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七讲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专政的统治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包括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法律制度等等。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它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伦理思想、宗教思想等各种观念形式,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为错综复杂的巨大精神网络。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的经济及政治特点,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从思想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我们要全面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必须进一步剖析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新变化。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新变化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它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需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本质(1)历史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发展过程。

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阶级矛盾和冲突,思想家们所提出的政治设计和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以及不同国家的民族性等,都对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产生过重大影响。

在西方,古代雅典和罗马的城邦民主制堪称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萌芽。

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猛烈抨击封建特权、天主教神学和神权,提出了天赋人权、人性解放、个性自由等思想政治主张。

以托马斯、霍布斯、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针对封建专制理论,提出了人民主权理论、代议制理论、分权理论、法制理论等等,基本上奠定了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论框架。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王朝,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洛克的天赋人权、有限政府、权力分立的思想的影响下,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

18世纪的法国,通过大革命以及后来的共和和帝制、复辟和反复辟的多次反复,终于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的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制度,既吸收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也是美国工业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相妥协的结果。

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成为以后许多西方国家仿效的典型。

(2)阶级本质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

资本主义国家是在阶级对抗的长期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剥削阶级国家。

它是在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奴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剥削制度服务的,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是资本家的国家。

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

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

”(3)基本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国家的基本职能和活动方向。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镇压被剥削阶级,维护资产阶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对外职能则主要是保卫本国的利益不受侵犯,并尽可能的对外实行侵略,以扩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此外,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还包括了社会经济管理的职能,在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进行活动。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在手段上表现出多样化,例如,推行“国有化”,颁布“经济计划”调节国民经济,通过各种途径干预经济等。

此外,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镇压职能更多地披上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外衣,资产阶级通过思想影响和政治欺骗,麻痹人民的斗争意志,巩固自身的垄断统治。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则由赤裸裸的军事力的争夺世界霸权,逐步转向了采用“新殖民主义”方式,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经济兼并”。

(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形式(1)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的正规形式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民主制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国家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政体。

民主属于上层建筑,是一个政治范畴。

它是一种国家形态,一种国家制度。

列宁说,民主制也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统治,也是一种国家。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既是资产阶级国家的国体又是政体,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这也正如列宁所说,资产阶级国家虽然形式极其繁杂,但本质是一个,所有这些国家不管怎样,归根到底一定是资产阶级专政。

问题只是在于,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机会主义者,常常混淆国体与政体,用议会民主制的形式掩盖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实质,把资产阶级国家说成是超阶级的,是代表全体国民利益的自由民主国家,把资本主义世界美化为“自由世界”,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谎言和欺骗而已。

资产阶级民主制形式,就最高权力归属而论,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征是,资产阶级通过制定宪法,来限制国家元首即君主的权力。

国家元首不是由选举产生的,而是一个按血统原则世袭的君主。

君主立宪制又可以分为两种,即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元首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并且一般都明确规定元首职位有一定的任期。

民主共和制也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总统制和议会制。

除民主制之外,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形式还出现过法西斯政治统治的形式。

(2)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实行议会制、分权制、两党制或多党制、普选制等。

实行议会制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首要特征。

资本主义议会制通常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由公民(或国民)定期选举产生的若干议员所组成的、在形式上是一个具有公民(或国民)代表会议性质的会议体,实质上是一种具有立法职能的资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机关。

资产阶级议会表面上是“全民代表机关”、“全民代议机关”,似乎代表全民意志,但实际上,议会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不同利益的角斗场。

因为资产阶级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1)为了能够建立一个公开地集中表达本阶级意志的权力机关;(2)通过分配代表和代议制的形式,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种派别之间的利害关系;(3)用综合表达本阶级意志的立法机关与直接执行本阶级意志的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分工配合,相互制约;(4)用表面的民主的形式欺骗民众,或者调节、缓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可以从大多数议员的出身、历史、政治倾向和政治目的得到说明,也可以从整个议会幕前幕后的活动得到说明。

通过选举,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压迫人民,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真正本质。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一般都采取分权制。

即资产阶级按照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组织国家机关,划分和行使国家权力。

所谓权力制衡,就是指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的互相制约,彼此平衡。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分权制对于保证国家能代表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保证资产阶级对整个社会有效的全面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这种作用又是非常有限的。

它使资产阶级政府行动迟缓,权力分散,威望不高。

因此,当内外危机发生时,资产阶级就会抛弃这种形式,转而采取“内阁专权”或行政首脑独裁的形式,使资产阶级国家权力能够迅速而集中地采取行动。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说,又是政党政治。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达到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政党往往围绕着政权开展活动,形成一定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这就是所谓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采取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等各种不同形式,其中以两党制影响较大。

两党制是由阶级本质相同的两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它表现为一党执政时,另一个党就成为反对党,自由地对执政党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攻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执政党起牵制和监督的作用。

但是,无论两个党之间进行怎样的斗争,维护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的制度,它们“不是靠把政权经常保存在同样一些手中而使自己永存下去的,而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它轮流地使政权从一只手中放下,又立刻被另一只手抓住。

”[②它们都是以资产阶级作后台,从根本上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

普选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所谓普遍、平等和秘密的原则,选举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选举制度。

普选制名义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公民参政中的公民选举权的体现,似乎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所谓公民参政的一种形式,但是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保持自己政权的一种手段。

资本主义国家所规定的选民和候选人资格,选区的划分与选票计算制度,以及竞选运动的过程,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特别是竞选运动,资产阶级各政党为了能够达到自己上台执政的政治目的,都会全力以赴,采取游说、利益诱导、暴力胁迫、宣传等方式拉选票,力求赢得选举胜利。

选举实际上是少数人包办,多数人观望;有钱人的游戏,“美元的民主”;往往是闹剧,又是丑剧。

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把竞选运动吹捧为“民主的橱窗”,但是我们透过这个窗口看到的却是西方国家选举闹剧中的金钱政治、政党操纵以及政治道德的堕落。

(3)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的历史评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种进步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否定;是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最好的形式;它给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有限的民主权利;在客观上和一定范围内,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操作层面上,其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来说,也还是有一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另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法律化方面比较完善,这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资本主义民主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如果从内容和形式、原则和实践的关系来看,它又是非常虚伪的和狭隘的。

对于资本主义民主来说,不论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说得多么娓娓动听,标榜是什么“全民的民主”、“一般民主”,但是实质上,是多数人的民主甚少,少数人的民主甚多。

资本主义民主是专供资产阶级剥削者少数人享有的民主。

资产阶级国家不论采用什么政体形式,其阶级实质都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

当资产阶级感到无产阶级的斗争危及到自己的统治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地“把共和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句格言代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骑兵,炮兵!”[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

”[④](三)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新变化二战以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趋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公民权利逐步扩大的趋势。

战后以来,西方国家的各种利益集团纷纷出现,公众和社会集团对直接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主化浪潮日益高涨。

相关主题