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神经系统疾病1课件

(精品)神经系统疾病1课件

➢局部疼痛 ➢放射性疼痛 ➢扩散性疼痛 ➢牵涉性疼痛 ➢幻肢痛 ➢灼烧性神经痛
(二) 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运动系统(movement system) ➢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 ➢ 下运动神经元 ➢ 基底节 ➢ 小脑
图2-45锥体束传导径路
(二) 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 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脑干束
刺激性或激惹性症状
3. 感觉倒错
对刺激产生的错误感觉,如冷的刺激产生热的感觉 ,触觉刺激或其他刺激误认为痛觉等
4. 感觉异常
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患者感到某些 部位有蚁行感、麻木、瘙痒、重压、针刺、冷热 、肿胀,而客观检查无感觉障碍
刺激性或激惹性症状
5. 疼痛
是感觉纤维受刺激时的躯体感受,是机体的防御机 制。临床上常见的疼痛可有以下几种:
(三) 反 射 系 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1.深反射(deep reflexes)
是刺激肌腱、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肌肉 迅速收缩反应,亦称腱反射或肌肉牵张反射 临床上常做的腱反射有:
➢肱二头肌反射(颈5~6) ➢肱三头肌反射(颈6~7) ➢桡骨膜反射(颈5~8) ➢膝腱反射(腰2~4 ) ➢跟腱反射(骶1~2)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
脊髓后角细胞 前连合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Ⅱ级神经元 脊髓丘脑侧束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图2-46浅感觉传导径路
2. 触觉传导径路
周围突 皮肤感受器
经脊神经 经后根入脊髓后索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薄束核、楔束核 Ⅱ级神经元
脊髓后角细胞 Ⅱ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
昏迷 (coma)
➢意识水平严重下降,是一种病理性睡眠状态 ➢对刺激无意识反应,不能被唤醒,无自发睁眼
➢昏迷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浅昏迷、中度昏 迷、深昏迷
意识水平障碍的分级及鉴别要点
分级
嗜睡 (somnolence) 昏睡(stupor)
昏迷(coma) 浅昏迷 中昏迷
深昏迷
对疼痛 反应 + 明显 + 迟钝
神经病学
神经系统疾病
教学目标
• 1、熟悉神经系统病损的表现 • 2、熟悉周围神经的基本病变类型 • 3、掌握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第一节 总论 Introduction
一、绪论
神经病学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
神 经
周围神经系统

学 肌肉疾病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丘脑底核
网状结构
脊髓
图2-46纹状体系统纤维联系
(二) 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4、小脑系统
绒球小结叶 三个主叶 前叶
后叶
图2-15 小脑的结构
六、小 脑(Cerebellum)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四个小脑核 由内向外依次为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图2-15 小脑的结构
(二) 运动系统
临床分类
1)感觉障碍:感觉缺失、感觉异常、疼痛。 2)运动障碍:
①运动神经刺激性症状:肌束震颤、肌痉挛、痛性痉挛。 ②运动神经麻痹性症状:肌力减退或丧失、肌萎缩。 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④自主神经障碍:无汗、竖毛障碍、直立性低血压。

病理
2. 轴索变性(axonal degeneration)
中毒代谢性&营养障碍性神经病最常见病变 胞体蛋白质合成障碍&轴浆运输阻滞使远端轴索 得不到营养, 自轴索远端向近端变性&脱髓鞘
逆死性(dying back)神经病
病理
3. 神经元变性(neuronal degeneration)
神经元病(neuronopathy): 神经元胞体变性坏死, 短时间内继发 轴索全长变性&髓鞘破坏. 例如:
组成 ➢ 脊神经(spinal nerves)
➢ 颅神经(cranial nerves, Ⅲ~Ⅻ)
概念
周围神经 ①感觉传入神经: 脊神经后根\后根神经节&
脑神经神经节构成
②运动传出神经: 脊髓前角&侧角发出脊神经 前根, 脑干运动核发出脑神经
病理
A. 正常
B. 华勒变性 (损伤远端轴 索&髓鞘变性)
维持意识清醒的重要结构
2. 广泛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完整性 (中枢整合机构)
1. 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四) 意 识 系 统
意识水平障碍分类
嗜睡
昏睡
(somnolence) (sopor)
昏迷 (coma)
➢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 ➢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但能被叫醒 ➢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 能配合检查 ➢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中央前回
图2-48深感觉传导径路
感觉传导径路
共同特点
均经3个神 经元传导
2级神经元 纤维交叉 到对侧
图2-49 各种感觉传导径路简易动画
(一) 感觉系统
抑制性症状
完全性感觉缺失 ➢一个部位各种感觉缺失
分离性感觉障碍
➢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某部位出现某 种感觉障碍而该部位其他感觉保存
(一) 感觉系统
的 临



