记忆的结果 ---- 新知识的保持 ---- 为核心的,具体评 价方法分成回忆法和再认法两类。 (一)回忆法 主要包括系列回忆、对偶联合回忆和自由回忆。 1.系列回忆 在系列回忆中,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 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学习或记忆的效果通过被 试正确回忆出的每个系列位置上的项目数量或错误 的数量来进行测量。
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
(二)再认法
在再认法中,通过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 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是先前学习或记忆过 的,以此来考察先前学习过的材料是否能够被正确地觉察 出来。 再认测验通常有两类。一类为是 / 否再认测验;另一类 为迫选再认测验。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会受到猜测因 素的困扰。
(二)单向实验性分离的假设
单向实验性分离假设是指,可以找到某种只影响前 瞻记忆而不影响回溯记忆的变量,但却找不到另一种只 影响回溯记忆而不影响前瞻记忆的变量。 沙利思和伯吉斯(1991)的实验表明,前瞻记忆的 损伤不一定是由回溯记忆的损伤导致的。
(三)薄弱的多重系统(multiple memory system)假设 尽管单向实验性分离部分地支持了前瞻记 忆和回溯记忆可能属于多重系统的假设,但是由 于实验性分离只在一个方向上得到了证实,因此, 这种假设的基础很薄弱。如果可以找到另一种只 影响回溯记忆,但不影响前瞻记忆的变量,那么 这种多重系统假设才会更加确定。 支持:考科伯克(Cockburk,1995)的病例结果
一、内隐记忆的提出
(一)启动效应的研究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 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
种类: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
在启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 认以及词干或词段补笔。
(二)遗忘症的研究
1968 年,英国神经心理学家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首先在对遗 忘症患者的启动效应研究中发现了内隐记忆现象。 研究表明,当使用词段或其他线索时病人是否表现出正常 的保持取决于测验的内隐或外显的性质。当给予被试外显的指 导时,其测验成绩就会受到破坏;而当给予被试内隐的指导时, 病人就可以表现出与正常被试同样程度的启动。
巴 特 莱 特 的 系 列 再 生 实 验 结 果
系列再生过程中个体记忆变化的趋势
1、习惯性表征变形 2、精心组织(逐渐变形、简单夸张) 3、简单化
4、命名
5、保存细节
因此,巴特莱特指出,任何的学习和记忆都 是在我们已有图式(即在我们过去经验中形成的 信息分类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Bartlertt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记忆的类型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1968年, 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了记忆的多存 贮模型(The Multi-store Model of Memory)。该模型把记 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 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 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巴特莱特所强调的记忆研究应使用有意义的材料,以 及如何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研究记忆的问题,实际上涉及了 记忆材料的文化背景因素。这充分表明,拥有不同经验的 人在解释、记忆、回忆相同材料时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
曹日昌(1963)的研究发现,记忆所表现出来的变化大致 可以分为: (1)简略、概括 (2)完整、合理 (3)详细、具体 (4)夸张、突出
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
章节内容
第一节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 第二节 记忆的类型 第三节 内隐记忆
第四节 内隐学习
第一节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
一、记忆的早期研究
(一)艾宾浩斯和节省法研究
有关人类记忆的实验研究开始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1885 年他出版了著作《记忆》,首次用实验研究对记忆的一些 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学习材料越有意义,就越容易记住,并且这 一点对于与刺激项目配对的反应项目而言更显突出。另外, 词的具体性、刺激物的相似性等都会影响回忆的效果。因此, 在对偶回忆法实验中,刺激材料和配对是极其重要的变量。
对 偶 联 合 回 忆 的 检 验 法
对 偶 联 合 回 忆 的 预 期 法
3.自由回忆
(二)理论解释的共通性 一些错误记忆的理论模型,如内隐激活反应理论和模糊痕迹理论,同 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真实记忆。 (三)神经生理过程的一致性 PET 、fMRI 和ERP的研究均未发现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的神经生 理过程有明显不一致之处 (四)共同的影响因素 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测验效应、重复学习、年龄因素、 健忘症患者、词表特性等。

无意义音节材料与节省法
其中,OL为初始遍数, RL为重学遍数
遗忘曲线
(二)巴特莱特和再生实验
英国心理学家 Bartlertt 认为,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 学习与记忆的材料来避免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会 把实验完全限制在人为的环境中,缺乏现实意义。 1932 年巴特莱特发表了《记忆:实验社会心理学 的一项研究》,将日常生活中的记忆特征作为研究 的主要内容,使用民间故事、描述性散文段落和图 画等有意义的材料进行研究。 他的研究主要包括了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复再生, 另一种方法是系列再生。
五、元记忆与客体记忆
元记忆和客体记忆的划分,是按照记忆加工 和控制的层面来进行的。 客体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等加 工过程。
元记忆则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 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 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 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

EOJ :指在识记前,对所要识记项目的难易程度 作出的预见性判断。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即以听觉的 (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联合编 码(AVL单元编码)为主,但也有视觉编码(如Aa对实验), 尤其是汉字短时记忆更具有明显的视觉编码机制(莫雷, 19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