辅助检查 进一步证实
一、绪论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 :
影像学检查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一、绪论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 :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诱发电位(包括视觉、听觉、体感觉) ➢肌电图 ➢24小时脑电图检测 ➢脑磁图
C. 轴索变性 (轴索变性& 脱髓鞘自远端
向近端发展)
D. 神经元变性 E. 节段性脱髓
(轴索&髓鞘变 鞘(轴索可无
性)
损害)
图6-1 周围神经病四种基本病理过程示意图
病理
1. 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
➢ 外伤导致轴索断裂→轴浆不能为胞体运输轴索 合成的必要成分→远侧轴索&髓鞘变性, Schwann &巨噬细胞吞噬, 并向近端发展
(一) 感觉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浅感觉
嗅觉
味觉 特
视觉
殊 感
一 般 感
听觉 觉 觉
深感觉
复合感觉 (皮质感觉)
痛觉 温度觉 触觉
运动觉 位置觉 振动觉
实体觉 图形觉 两点辨别觉 定位觉 重量觉等
(一) 感觉系统
感觉传导径路 1. 痛觉、温度觉传导径路
皮肤感受器 周围突 经脊神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瘫痪的范围 影响肌群而非个别肌肉
可为个别肌肉
肌萎缩 肌张力
不明显,轻度废用性萎缩 增高 ,痉挛性
明显,早期出现 减低,弛缓性
腱反射
亢进
减低或消失
病理反射
阳性
阴性
肌束颤动

可有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 神经传导速度减低,有失
经电位。
神经电位
皮肤营养障碍 多数无
常有
一、绪论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 :
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TCD) ➢颈动脉超声检查
其他检查
➢神经和肌肉组织活检 ➢脑脊液细胞和生化检查 ➢血液特异性抗原和抗体检查 ➢基因检查等
一、绪论
诊断的依赖性
许多新方法和新手段,为医师诊断疾病带来很大 便利
神经科医师对辅助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如CT 诊断脑出血,MRI诊断多发性硬化,神经活检、肌 肉活检和肌电图对于周围神经病和肌病的诊断等
➢ 癌性感觉神经元病 ➢ 有机汞中毒 ➢ 急性脊髓灰质炎 ➢ 运动神经元病
病理
4. 节段性脱髓鞘(segmental demyelination)
神经近端&远端长短不等\不规则节段性脱髓鞘 Schwann细胞增殖&吞噬髓鞘
炎症性(Guillain-Barré综合征) 中毒性(白喉) 遗传性&代谢障碍(髓鞘破坏, 轴索相对完整)
+ + 重刺激
唤醒反应
+ 呼唤
+ 大声呼唤
无意识 自发动作
+
+
腱 反射
+
+
光 反射
+
+
生命 体征 稳定
稳定
+
+
+ 无变化
+
+ 轻度
很少
迟钝 变化
显著
变化
第二节 周围神经疾病 Diseases of the Peripheral Nerves
一、 概 述
概念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4、小脑系统
主要功能
维持躯体平衡 调节肌张力 协调随意运动
小脑受损
共济失调 平衡障碍
(三) 反 射 系 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反射的解剖学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的组成是: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 出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 (运动纤维)→效应器官(肌肉、分泌腺等)
肌肉活检
正常,后期呈废用性肌萎缩 失神经性病变
(二) 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3、基底节
➢大脑皮质下的灰质团块 ➢纹状体 (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丘脑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